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寄寓》】

(2014-04-25 13:31:09)
标签:

文化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寄寓》】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寄寓》】

   乔伊斯有种本领,寥寥几句话就概括了主人公的前世今生,而后直接将你带入故事展开的空间中来。离婚女人和前卖肉的穆尼大娘,开了一家公寓,与儿子杰克和女儿波莉以此维生。杰克可以忽略不计,母女关系才能生事,的确,波莉看来是被房客多伦先生沾了便宜。为此,穆尼大娘就要想办法,降伏多伦先生,即谈判。此时,叙述者的视角一直集中在穆尼大娘这边,在见多伦先生前,她照了照镜子,算作鼓舞士气,因为她相信自己能跟砍肉一样,快刀斩乱麻地将多伦先生“拿下”。——“拿下”,这一语词仿佛本山先生扮演的“江湖骗子”。小说似乎走到这里,顺风顺水,乔伊斯应该清楚,如此编缀,很可能装上奥斯汀们的小说埋伏,因此他翻了一下手心,将视角晃到了多伦先生那里。
    毋庸置疑,多伦先生“心神不定”,即源自于他有了罪孽感。这倒其次,关键在于他与波莉的结合,并非一桩皆大欢喜的佳缘,因为他怕家里人瞧不起他。瞧不起他实质是瞧不起波莉,瞧不起波莉,等同于瞧不起穆尼,缘故在于老太婆嫁的男人以及开的公寓,名声都不太好。
    难怪他捉急了。
    当然,这里必须插入一部分,即二人如何勾搭上的。从穆尼大娘那里,我们无法得知二人的关系,毕竟隔了一层,含含糊糊的暗示,至此才被补充上了。这是乔伊斯独特的缝合术,他懂得小说肌体的绽裂处包含的漏洞。从此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幅画面,这幅画面的主题就是“落花有意流水含情”,这一点颇像卡夫卡笔下的那位去《美国》的被女仆勾引失身的小伙子卡尔。   
    现在,多伦先生硬着头皮去面对未来的丈母娘。这一过程,近似牲畜上屠场,或许乔伊斯不知觉地拟仿并还原了穆尼大娘之前的“职业”。这种灵光一闪的叙述技巧,满可以当成是对电影蒙太奇手法的借用。
    问题是乔伊斯依然使用了延宕,绝不轻易让牲口挨刀子,而是延缓了场景的营造,进而将视角转移到了波莉这里。由此可见,尽管没什么聒噪或喧哗,亦无杂七杂八的干扰声,但我们依然体味到了一种单向度小说可能创造的多声部交响曲。这是乔伊斯独创出来的,他会通过不断分叉,移动镜头,挨个将这一个圈子中的人过一遍磅,称量一下他们的体重,好像压榨出他们皮囊下的“小”来。是的,作为读者的“我们”最怕这种被凝视的感觉了,好像那位监考老师,不断巡逻,挨个看你的卷子,甚至就站在那里,看你,看你,看你……最终你什么也做不成,后背上冒出了层层虚汗。
    波莉照镜子是女孩的本能性爱美之心,这跟母亲的端正表情有所不同。但是她是一个配角,一个在观众席上等着宣判的次生“她者”。她是一个筹码,不断从母亲与先生的手中,经由天平的标尺,不断游弋,无自主的命运,亦渗透出某种令人难言的异样感。
    终于,她听到了母亲那熟悉的声音,“多伦先生想跟你谈谈哪。”“她记起了自己究竟在期待什么”。这一结尾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我们关注的不是一桩婚约的谈判过程,而是人与人心之间博弈的话语。这些话语有直接性的,有间接引语,更有概述,亦有深描。尤为重要的是,小说省略了“杰克”这位哥哥及穆尼先生那位不在场的“父亲”。这些好汉们尚未出场,多伦先生即遭遇到了如此的尴尬,也意味着小说远未讲述完毕,它呈现出了另外的可能性长势,即一篇简短小说的叙事枝头,在有形蓊郁的阳面分叉中,永远会留下未曾照亮的阴面部分的无限生长空间。
   这是一种从立体主义那里学来的叙事技术。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寄寓》】

【詹姆斯·乔伊斯《都柏林人》:《寄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