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迷宫与褶子】
(2015-06-01 14:45:46)
标签:
巴洛克艺术史巴洛克现代性 |
德勒兹对当代建筑影响最大的作品大概就是《褶子》了,即使初看起来这不是一部献给空间的作品,而是献给莱布尼茨哲学及其与所有巴洛克运动之间的关系的作品。德勒兹是以莱布尼茨哲学为起点打造褶子这一概念的,这个概念为全部巴洛克艺术运动奠定了基础,正如“褶子的时代永无止境”,但是这个概念也尤其让德勒兹得以重新定义主体、概念、客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属性。因此这里所说的是思想的多次方,多样性不是指拥有很多部分的东西,而是“以很多种方式折叠的东西”。
巴洛克不停地制造褶子,让褶子一折再折,将它们推向无限,并按照两种不同的方向或者说无限的两个层级来区分它们:物质的褶皱和灵魂的褶子。莱布尼茨进行了一次庞大的巴洛克剪辑,因为他不断承认两个迷宫之间的呼应,一是由物质中的褶皱标记出的迷宫,一是由灵魂的褶子画出的迷宫。褶子这个极为复杂的概念根植于莱布尼茨哲学中那些显然无法解决的悖论:
1
单子是观看世界的镜子和视点,但它也是一个“无门无窗”的单元,它从自身的深处汲取所有知觉。外部与内部之间这种隐含关系显然是矛盾的,因为单子是对世界的视点,它只能构成单子自身的内部。
2
莱布尼茨与巴洛克的世界是分为两层的世界。上层是各种灵魂,截然不同,每个灵魂都以一个独特的视点表达着世界。灵魂之间并不发生直接行动,它们完全从自己的内部汲取,内部是由无限知觉构成的,只有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触及了意识。下层是物质,有机的和无机的,下层服从于使它进行曲线运动的力量。有机物和无机物通过两种不同的褶皱区别开来:有机物有着一条创始性的内部褶皱,随着有机体的发展产生变化,而无机物被外来的褶皱所折叠,由外部或周围来决定。
面对这些显然无法解决的困难,就需要解释褶子如何斜线穿过并且让两个似乎注定分开的层次发生交流(内部与外部,外面和里面,身体和灵魂,可感物与不可感物)。于是,莱布尼茨与巴洛克时空的曲线特性意味着重新定义客体、主体以及概念。
2010年发表于《廊柱》(Le Portique)杂志
——Thom Mayne】http://www.douban.com/note/274642358/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