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如温德汉姆·刘易斯(Wyndham
Lewis),以其大胆张扬个性不羁的创作,分别留名于英国现代文学史和艺术史。他是漩涡画派(Vorticism)的“第一人”,也是讽刺文学经典之作《上帝之猿》(The
Apes of
God)的作者,如此“两道通吃”的身份,令其既能在文字中尽写文艺圈内的光怪陆离,也可借画笔捕捉20世纪英国文坛的视觉风景。
从独树一帜的英伦文学组织“葬花社”(Bloomsbury)成员,到意识流大师乔伊斯(James
Joyce);从意象派运动主要发起人爱斯拉?庞德(Ezra Pound),到著名诗人兼批评家史班德(Stephen
Spender)——七月三日,《温德汉姆·刘易斯肖像画展》(Wyndham Lewis
Portraits)在国立肖像美术馆(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开幕,展品共计58幅,以绘制时间先后排列。20世纪上半叶诸多文化巨匠,也因而由文字背面,一跃到画布上。
自画像
大多艺术家都曾以自己为模特进行创作,却很少人能像刘易斯一样,将自己分饰成不同角色,形似却神异,或庄严肃穆、或戏谑轻佻、或面带疑容。他打破固有的自画像传统,隐去自我,用静态的面具表演,解说世相无常。
“新手”(Tyro)是其中最著名的“角色”,刘易斯将其书中的同名人物图像化,用“咧嘴诡笑”的招牌表情讥讽二战后英式幽默的苍白,用上扬的嘴角挑衅着社会的正统形态,即使不用言语,刘易斯也依旧脱不开他尖锐刻薄的“文风”。
“敌友”像
刘易斯的文字充满棱角,绘画上也喜采用曲直变化明显的几何形,只是因文字太过犀利,令他周围的朋友“来去匆匆”,好在于这“匆匆”之中,很多文坛上影响深厚的人物被刘易斯描摹下来。
对他影响最大的当属美国诗人爱斯拉·庞德(Ezra
Pound),“他阔步进来,后摆飘起……他并非憔悴,他只是累了……他说‘加油,温德汉姆’,眼皮也不抬一下”,在庞德闭目休息的片刻,刘易斯将感激之情和人物的倦意豪情倾泻在画布上;与此相比,英国女诗人伊迪丝·西特韦尔(Edith
Sitwell)却遭冷遇:她在破小的工作室中充当了10个月的模特,但因为错位理解并间接影响了漩涡派(Vorticism)的发展,而被刘易斯称为“好宿敌”,并将她的“眼皮放下,双手藏起”,尽管西特韦尔认为自己最好看的部位便是双手。
现代派诗人艾略特(T. S.
Eliot)也是他的重要模特,其中绘于1949年的作品是刘易斯失明前的最后一幅肖像创作;此外,美术馆为他的妻子Froanna特辟展区——画面色调由冷转暖,刘易斯的深情也一览无遗。
沃尔特·希科特(Walter
Sickert)曾盛赞温德汉姆·刘易斯(Wyndham
Lewis)是“这个或任何时代中最伟大的肖像画家”,他特有的“架上文学”的标签,为肖像画开辟了新的视角,《泰晤士报》(Times)将此次展览形容为“盛大的视觉遗产”,同时也叹息因其眼疾及早逝(1882–1957)而未能留下更多的佳作。
选自:http://old.namoc.org/news/yjxw/yjxw_2008/200808/t20080801_23129.html

Ayrton, Michael (1921-1975) - 1955 Portrait of the Artist Wyndham
Lew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