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哥特:沐恩堂】

(2014-05-21 21:58:31)
标签:

文化

   【上海哥特:沐恩堂】

 【上海哥特:沐恩堂】

【上海哥特:沐恩堂】

【上海哥特:沐恩堂】

【上海哥特:沐恩堂】
【上海哥特:沐恩堂】

【上海哥特:沐恩堂】


   沐恩堂位于黄浦区西藏中路316号。原名“慕尔堂”,前身之一为“三一堂”,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美国监理会传教士蓝柏在法租界郑家木桥(今福建中路延安东路附近)建造。
    光绪十三年(1887年),传教士李德另在今云南中路汉口路建造“监理会堂”。光绪十六年(1890年),改名“慕尔堂”,以纪念美国堪萨斯州捐款人慕尔去世的女儿。20世纪20年代末,筹款重建新堂,并请著名建筑师邬达克设计。
    慕尔堂新堂建于1929年,为美国流行的学院式哥特建筑。砖木结构。1931年,慕尔堂新堂在今西藏中路汉口路落成。新堂包括大堂及钟楼、四层楼附屋等。中部为大礼堂,可容纳上千人。大堂的圆形柱子和楼座的栏杆都用錾假石饰面。1936年,钟楼顶上竖起一座5米高的旋转霓虹灯十字架。该堂早期主任牧师多是美国人。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慕尔堂被日军占领,作养马场之用,到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收回,座椅大多被破坏。1958年,慕尔堂成为黄浦区联合礼拜场所,改名“沐恩堂”,意为“沐浴于主恩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