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希腊神话中的心理学——潘多拉神话】

(2014-05-17 19:13:30)
标签:

文化

【希腊神话中的心理学——潘多拉神话】

    节选自《性别与欲望的后现代叙事 波利•扬—艾森卓性别理论研究》

 

 

从人类心灵划分为男女性别对立的事实中,艾森卓看到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如果一个人能够发展其自省和自知,使人格不断发展,就会找到从欲望到个体化的途径。但发展路上的一个最大陷阱就是:把自己的人格认同并固守于某个特别的自我情结,尤其是某种性别情结。这种僵化的自我认同有可能使人局限在一种非常狭隘的人格面具内,不能从自我防御的虚假状态中解放出来,乃至失去做人的丰富含义,永远不能反省和洞察生活的意义。潘多拉神话就存在着对男女两性都很危险的误区——盲目信仰女人外表的魅力。

 

今天世人知道的潘多拉,就是那个打开了包藏一切祸害的“盒子”的女人。“潘多拉的盒子”象征着人们总想逃避的邪恶和灾难。但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个故事不但蕴含着当代女性的苦难,也再现着女性的外表美成为商品这一神话信仰的奥秘。

女性之美似乎被看作是女人惟一的合法资源,是女孩进入成年期时社会公开赋予她的惟一的权力来源。关于女性性别认同的研究表明,青春期女孩着重在人群中的声望和外表吸引力,胜过个人的学业成就、体育技能以及其他形式的主体性发展。其实,潘多拉不是一个女性的形象,而是一个阿尼玛形象——她象征着男人的梦中情人。她用美艳使男人自惭形秽,用编造的谎言使男人就范称臣。假如一个男人对潘多拉动情,他必须时时防备受到她魔力的操纵;假如一个男人对她无动于衷,他在男性权力等级秩序中可能会失去合法的地位。

当初宙斯把潘多拉送到人间的时候,是让这位“激活欲望的处女”来调整人间权力的不平衡状态。潘多拉是男性权力游戏中的一个卒子,她的故事讲述的不是女人自己的事,而是男人与男人的竞争。从希腊神话观点来看,强健的男人们为争夺漂亮女人而相互竞争,正是宙斯对人类诅咒的结果。大多数人的行为似乎都表明我们具有“女性美即力量”的信念。人们都有意无意、不由自主地注意女人的形体,评判她身体各处的苗条程度。在这种近乎宗教仪式化的体形分析过程中,女人是一个客体;在他人的眼中和她自己眼中都是一个被动的评价对象,而不是一个主体。

 

 

潘多拉的故事使我们明白宙斯的诅咒对两性是一种双向羁绊:如果一位男子相信女性美的魅力,他就得费尽心力去追逐这种目标,而且一旦战利品到手,他更需要时时提防这些善于欺骗和操纵别人的、内心空虚而不可信任的异类。他随时随地都可能因为女人的缘故而蒙受耻辱。另一方面,如果这位男子对女人的外貌无动于衷,不相信关于女性外表美丽、内心空虚的描述,或者是因为他行为笨拙而不会接近异性,那么他就要冒被男性等级社会开除资格的风险。对于一位女性来说,这种双向羁绊造成的难题更为严峻。如果她以潘多拉的形象自居,她就必须认同“外表漂亮而内心空虚”的标签。假如她觉得这个标签对她不合适,而他人却这样期待,她就会与世俗的评价发生冲突,产生与人沟通的困难。潘多拉式的女人在年轻貌美、招异性喜欢时可能会觉得自己很有力量,但是随着年龄渐老,她就会感到惶恐无助。假如她到了中年仍然坚信自己是个美女,她可能白白浪费了创造力的发挥和内在力量的成长。一旦自己青春偶像式的人格面具分崩离析,她就得面对令人恐惧的虚空。假如一位青年女子只是本能地抵抗潘多拉的控制,而不能真正理解并从这一神话的羁绊中解放自己,她将会遭遇另外一种困境。她不愿或不能扮演激发欲望的处女角色,等于是以局外人的身份自居,因而就会被整个女性(以及男性)社会所不容。她是“自外于群众”。除非她有特殊的才能或者运气特别好,她的抵抗姿态很可能导致缺少自尊以及害怕失败,特别是害怕找不到婚恋伴侣。无论她的性取向如何,她都会对自己是否有吸引力信心不足,担心被人遗忘或遗弃。不管男人还是女人,认同潘多拉的神话会吃苦头;而表示抵抗却身在其中不能超脱,也会大吃苦头。所谓双向羁绊,本来如此。

 

潘多拉神话对男女两性都是一种惩罚。它把人们锁定在一种进退维谷的处境中:人们的性别叙事编织着男人和女人相互敌对并最终同归于尽的故事。这种双向羁绊是无意识设置的陷阱,使人无可逃脱地自我伤害并互相伤害。因此,只有打破这种双向羁绊,才能获得自由。要确认潘多拉神话的现实力量,必须认识它是怎样运作并使人就范的,才能走出陷阱并有效抵制这种欲望叙事。潘多拉神话讲的是关于美貌与权力的故事,艾森卓运用后现代主义的荣格心理观,尤其是关于性别和对立人格的理论,来考察美与权力这两个要素。什么是美?从建构论的观点来看,美主要存在于观看美的眼睛。个人的喜好和欲求在很大程度上是产生于人的情感和幻想,欲望并不是纯粹由外在刺激引起的,我们自己才是欲望的主体。女性欲望通常被外化为“我应该是什么模样”,而不是“我想要什么情感体验”,所以造成困扰的核心问题是混淆了欲望的主体和客体。整个社会完全被潘多拉神话征服,人们倾向于用女性形体对象化的仪式来教化青年男女,并使之认同于这种神话。女性如果对自己的性的存在感到缺乏内在充实和自信,她就会体验到自我的混乱,倾向于认同别人投射到她身上的看法。如果夫妻之间很不融洽,而且各自私下暗自揣测为何女方缺乏性欲,他们最终一定会落入潘多拉神话的陷阱中。女方会显得缺乏情感,善于说谎,贪图利益,工于心计;她的外表美变成了用来交换金钱或权势的筹码。在这种阴暗而相互敌视的信息交换中,投射式的自我认同难以控制,女人心灵中对立性别的无意识人格层面(以正面或负面的男性权威形象出现)与男性的对立性别的无意识人格层面(以令男人既爱又怕的潘多拉式美女的形象出现)会狭路相逢。通过多种方式的冲突,双方都无意识地投射和内化潘多拉的神话意蕴,直到双方都怒火中烧,双双遭受重创。

艾森卓的观点着重通过一种女性的叙事来证明渗透在我们的文化现实之中的潘多拉神话在发挥着规范性的作用。在这一神话中,男人与女人都在不知不觉地传播着女性美的神话;女孩和女人们也在不自觉地扮演他人欲望对象的角色。父权主义意识对外貌的重视导致了成千上万的女性为了外表的吸引力而牺牲身体的健康和自我的真实。

饮食变态(神经性厌食症、饥饿症、瘦弱症、暴食症)就是典型的当代潘多拉神话的恶劣后果。父权主义对人类的诅咒导致了多种多样的灾难,强奸以及其他形式的对女性的暴力攻击就是明显的例证。男性身上的这种反女性倾向也会导致自戕的冲动,造成对他们自己的灵魂和内在异性心理成分的自毁行为。人们必须清醒地面对仍然活在文化血液中的潘多拉神话的影响,把它对人类的诅咒转变成解放的力量。女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要求男女两性之间彼此尊重、平等相待。潘多拉必须找到自己失去的心和灵魂。她必须关爱自己内在的“他性”,即异于自己性别身份的“陌生的性别”。每个女人都需要实现自己的潜能。男女两性都需要超越父权神话强加的局限。要让潘多拉得到文化上的平凡和解放,女权主义的惟一目的是:让每一个女性的人性体验成为她自身。男性必须懂得:解放潘多拉不仅是为了解放女性,也是为了解放男性自己。

随着当代女权主义思潮的激荡,潘多拉神话已成为人类精神的桎梏。艾森卓揭示出人们赖以生存的神话的真相,以帮助形成清晰的意识,明白神话只不过是一种人们信以为真的叙事,是心理有效治疗的核心。她提出,“只要我们将神话转化为隐喻,它就不能再统治我们的无意识心理生活,就可以自觉、主动地运用这个隐喻。可以把它看做反映自我的心理意象,进行自我精神观照,来反思自己走过的弯路和教训,从而得到更自由、更广阔的人格成长”(《性别与欲望》119120)。因此,我们必须停止身在其中的束缚感,停止把它看做是真正的实在,从而全面改换观察视角,挣脱这副锁链,并以超越的心态将这个神话当作女性美双向羁绊的隐喻。当人们利用潘多拉的故事来理解人类两性间的情欲需求时,就能清楚看到了自己无意识地强加于异性体验之上的种种潜在的假设和心态;能够用一种全新的眼光来看待关于性与欲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