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阴闻教得度密法(西藏度亡经)】

(2013-12-13 21:22:07)
标签:

文化

中阴闻教得度密法1(转帖)

吴宇森序:

《中阴闻教得度密法》,是西藏莲华生的遗世之作,据传莲华生生前写的一些书,当时并没有公布。而是深藏于大山、山洞、石下……为的是以后时机成熟时待有缘之人发现它。

这本书,我在网上找了很久也没找到电子版的,只好自己手工输入。历时数月,断断续续才输入完毕,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来得及仔细校对,可能有不少文字错误之处。目的是希望对此有兴趣的人能够阅读到此书。

生死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事,人总有一死的。死后的世界肯定是存在的,这点我不想做太多的解释,死不可怕。关键是要知道死后该怎么办。

人生下来时,什么也不懂,但有父母指引帮助,所以虽然无知也没什么可怕。

死后却不同,无人指点,那是十分悲哀的事。也是十分危险的。

不管是常人,还是修行之人,这本书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修行之人,活着的时候能修成功的是极少的,所以死后更要人帮助。

《中阴闻教得度密法》就是这样一本书。

说明:

1、            不管你有多忙,我都求你抽空把这本书看完!!!

2、            人活着可以不看心经、道德经、金刚经……,但不能不看《中阴闻教得度密法》

3、            刚看此书时,可能开始有点看不懂。请用不求甚解的方法先看下去,看个5、6页左右就好懂了。

4、            书中重复的地方可能比较多。

5、            书中的“我”指作者“莲华生”

6、            “大悲世尊”指“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7、            没有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注释,因为一来没有时间输入,二来不敢妄解,怕曲解原文。

8、            此书是莲华生所著,看后欢迎传播。

9、            本人联系方式:QQ 20917789吴宇森。电子信箱:wymwuyuming@qq.com,欢迎与佛道、预测等有兴趣的同道进行交流。


中阴闻教得度密法(西藏度亡经)

原著 莲花生大士

 

 

                     正文

 

 

             [乾编]临终中阴与实相中阴

 

 

    此下所述,为中阴境相现前时入观实相之法:死后听闻"观想喜怒诸尊得神识自在大教"而得大解脱之法。

             [皈敬偈]

皈命神圣净法身:光明无量不可称;

皈命神圣圆报身:莲部以及喜怒尊;

皈命莲生大尊师:一切有情摄护神;

归命历代诸上师:佛之三宝我归敬!

             第一节 引言

    这部可使面临中阴境界的凡夫信士获得心灵或精神解脱的闻教得度大法,约有三分:初,序言;次,正述;三,结语。

    序言者,这部帮助众生解脱的"指导丛书"(The Guide Series),应由练习而得其要旨。

             第二节 识神的迁移

    上根智者,若依"指导丛书"修习,十拿九稳,当已得度;设或未然,若于死时中阴境相现前之际修习迁识之法,亦可因忆念此法而得自度。

    一般凡夫信士,若修此法,十之八九应已解脱;其或未然,应于实相中阴现前之际坚忍不拔,一心谛听此一闻教得度大法。

    首先,信者应当依照"观死亡特征自度法"检视逐渐呈现的死亡征候,接着,待死亡征候完毕之后,立即运用识之法,只要忆念其过程即可得到解脱。

             第三节 本法的读颂

    迁识之法如果已得有效的运用,本法的颂读既无必要;设或未然,则需在亡者遗体近处读诵中阴闻教得度之法,读时需正确而又清晰。

    设使遗体不在面前,读者应该坐于死者生前常卧、常坐之床铺或座位之上,阐述真理的法力。接着召唤亡灵,想其在前谛听而后依法读诵。在此期间,不应容许死者亲属或挚友悲啼号叫,以免产生不良影响,故宜节制。

    设有遗体在前,则于呼吸甫停之际,由一位(曾是死者之上师的)喇嘛,或一位死者信赖的教中同修,或一位曾为死者敬爱的好友,趋近耳边,但不触及遗体,依法读诵这部救度大法。

             第四节 诵法的实施

    现在解释"闻教得度"的本身:

    倘有能力备办广大供养,则当尽力供养三宝;设或不能,亦当集所有之物,一心观想,尽可能使其化为无上妙供。

    然后应诵"请诸佛菩萨加被偈"七或三遍。

    然后应诵"护免中阴恐怖善愿偈"、祈求护免中阴险难善愿偈",以及"六种中阴境界根本警策偈",诵时字句要清晰,语气要适当。

    而后将"得度大法"诵读三到七遍,次数酌情而定。先令亡灵入观死时所现种种征候,设令亡灵运用此种伟大警策,于中阴境相现前之际入观实相,最后晓示中阴境中欲求投生之闭胎法门,以得较佳之转生。

 

  第一部分:临终时的中阴境相

  (一)死亡的征候或临终中阴的第一阶段:死时现前的初期明光

  首先,死时中阴境相现前时入观明光:

  曾闻正法而未领会,或有领会而其力不足,但不论何人,凡曾修习《指导丛书》之人,一经修习此法,即可顿入根本明光,由此“径直大道”直证“无生法身:,而不经过任何中阴阶段。

  其法如下:

  最好是将曾经指导死者之上师请来;设使没有上师可请,则请一同门师兄;设使同门师兄亦不可得,则请一饱学同道;设使饱学同道亦不可得,则由一读诵正确、清晰之人,由其反复读诵多遍。亡灵经由此法警策之后,当可忆起曾经习闻此种观想的法门,则顿时证入根本明光而得解脱。

  至于时间之运用略如下述:

    亡者呼出最后一口气后生命力或灵力即行下降而入智慧脉轮之中,能知的神识即可体会法尔本然的根本明光。而当此生命力或灵力向后跃过左右两脉之时,中阴境相则顿时现前。

    上述指示,应于生命力或灵力通过脐轮之后,冲入左脉之前行之。

    此种生命力或灵力所需之时间,通常为垂死之人最后吸入气至尚未完全吐出之时,或为常人吃一顿饭之久。

    应用之法如下:

    呼吸将停未停之际,设使迁识之法已作有效运用,则对死者说:

    尊贵的某某(称呼其名),现在,你求道的时候到了。你的气息就要停止了。你的上师已经助你入观明光了;你就要在中阴境界中体验它在实相之中的境相了:其中一切万物皆如无云的晴空,而无遮无瑕的智性,则如一种没有周边或中心的透明真空。当此之时,你应赶快了知自己,并安住此一境界之中。我此时也在助你证入其中。

    对着弥留者读罢这节文字之后,复 在其耳际反复读诵多遍,直至亡者呼气或出息已停,以使诵文的音义印入亡者心中。

    如见亡者呼气即将停止,则使其右侧向下宴息,成"狮子卧式"。其颈之左右两条动脉如有震动现象,应予压止之。

    垂死者如有思睡倾向或睡眠境界现前,应予阻止,加压之指可以放松但不可放开。如此可使灵力不致从中脉折回,以便使其必从"梵穴"逸出。现在该是运用真正的入观之法了。

    所有一切的有情众生,都可在这个时候一瞥实相明光的中阴境相,而此实相明光就是"法身无漏之心"。呼气停止与吸气停住之间,是为灵力停留中脉的时间。

    一般人称此为神志昏迷的状态,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端视死者的气脉与灵力情况如何与好坏而定。以“曾习禅定且略有坚固定境,以及气脉健全的人”而言,此种状态持续的时间大都颇长。

    在助死者入观之际,上述对死者反复示导之词,应于继续不断地坚持下去,直到死者身上各种孔窍开始渗出一种淡黄色的液体,方可罢手。

    以"生前生活有欠纯正,以及气脉有欠健全的人而言,上述状态持续的时间,只有"一弹指顷"而己。但持续"一食顷"的例子,亦非没有。

    据种种"密教本续"说,此种昏迷持续约有三天半的时间。其他的经论都说持续四天的工夫,并说 在此期间,应助死者证入此种明光,坚持不懈。

    应用之法如下:

    设使死者能以自力诊察死亡征候,则此法应于昏迷之前运用。设使死者不能自行诊断死亡征候,则由死者的上师或某一门人,或一位与死者者私交甚密的同门兄弟,将出现的征象依次以鲜明的语句反复印入死者的心灵之中,首先是:"现在,地大沉入水火的征象出现了……"

    待全部的死亡征象快要完全完毕之时,接着以温和的语调对着死者的耳朵说:"尊贵的某某(如系僧侣,则呼'敬爱的法师')不要让你的心灵受到牵引。……"

    死者如果是一位同门兄弟或其他同辈之人,则直呼其名而告之曰:

    尊贵的某某,世间所谓的死亡,现在就要来到你的身上了,你要这样决定:"哦,这是命终报尽之时。我决趁此机会,为利乐无量世界有情众生而证圆满佛道,以我的愿力行使我的慈爱之心,以使所有一切众生同证菩提,达到究竟圆满之境。"

    你既作如是想了,特别是在明光法身可于死后为利一切有情众生而证之时,了知你已契入那个境界,定可获得大手印境界之最大利益,并作如下之决定:"纵使我不能亲证,我也会明了此种中阴境界,在中阴境界中掌握契合大身,以种种形体出现于世,饶益[一切有情]众生:我要服务尽虚空界所有一切有情众生。"

    既发此愿,决不舍离,并全心勉力忆持平生所习种种功课。

    如此读诵时,读者应将其唇附于死者耳际,清楚而又明白地反复叮咛,以使这些话印入亡灵心中,以令其心须臾不离。待呼气完全停止之后,即以手紧压亡者睡眠之脉;亡者如果是一位喇嘛或地位、学养较读诵者为高之人,则更作如下祷告:“敬爱的师长,您此刻正在体验根本明光,应该安住您此刻正在体验的此种境界之中。”

  又如死者为其他任何一人,则读诵者应作如下嘱告,助其亲证:

  尊贵的某某(称呼其名),谛听,谛听!你正在体验清净实相明光的光辉。你应加以体认。尊贵的某某,你现前的智性,其性本空,无色无相,本来空寂,即是真空实相,普贤法界体性。你自己的这个智性,就是净识的本身,就是普贤王佛。而所谓本空,并非空无之空,而是无有障碍,光明焕发,随缘赴感,喜乐充满的智性本身。

    你自己的这个智性,就是净识的本身,就是普贤王佛。而所谓本空,并非空无之空,而是无有障碍,光明焕发,随缘赴感,喜乐充满的智性本身。

    你自己的这个其性本空、无色无相的净识与光明焕发、喜乐充满的智性,二者不可分离,两相契合,即是圆觉法身境界。

    你自己的这个光明晃耀、其性本空、与光明大身不可分离的净识,既没有生,也没有死,即是无量光--阿弥陀佛。

    你能有此认识,即已足够。将你自己的智性视为成佛的空性,并将它视为你自己的净识,即可使你自己安住在大觉的圣心境界之中。

    如上反复嘱告三遍乃至七遍,务须清楚而又明白,如此,一则可使亡者忆起从前上师所教亲证法门,二则可使亡者将此无遮净识认作根本明光,三则可使如此认清自己本来面目的亡者与法身永久契合而解脱得以确保。

(二)临终中阴的第三阶段:死后现前的续发明光

    如上所述,初期明光一经闻证,解脱即可获得。但是,设使初期明光未能证得,则续发明光即行显现--约在呼气停止后一餐饭的时间之内出现。

    灵力依照死者善业或恶业因缘,流下右脉或左脉,而后经由任何一个穴窍逸出。接着便有一片澄明的心境出现。

    所云初期明光持续一食顷的时间,须视死者气脉好坏以及生前曾否修习观想法门而定,并不一定。

    识神逸出后,它即暗自寻思云:“我是死了还是没有?”但它无法确定。它可以看到它的亲戚朋友,所见恍如生前。它甚至还可听到他们的哀号。可怕的业力幻影尚未出现,而由阎罗鬼王导致的可怖魅影或场面亦未现前。

    在这个间隙当中,主持其事的喇嘛或读诵者可以运用如下的指示:

    以此而言,死者可有两类,一者已达圆满阶段,一者尚在现修阶段。如系前者,则三呼其名,反复重述上引关于入现明光的教示;如系后者,则向他读诵其中护佑本尊的引介正文,而后告云:尊贵的某某,观想你自己的护佑本尊(诵者可在此处述及其本尊的圣号),一心不乱,至诚观想你的护佑本尊。观想他有如水中月影,虽有其形而无实体。观想他有如一位具有色身之圣尊。

    如上读诵,使其印入亡者心中。

    倘若死者为一未修任何法门的常人,便对他说:"观想大悲圣主吧。"

    如此观修,纵使是帮派本不能认证中阴境相的人亦可认识了。

    曾在上师指导下观修实相但工夫未纯熟的人,单凭自己无法明辨中阴境相。此时即需由一上师或同道师友,以生动的语句使其如实地印入亡灵心中。虽曾熟习种种教法,但因致死病症过于猛烈,以至使其心博无法忍受种种幻像的人,对于此种开示,亦有绝对的需要。

    还有,虽曾娴习种种教法,但因违背誓愿或未能勤恳践行主要功课的人,对于此种教示,亦不可少。

    如能于第一阶段中阴境相及时乘机认取,自是再好不过,但如未能的话,则可在此第二阶段的中阴境相中以此呼唤之法引发亡者智性,使他得以证入解脱之境。

    因为,在此第二阶段中阴境相之中,亡者的身体性质上乃是所谓的光明幻身。

    此时,死者虽然不知自身是否已死,但却有一种澄明境相现于其前。此时如能教示得当,则可使母子实相互融而使业力失其统摄之力。此时,照道明光之驱除业力,如同日光之驱除黑暗。

    这个所谓第二期中阴境相,系现于意生身。此时,能知的识心在徘徊观望着,不出它从前活动的范围,如能适当运用这种特别教示,即可达到目的;因为此时业幻尚未出现,死者自然不致受到播弄乃至背离他的求悟目标。

 

  第二部分:体验实相时的中阴境界

    (一)在实相中阴的第三阶段业幻现前时体验实相

    不过,纵使不能认证初期中阴明光,只要证得续发中阴明光,仍可获得解脱。而即使不能以此获得解脱,还有名为"实相中阴"的三期中阴境界出现。

    至此三期中阴境界,业影即行闪现。此时最要紧的是读诵此种实相中阴的观想大法:它有大力,可得大益。

    在此其间,死者可见所穿衣服被剥,可见所睡之处被扫;此外,他还可以听到亲友悲泣哀号,然而,尽管他可以看到他们并听到他们在呼叫他,但他们却听不到他在呼叫他们,因此他感到怏怏不乐,颓然离开。

    当此之时,种种声音,种种光线,种种烟焰----所有三者-----悉皆经历。这使他感到可畏,可怕,可怖,且使他感到非常疲倦。值此时际,应即运用实相中阴观法。读者呼唤亡者之名,向他作正确而又明白的解释,如下:

    尊贵的某某,注意谛听,不要分心:中阴共有六种境相,亦即:处胎之时的本然中阴;体验梦境时梦境中阴;入定之时的等持中阴;死亡之时的命尽中阴,体验实相时的实相中阴;以及生死轮转中的投生中阴。

    尊贵的某某,你将体验这三种中阴:临终中阴,实相中阴,以及投生中阴。在这三种中阴当中,直到昨日为止,你已体验了其中的临终中阴境相。尽管实相明光曾在你的面前显现,但你未能即时掌握,以致仍然滞留于此。自此以后,你要经历另外两种中阴境相:实相中阴和投生中阴境界。

    你要一心不乱,注意谛听-----我要使你面对的事情,并且要谨记在心。

    尊贵的某某,所谓死亡这件事情已经来临。你已在脱离这个尘世之中,但你并不是唯一的一个;有生必有死,人人莫不如此。不要执着这个生命;纵令你执持不舍,你也无法长留世间;除了仍得在此轮回之中流转不息之外,毫无所得。不要依恋了!不要怯懦啊!还是忆念三宝吧!

    尊贵的某某,在实相中阴境相之中,不论有何可怖可畏的影像出现在你的面前,你都不要忘了下面要说的几句偈语,并谨记其中的要义,因为,认持的要诀就在其中:

    而今实相中阴现在我前,

    种种怖畏之念我皆不管。

    愿我了知此皆神识反映。

    愿我了知此皆中阴幻影;

    际此了一大事机缘来临,

    愿我无畏喜怒诸尊-----我识所现。

    尊贵的某某,你应复习此等偈语,明记其中的要领,并且勇往直前,不论有何可怖可畏的影像出现,都不要错认;因此你应记住其中的微妙秘密,不可忘失。

    尊贵的某某,当你的肉体与心识分离之量,犹如在一条不断震动的河流上面横过陆地上空的幻景一般。那是你自己真性的光焰,认证它吧!

    那道光焰之中,将会发出实相的法尔之声。你可不必畏惧,不必骇怕,不必吃惊。

    你这时的身体乃是幻化的一种意识之身。你既已没有物质的血肉之身,那么,不论声音抑或光焰-----所有三者,对你都无从伤害:你已经不再会死了。现在,你只要知道:所有这些幻相都是你自己的意识所生,也就足够了。就将这个认作你的中阴之身吧。

    尊贵的某某,如果你现在还不认清你自己的意识所现,如果你还不与此教法相应,不论你在世时做过多么虔诚的禅观,悉皆枉然-----那些光线会使你恐慌,那些 声音会使你畏惧,那些火焰会使你震惊。如果你现在还不认清这个万分重要的关键-----如果你不能看透这些声音、这些光线、这些光焰,那你就只有在生死轮回中流转下去了!

中阴闻教得度密法3(转帖)

(二)初七:第一至第七天。喜乐部圣尊现前

    假定死者为一未得佛法成就之常人,受了业力的拘牵,尽管频频示导作观,仍然未得解脱,则需历经为期七七四十九天有中阴境相。下面所述,是详细向他说明他在第一七中所必须面对和克服的试练和险难情形。依照经文判断,其中第一天,系从死者通常审知自己已死且欲复生人间之时,或从死后三天半到四天之时算起。

    (1)初七、第一天

    尊贵的某某,在这三天半时间当中,你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之中。待你的神志一旦清醒之后,你会如此惊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此一来,你就会认清你的中阴境相。那时候,整个轮回的轮子即将转动;那时候,你将见到的种种现象,将是种种光焰与诸部圣尊。那时候,整个天空将呈现一片深蓝之色。

    那时候,将有浑身白色,手执八幅法轮,坐在狮子座上,有虚空佛母相抱的毗卢遮那佛世尊,由名叫"种子播撒"的中央区域,向你显现出来。

    这是溶合而成本然状态的色蕴,其光蓝色。

    有蓝色、透明、灿烂炫耀的法界知光,从身为父母的毗卢遮那佛心中向你放射而来,其光热烈异常,使你几乎难以逼视。

    与此光同时并行的,有一道来自天道的模糊白光,亦朝着你的面前而放射。于此,由于业力的关系,你对晃耀的蓝色法界智光心怀畏惧而试图逃逃避,因而对来自天道的模糊白光生起喜爱之情。

    当此之时,你对光明晃耀的神圣蓝光不可生起恐惧之心,更不呆被它吓倒。那是名叫"法界智光"的如来威光。你要信赖此光,对它坚信不移,并向他祈求祷告,一心观想:它是来自薄伽梵毗卢遮那心中的恩光,是在你的中阴陷入危险的隘道之时来摄护你的恩光。此光是毗卢遮那世尊的慈光。不要爱上天道的模糊白光;不要执着于它;不要怯弱。你一旦恋着于它,你就会飘入天宫之中,落入六道轮回的漩涡里面。那是一种阻碍,可以障蔽你的解脱之道。不要看它。你应以虔诚的心情瞻视明亮的蓝光。你应勤恳观想毗卢遮那也尊,并跟着我复诵这个祷告:

    生死流转皆因愚痴无明而而,

    际此法界智光照亮暗路之时:

    唯愿毗卢遮那世尊引导于前,

    唯愿无上虚空佛母护佑于后;

    唯愿使我安度可怖中阴险道,

    唯愿使我安住一切圆满佛地。

    如此热切虚心恳祷之后,你就可以在虹光轮中进入薄伽梵毗卢遮那世尊心里而证报身佛果,安住中央密严佛土。

    (2)初七、第二天

    虽有如上导示令其入观,但因亡者嗔心或无明业力关系,以至虽有祈祷求助,亦未能使其不畏佛光而逃避,或被所现幻境所摄,如此,则于第二有金刚萨陲及其眷属诸尊,随同其所造地狱恶业同时出现,前来接引亡者。

当此之时,所作入观之法是:由读者直呼亡者之名而作如下之导示:

尊贵的某某,一心谛听,切勿散乱。在这第二天中,将有水大之净色作为一种白光发射而出。当此之时,深蓝色有东方妙乐佛土,将有身为蓝色、手执五股金刚杵、坐于象座之上,有玛嘛基佛母拥抱的金刚萨陲阿闪世尊,在地藏菩萨与弥勒菩萨及其眷属(持镜与持花)两位女菩萨陪伴之下,出现在你的面前。这六位智慧圣尊将出现在你的面前。

    清净的识蕴(此即大圆镜智),将以一种明亮、灿烂的白光,带着极其耀眼、使你几乎难以注视的光脚趾与透明,从身为父母的金刚萨陲心中,向你放射而来。而与此大圆镜智光平行的则是一种来自地狱的烟雾色的暗光,亦跟着向你投射而来。

当此之时,由于嗔心业力所引,你对耀眼的白光将心生畏惧而意欲有所逃避,反而对来自地狱的烟雾的暗光,产生一种欣悦之情,当此之时,你要积极起来,使你不致骇怕明亮耀眼而又透明的白光。你要知道,那是智慧之光,你应虚心而又勤恳地加以信受。那是薄伽梵金刚萨陲的慈悲之光。你应以信心思维:"我要在它里面求得庇护";并至心祈求。

    那是金刚萨陲世尊前来接引,使你脱离中阴的怖畏之境,你要相信它,因为它是金刚萨陲的慈光之钩,可以将你钩出中阴的险境。

    不要爱上那烟雾色的地狱暗光;那是一条导向地狱的通道,否则的话,你将因累积的嗔怒恶业牵引而落入它的陷井,堕落地狱道中;你一旦落入其中,便得忍受难忍的痛苦,且没有确定的出离之期。那是一种障碍,可以障蔽你的解脱之路;因此,你千万不要顾视它,并且尽力避免生气。千万不要受它吸引;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你应信赖耀眼的白光,至心归敬金刚萨陲世尊,并作如下之祈愿:

    生死流转皆因暴怒嗔业而有,

    际此圆镜智光照亮暗路之时:

    唯愿金刚萨陲世尊引导于前,

    唯愿圣玛嘛基佛母护佑于后;

    唯愿使我安度可怖中阴险道,

    唯愿使我安住一切圆满佛地。

    如此热切虚心恳祷之后,你就可以在虹光轮中进入金刚萨闪世尊心里而证报身佛果,安住东方妙乐佛土。

    (3)初七、第三天

    然而,尽管如上做观了,且有慈光为之勾召,但有些人,由于恶业深重,且又贡高我慢,以致障蔽本心而不能认证,乃至逃而避之。遇到这种情形,则第三天将有宝生如来及其随从圣尊,与来自人道的黄色光线,同时前来摄受。

    此时应再度令其做观,直呼其名而告之:

    尊贵的某某,一心谛听。第三天将有水大本色发为黄光向你照射。与此同时,南方众宝庄严佛土,有金身黄色、手执妙宝、坐于马座之上,与佛眼佛母互相拥抱的宝生如来,亦来放光向你照射。

    有虚空藏与普贤两位菩萨,偕同念珠与持香两位女菩萨----连同前述佛父佛母共计六位菩提之身,从一道虹光轮中前来向你放光。以本色形态出现的触蕴,作为黄色的平等性智之光放身出来,其光晃耀,夹以种种带有卫星光球的灿烂球体,极其明亮,几乎非肉眼所能逼视。而与此智光互相平行的则是来自人道的模糊的暗蓝色黄光,亦向你照射而来。

    当此之时,由于我慢业力的牵引,你将因对耀眼的黄光心生畏惧而欲有所逃避。但你对于来自人道的模糊的暗蓝色黄光,却乐于接受它的吸引。

    际此之时,你不但不应该畏惧那明亮、耀眼、而又透明的黄光,而且要明白它是智慧之光;在那种情况下,你要心无旁顾,谦虚而又殷切地信赖它。只要你知道它是你自己的智性的光辉,只要你虔诚祈求,这个神圣佛体与光便与你融成一体而使 你获证佛果。

    设使你不能认证你自己的智性之光,不妨以信心如此观想:"此光为宝生如来世尊慈恩之光;我要从中求得庇护;"于是向其祈求加被。它是宝生如来世尊的慈光之钩,系为接引你而来,因此你当深信。

    不要爱上那来自人道的模糊暗蓝黄光。那是你的贡高我慢累积而成的习性之光,系为诱惑你而来。你一旦受它诱惑,就得复生人道,重受生、老病死之苦,失去出离尘世泥沼的机会。那是一种障碍,可以障蔽你的解脱之道。因此之故,你不但不要顾盼它,而且要摒除我慢习气;不要枉自菲薄,不要受它吸引。你当振作起来,信赖那明亮的耀眼之光。你应一心观想宝生如来世尊,并作如下祷告:

    生死流转皆因我慢恶业而有,

    际此平等智光照亮暗路之时:

    唯愿宝生如来世尊此导于前,

    唯愿神圣佛眼佛母护佑于后;

    唯愿使我安度可怖中阴险道,

    唯愿使我安住一切圆满佛境。

    如此深切信心至诚祈祷之后,你将在虹光轮中进入身为清净父母的宝生如来世尊心海而证报身佛果,安住南方众宝庄严佛土。

    (4)初七、第四天

    依照上述方式入观,无论怎样微弱的心智,也该得到解脱了。但有些人,由于所造恶业太多,或因违背誓愿和戒律,或因生不逢时,未能善为修持,以致如今虽然频频作观,仍然未能悟入;由于贪婪和吝啬所起的无明和罪业形成了可怖的音响和光焰,使他们惊骇逃避。死者倘属此类之人,则于死后第四天,有阿弥陀佛世尊,偕同其着属诸尊,前来放光接引,但有由于吝贪执着而起的饿鬼道,亦同时放光来引诱。

    其作观之法,仍是如前呼唤死者之名而作如下之开示:

    尊贵的某某,静心谛听。今逢第四天,将有水大本色之红光,前来照射。当此之时,西方极乐世界,将有全身红色,手持妙宝莲花,坐于孔雀宝座上,且有白衣佛母互相拥抱的阿弥陀佛世尊,携同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及其眷属持琴与持灯两位女菩萨-----共计六位菩提之身,从一虹光轮中放光照临你的面前。

    此种作为妙观察智光的受蕴本色,出自神圣父母阿弥陀佛的心中,直照你心,其光红色,闪亮透明,且有种种光球及其卫星光球照耀其间,使你几乎难以正视,但是你不必畏惧。与此智慧之光互相平行,且同时俱来的,是出自饿鬼道的一种模糊红光,亦在此时向你照射。但你不仅不要爱上此光,而且要摒弃执着和柔弱心肠。

    当此之时,你对那沅耀夺目而又透明的红光,不但不要畏惧,而且要证之为智慧之光;你只要心无所著,即可与它打成一片而证佛果。

    设使你不能证入,那你就作这样的观想:'它是阿弥陀佛世尊的慈悲之光,我要从中求得庇护',作此思维后,立即虔诚信入,祈求进入其中。那是阿弥陀佛的慈悲钩光,为了钩召救度而来,你应虚心信入,不必逃避。纵然你逃,它也会追随着你,与你难分难舍,你可不必害怕。千万不要被那来自饿鬼道的暗淡红光诱引而去。那是由你的坚固执着累积而成的业感之光,系为诱你落入轮回而来。倘你被诱去,你就会落入饿鬼道中,饱受万般难忍的饥渴之苦,失却如今的解脱时机。那种暗淡的红光是一种障碍,可以障蔽你的解脱之道。你不但不要依恋着它,而且要摒弃贪吝的习气。振作起来,不要自暴自弃。信赖那耀眼的红光吧。一心顶礼信受身为父母的阿弥陀佛世尊,并至诚恳祷,作如下述之祈愿:

    生死流转皆因贪吝恶业而有,

    际此妙观察智光照亮暗路时:

    唯愿阿弥陀佛世尊引导于前,

    唯愿神圣白衣佛母引导于后:

    唯愿使我安度可怖中阴险道,

    唯愿使我安住一切圆满佛地。

    你以如此深切信心恳祈之后,就可以契入身在虹光轮里的神圣父母阿弥陀佛世尊心中,证得报身佛果,安住西方极乐世界佛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