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粤北神秘的古长城

(2008-08-07 06:03:44)
标签:

古长城

门垛

山脊

城墙

太平天国

粤北

大行无碍

杂谈

粤北神秘的古长城

古长城的城门

粤北神秘的古长城

    一年前就听人说我们粤北也有古长城,到图书馆去翻资料,却毫无所获。问过资深人士也不得而知,只知道有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才在北方东头的山海关,至西头的嘉峪关之间,建有全长约6,700公里长,号称的万里长城。却不知道在粤北也有古长城的事情。我们粤北的古长城是建在阳山县的杜步镇。这古长城应该是始建于太平天国时期,至宣统三年建成,全长数公里,城墙高约3米,底宽近2米,墙顶端宽约1.5米。全部建造在险峻的山脊上,都由青石叠垒堆砌而成,当中并没有使用灰浆或其他粘连的任何材料。城门的底座是巨型青石做基础。在城门的门楣上有一块石刻牌匾,刻有“泰阶星平”与宣统三年立,这应该是古长城的确切建造时间了。

 粤北神秘的古长城

泰阶星平

宣统三年立

粤北神秘的古长城

便于士兵观察和射击的枪眼

粤北神秘的古长城

尤如巨龙神秘地蜿蜒在粤北的山岭上

网络资料:

粤北古长城之谜

    最近,在地处中国南方粤北山区的广东省阳山县杜步镇一带石灰岩群山中,发现多处古长城遗址,因未见于当地史料记载,这些神秘古长城的身世一时迷雾重重。

    历经百年依然完好

    古长城的遗址是因近期清连高速公路改造绕山开拓施工便道时,被施工人员发现的,遗址坐落于清连高速杜步大桥南北两端的山脉上,古长城的残垣断壁游走几座山脊,长达数公里。

    古长城呈东西走向,雄踞在山顶。虽长期风吹日晒雨淋,但石头的表面并未风化。城墙全部用片状的石料精心垒成,高约2米、宽约1.5米,绕山跨涧,大部分建在险峻的山岭上,虽历经百年风雨侵蚀依然完好如初,在岭南实属罕见。

    在最西边的山顶,一座高约6米、宽约5米的石头门垛森然耸立,当年可能是箭垛或哨台。这段古长城全部由页岩堆砌,居然不用灰浆黏合而成。门垛基础为条石,每块重约数吨。在一座基本完好的哨台门楣上方嵌有一块石牌匾。石面上刻有“泰阶星平”、“宣统三年立”,字样十分清楚

    在一段保存较好的城墙中间,连接着一座坚固的四方碉堡,其顶部及底座的巨型大石每隔20厘米就有一个人工凿成的石洞上下对应,估计当年此处安放有坚固的寨门,门四周的石凿痕清楚可辨。

    史书之中未有记载

    阳山县境内多为石灰岩溶蚀山地,自古便是粤北与湘桂间的水陆交通要冲。发现古长城的杜步镇距离阳山县以南约40公里,这里群山起伏,地势险要。

    因为到处是石头,植被稀疏,这片山区人迹罕至,所以鲜有人知道古长城到底有多长。据当地村民说,没人敢沿着山脊的遗址走下去。尽管城墙依稀可辨,但要沿山边往上攀登,除了遍地的荆棘和尖利的石头,竟然没有发现一条上山之路。

    记者从清远市文博部门获悉,阳山地势险要,历史上常屯军用兵,各种古堡城墙遗址多有发现。清远博物馆的黄馆长认为,成规模的古长城在中国南方难以寻觅,在清远史志更未有记载。阳山古长城的浮现其文史价值不可忽视。

身世之谜

    说法一:

    地方家族武装修筑

    清远有研究古建筑的学者认为,根据“泰阶星平”、“宣统三年立”的石刻,可推断古城墙乃当时势力较为雄厚的地方家族武装集团为防匪自卫而重修的防御工事。

    长城脚下一个何屋村的老人何师光告诉记者,据村中祖上相传,山上长城自明末清初已现雏形,后经族中何姓先辈前后14代人的苦心营造,围绕村周的长城鼎盛时期一度扩建到3公里左右长,其主要用途还是抵御猖獗的土匪攻城略地。

    说法二:

    与太平天国余部有关

    当地有文物工作者认为,根据古长城采用的石料、建筑风格之统一,且在坎坷峻岭兴师动众而建,背后必有严密的政权组织和雄厚的财力支撑。

阳山县博物馆的欧馆长初步分析说,根据古长城的地理位置、规模和石刻来分析,其建筑年代和成因可能与太平天国农民军残余部队在岭南阳山一带的军事活动有关联。阳山县博物馆一位退休的老人透露,类似的古军事设施曾在杜步西南约50公里的阳山县边远山区杨梅镇也有发现,那里的山脊遗留有上百个野外古灶,当地民间传闻为当年太平军行军野炊所遗,后该地因此得名百灶坪。杜步古长城是否与杨梅百灶坪遥相呼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