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意志式“悲苦”气质——Michael Pacher】

(2014-04-19 23:17:25)
标签:

文化

【德意志式“悲苦”气质——Michael <wbr>Pacher】

【德意志式“悲苦”气质——Michael <wbr>Pacher】

【德意志式“悲苦”气质——Michael <wbr>Pacher】
米夏埃尔·帕赫尔《圣奥古斯蒂努斯与圣格里戈雷的会晤》 Michael Pacher(约1435/40-1498年)
【德意志式“悲苦”气质——Michael <wbr>Pacher】

【德意志式“悲苦”气质——Michael <wbr>Pacher】


迈克尔·帕切尔(michael pacher)奥地利画家,雕刻家,是活跃于15世纪后期的画家之一,生于1435年,卒于1498年8月,迈克尔·帕切尔最著名的作品是教堂的祭祀画。迈克尔·帕切尔的作品某种程度上也受到了德国画派的影响。尤其是木板画的作品中,明显的有着德国画派的风格。
迈克尔·帕切尔是最早的一批将文艺复兴带入德国的画家之一,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迈克尔·帕切尔自1462年开始,就一直活跃于艺术领域,直到1498年他的去世。给之后的画家留下了很大一笔精神财富和美的享受。迈克尔·帕切尔是一位全面的多才多艺的画家,而且不仅仅是一位画家,他的木版画,雕塑作品的技巧都很高超。迈克尔·帕切尔的作品的内容和当时他在安德里亚的经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德意志式“悲苦”气质——Michael <wbr>Pacher】

     “反宗教改革运动中的德语戏剧作品从来没有达到那种足以让所有技艺精湛者得到施展的灵活形式,而卡尔德隆(Calderon)就为西班牙戏剧赋予了这样的形式。”
     但是恰如他之前所述,极端情况往往比完美作品更能突显出艺术形式之为理念的本质特点,德意志的巴洛克戏剧作为“没落”时代的“艺术意志”产物,也恰能让人观察悲苦剧这一形式的真理内容。他尤其反对的是以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来框囿悲苦剧,反对将其视为“古典悲剧的歪曲仿作”。同时他也反对从诸如三十年战争等历史“必然性”出发来为德意志悲苦剧“平反”的所谓“评赏”。在他看来,后者对悲苦剧的极力抬高,只是体现了时代精神的“移情”病症:“拾取先前的或者遥远的精神世界里的种种物证,将它们拉扯至身边,毫不怜惜地置入自己那不能自拔而出的幻想中。”这两种观察方式都不是本雅明所追求的“表达理念”的“哲学式批评”。
     德意志悲苦剧作为理念,必须是从作品内部入手,而不是从既有悲剧理论或者批评家的自我投射出发,才能得到恰如其分的呈现。所以,本雅明宣称“只有一种从远处遥望,首先并不纵观整体的观察方式才能以多少有点禁欲色彩的训练引领精神走向稳固”。【http://site.douban.com/114617/widget/notes/16307145/note/34305334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