触目惊心的污水河渠

标签:
南长河双紫渠河汊芦花山水园竹文化紫竹院 |
分类: 评论杂谈 |
来到紫竹院,就到了竹子的王国。
公园立意于竹文化传播,设计精邃,布局新颖。亭、廊、轩、馆错落有致,修竹花木巧布其间,举目皆如画,四时景宜人。“春暖风篁百花舒,夏荡轻舟荷花渡,秋高芦花枫叶丹,冬日瑞雪映松竹。”是紫竹院秀丽风光的真实写照。
紫竹院一带,古时原是一片低洼的湿地,曾是高梁河的发源地。
元代郭守敬在高梁河上游开挖长河时,形成蓄水湖,成为北京重要的水源之一。流经园内的南长河,是元代修建的通惠河上游河道,广源闸是通惠河上游的头闸。
明代,为使帝后龙舟不受广源闸所阻直驶西郊,在南长河的南岸开凿一条河汊子,以利大船往来,紫竹院园址就是当时绕行御舟的河汊子“别港”。
清乾隆年间在此仿修具有江南水乡风光的芦花渡,俗名“小苏州芦花荡”,还将南岸明代所修万寿寺下院,更名为“紫竹禅院”,光绪年间重修。
1900年遭“八国联军”洗劫,辛亥革命后紫竹院景观基本荒废。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全面整修,对外开放,定名紫竹院公园。
紫竹院悠久的历史渊源和秀丽的自然风光积淀的长河文化,应被视为民族文化的绚丽瑰宝,理应受到社会各界人士和企业的珍惜与呵护。但如今的南长河和双紫渠被污染的状况令人触目惊心!不堪入目!
文中的图片就是今年6月28日在紫竹院公园内拍摄的,河道附近的苍松翠竹还依稀可见,但这龌龊的河水实在大煞园内风景。如今的河渠简直变成京城的下水道,污水如墨,臭气熏天,一团一团污秽不堪的漂浮物顺流而下,令人作呕!清澈见底、柳绿成荫的河渠已成历史的记忆。一位家居老北京的朋友告诉我,就是如此肮脏的河流将与今日的北京饮用水源汇合。听罢,令我倒吸一口凉气!我的天哪!京都百姓竟然饮用的是如此“纯净”的矿泉水?!
为保护紫竹院景区的自然风光,为古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为京城千家万户百姓的身体健康,整治和清理南长河和双紫渠势在必行!有关政府部门要下大力气,横下一条心,彻底根除污染的源头!严惩排污的罪魁祸首!还紫竹院历史的本来面目,挽救中华历史文化遗产,拯救古老的中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