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叔本华:论艺术】

(2013-04-10 10:13:59)
标签:

文化

  【艺术是天才的任务】

  世界各现象的真正内蕴,考察那不在变化之中因而在任何时候都以同等真实
性而被认识的东西,一句话在考察理念,考察自在之物的,也就是意志的直
接而恰如其分的客体性时,又是哪一种知识或认识方式呢?这就是艺术,就
是天才的任务。艺术复制着由纯粹观审而掌握的永恒理念,复制着世界一切
现象中本质的和常住的东西;而各按用以复制的材料[是什么],可以是造型
艺术,是文艺或音乐。艺术的唯一源泉就是对理念的认识,它唯一的目标就
是传达这一认识。——当科学追随着四类形态的根据和后果[两者] 无休止,
变动不尽的洪流而前进的时候,在每次达到目的之后,总得又往前奔而永无
一个最后的目标,也不可能获得完全的满足,好比人们[向前]疾走以期达到
云天和地平线相接的那一点似的。与此相反的是艺术,艺术在任何地方都到
了[它的]目的地。这是因为艺术已把它观审的对象从世界历程的洪流中拔出
来了,这对象孤立在它面前了。而这一个别的东西,在那洪流中本只是微不
足道的一涓滴,在艺术上却是总体的一个代表,是空间时间中无穷“多”的
一个对等物。因此艺术就在这儿停下来了,守着这个个别的东西,艺术使时
间的齿轮停顿了。就艺术来说,那些关系也消失了。只有本质的东西,理念,
是艺术的对象。——因此,我们可以把艺术直称为独立于根据律之外观察事
物的方式,恰和遵循根据律的考察[方式]相对称;后者乃是经验和科学的道
路。后一种考察方式可以比作一根无尽的,与地面平行的横线,而前一种可
以比作在任意一点切断这根横线的垂直线。遵循根据律的是理性的考察方
式,是在实际生活和科学中唯一有效而有益的考察方式,而撇开这定律的内
容不管,则是天才的考察方式,那是在艺术上唯一有效而有益的考察方式。
前者是亚里士多德的考察方式,后者总起来说,是柏拉图的考察方式。前者
好比大风暴,无来由,无目的向前推进而摇撼着,吹弯了一切,把一切带走,
后者好比宁静的阳光,穿透风暴行经的道路而完全不为所动。前者好比瀑布
中无数的,有力的搅动着的水点,永远在变换着[地位],一瞬也不停留;后
者好比宁静地照耀于这汹涌澎湃之中的长虹。——只有通过上述的,完全浸
沉于对象的纯粹观审才能掌握理念,而天才的本质就在于进行这种观审的卓
越能力。这种观审既要求完全忘记自己的本人和本人的关系,那么,天才的
性能就不是别的而是最完美的客观性,也就是精神的客观方向,和主观的,
指向本人亦即指向意志的方向相反。准此,天才的性能就是立于纯粹直观地
位的本领,在直观中遗忘自己,而使原来服务于意志的认识现在摆脱这种劳
役,即是说完全不在自己的兴趣,意欲和目的上着眼,从而一时完全撤销了
自己的人格,以便[在撤销人格后]剩了为认识着的纯粹主体,明亮的世界眼。
既然天才作为天才,他的对象就是永恒的理念,
  是这世界及其一切现象恒存的,基本的形式,而认识理念却又必然是直观的
而不是抽象的;那么,如果不是想象力把他的地平线远远扩充到他个人经验
的现实之外,而使他能够从实际进入他觉知的少数东西构成一切其余的[事
物],从而能够使几乎是一切可能的生活情景——出现于他面前的话,则天才
的认识就会局限于那些实际出现于他本人之前的一些客体的理念了,而且这
种认识还要依赖把这些客体带给他的一系列情况。并且那些实际的客体几乎
经常只是在这些客体中把自己表出的理念的很有缺陷的标本,所以天才需要
想象力以便在事物中并不是看到大自然实际上已构成的东西,而是看到大自
然努力要形成,却由于前一篇所讲述的它那些形式之间的相互斗争而未能竟
其功的东西。我们在后面考察雕刻的时候,将再回头来谈这一点。因此想象
力既在质的方商又在量的方面把天才的眼界扩充到实际呈现于天才本人之前
的诸客体之上,之外。以此之故,特殊强烈的想象力就是天才的伴侣,天才
的条件。但并不是想象力反过来又产生天才性能,事实上每每甚至是极无天
才的人也能有很多的想象。这是因为人们能够用两种相反的方式观察一个实
际的客体,一种是那纯客观的,天才地掌握该客体的理念;一种是一般通俗
地,仅仅只在该客体按根据律和其他客体,和本人意志[所发生]的关系中进
行观察。与此相同,人们也能够用这两种方式去直观一个想象的事物:用第
一种方式观察,这想象之物就是认识理念的一种手段,而表达这理念的就是
艺术;用第二种方式观察,想象的事物是用以盖造空中楼阁的。这些空中楼
阁是和人的私欲,本人的意趣相投的,有一时使人迷恋和心旷神怡的作用;[不
过]这时人们从这样联系在一起的想象之物所认识到的经常只是它们的一些
关系而已。从事这种玩意儿的人就是幻想家。他很容易把他那些用以独个儿
自愉的形象混入现实而因此成为在现实[生活]中不能胜任的[人]。他可能会
把他幻想中的情节写下来,这就产生了各种类型的庸俗小说。在读者梦想自
己居于小说中主人翁的地位而觉得故事很“有趣”时,这些小说也能使那些
和作者类似的人物乃至广大群众得到消遣。

【普通人只找生活的门路】
   这种普通人,大自然的产物,每天出生数以千计的这种普通人,如上所
说,至少是断不可能持续地进行一种在任何意义之下都完全不计利害的观察
——那就是真正的静观——;他只是在这样一种范围内,即是说这些事物对
他的意志总有着某种关系,哪怕只是一种很间接的关系才能把他们的注意力

贯注到事物上。就255 这一方面说,所要求的既然永远只是对于关系的认识,
而事物的抽象概念又已足够应用,在大多数场合甚至用处更大,所以普通人
就不在纯粹直观中流连了。不把他的视线持久地注集于一个对象了;而只是
迅速地在呈现于他之前的一切事物中寻找概念,以便把该事物置于概念之
下,好象懒怠动弹的人要找一把椅子似的,[如果找到了,那么]他对这事物
也不再感兴趣了。因此,他会对于一切事物,对于艺术品,对于美的自然景
物,以及生活的每一幕中本来随处都有意味的情景,都走马看花似的浏览一
下匆促了事。他可不流连忘返。他只找生活上的门路,最多也不过是找一些
有朝一日可能成为他生活的门路的东西,也就是找最广义的地形记录。对于
生活本身是怎么回事的观察,他是不花什么时间的。

 

   天才则相反,在他一生的一部分时间里,他的认识能力,由于占有优势,已摆脱了对他自己意志的服务,他就要流连于对生活本身的观察,就要努力掌握每一事物的理念而不是要掌握每一事物对其他事物的关系了。于此,他经常忽略了对自己生活道路的考察,在大多数场合,他走这条[生活的]道路是够笨的。一个人的认识能力,在普通人是照亮他生活道路的提灯;在天才人物,却是普照世界的太阳。这两种如此不同的透视生活的方式随即甚至还可在这两种人的相貌上看得出来,一个人,如果天才在他的腔子里生活并起作用,那么这个人的眼神就很容易把天才标志出来,因为这种眼神既活泼同时又坚定,明明带有静观,观审的特征。这是我们可以从罕有的几个天才,大自然在无数千万人中不时产出一二的天才,他们的头部画像中看得到的。与此相反,其他人们的眼神,纵令不象在多数场合那么迟钝或深于世故而寡情,仍很容易在这种眼神中看到观审[态度]的真正反面,看到“窥探”[的态度]。准此,则人相上有所谓“天才的表现”就在于能够在相上看出认识对欲求有一种断然的优势,从而在相上表出一种对欲求没有任何关系的认识,即纯粹认识。与此相反,在一般的相中,突出的照例是欲求的表现,人们并且看到认识总是由于欲求的推动才进入活动的,所以[“认识”的活动]仅仅只是对动机而发的。

 

 

【天才通过艺术品传达理念】

天才所以超出于一切人之上的只在这种认识方式的更高程度上和持续的
长久上,这就使天才得以在认识时保有一种冷静的观照能力,这种观照能力
是天才把他如此认识了的东西又在一个别出心裁的作品中复制出来所不可少
的。这一复制就是艺术品。通过艺术品,天才把他所把握的理念传达于人。
这时理念是不变的,仍是同一理念,所以美感的愉悦,不管它是由艺术品引
起的,或是直接由于观审自然和生活而引起的,本质上是同一愉快。艺术品
仅仅只是使这种愉悦所以可能的认识较为容易的一个手段罢了。我们所以能
够从艺术品比直接从自然和现实更容易看到理念,那是由于艺术家只认识理
念而不再认识现实,他在自己的作品中也仅仅只复制了理念,把理念从现实
中剥出来,排除了一切起干扰作用的偶然性。艺术家让我们通过他的眼睛来
看世界。至于艺术家有这种眼睛,他认识到事物的本质的东西,在一切关系
之外的东西,这是天才的禀赋,是先天的,但是他还能够把这种天禀借给我
们一用,把他的眼睛套在我们[头上],这却是后天获得的,是艺术中的技巧
方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