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te】

标签:
文化 |

爱奥尼柱式(Ionic
Order)源于古希腊,是希腊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之一(另外两种是多立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性柱,柱身有24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俄瑞克忒翁神庙(Erechtheum)。

从左至右依次为: 多利克柱式,爱奥尼亚柱式,科林斯柱式
===========================================================
多立克柱式是古典建筑的三种柱式中出现最早的一种(公元前7世纪), 特点是比较粗大雄壮,没有柱础,柱身有20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最早的高度与直径之比为6:1,后来改至7:1。著名的雅典卫城(Athen
Acropolis)的 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克柱式。
=========================================================
帕拉第奥母题(英语:Palladian motive)又称塞利奥拱(意大利语:Serliana)、威尼斯窗(德语:Venezianisches Fenster)是由拱券、柱式、壁柱、墙壁等建筑部件构成的一种组合。由于这一搭配很流行,经常为后世的建筑师引用,也可以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建筑元素。帕拉第奥母题最早出现于文艺复兴建筑:塞巴斯蒂亚诺·塞利奥在威尼斯的圣马可图书馆开始尝试把券柱式的拱券架设在一对纵向的双柱上;伯拉孟特和拉斐尔都在建筑设计中引用过这一母题;安德烈亚·帕拉第奥在维琴察的帕拉第奥巴西利卡完善了这一构图,这一母题随后以他的名义在英语地区流行。
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图书馆:母题的前身
意大利维琴察帕拉第奥巴西利卡:成熟的母题
=================================================
云气纹
汉魏时代流行的装饰花纹之一,一种用流畅的圆涡形线条组成的图案,一般作为神人,神兽、四神等图像的地纹,也有单独出现的。云纹寓意高升和如意。云气纹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汉魏时代,对自然的崇尚和神仙崇拜。从商周的“云雷纹”、先秦的“卷云纹”、两汉的“云气纹”和隋唐以来的“朵云纹”、“如意纹”,都是当时典型的、定型化的纹饰,在陶器,青铜器,漆器,铜镜到陶瓷,都能看见它活跃的身影。
汉代的云纹样式由于动感十足、气势逎劲而被学术界称为“云气纹”。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有:“云,山川气也”,很早就将云和气联系在一起。汉代是云纹发展史上最自由随意的一个阶段,也是形成完整云纹装饰骨骼体系的时期,它强调的是动态飘逸的线性美感和气象万千的嫁接组合。从图底关系和表现内容来看汉代云气纹是作为主要图案,而不是作为底饰的衬纹,其简约的云头、繁杂的云躯和丰富的云尾,为后世云纹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模式参照和形态承继。
前一篇:【清代外销玻璃画】
后一篇:【怪诞艺术论:溯源中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