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喜欢,孩子就肯下力气去做;肯下力气去做,就可以做好。因此,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是入学准备的首要任务。
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保护孩子好奇的天性。这些简单的“为什么”是孩子学习兴趣的萌芽。允许孩子模仿,鼓励孩子创造,这其中都透出孩子学习的欲望。鼓励孩子自己寻找答案,宽容孩子探索过程中的过失,赞许、欣赏孩子的“发现”和成功,以此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不要强迫孩子学习过深,过难和不感兴趣的东西,这会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变得厌恶、害怕学习。
培养孩子“坐得住”、专心做事的好习惯
。
做事专心、讲效率,不磨蹭、不拖拉,这些好习惯都是学习成功不可缺少的条件。平时父母多抽一点时间和孩子谈话、讲故事、看图书、做手工,让孩子习惯从事一些安静的活动。平时生活中就要求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不三心二意,比如吃饭时不看电视,画画时不吃东西等。在孩子玩游戏时,如果玩具很多,应收起一部分,以免孩子不能专心游戏。
训练孩子专心听别人讲话,对孩子提要求或布置任务时只说一遍,不重复。在孩子专心做事时,尽量不打扰。
教育孩子做事要认真负责。
从孩子会说“我自己做”时起,就应注意培养孩子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如收拾、整理好自己的图书、玩具;还可有意识地给孩子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如倒垃圾、浇花、喂小鸡等,并督促孩子及时完成。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如要求孩子认真扮演自己的角色,不要半途而废;要求孩子遵守游戏中的规则、要求,不要随心所欲等。当孩子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时,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当孩子该完成的任务没有完成时,父母应坚持并鼓励由孩子自己继续做完,在必要的时候,可适当给予帮助,但不要包办代替。
教育孩子礼貌、大方、友好地与人交往。
礼貌、大方、友好地与人交往的孩子,易被同学、老师接纳,也往往会成为学校生活的成功者。从小教育孩子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
指导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会谦让、关心,学会赞扬和欣赏同伴的优点,学习与同伴合作。
教孩子如何恰当地展示自己的本领,以得到同伴的赞扬与认可。
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灵活的运笔动作,为入学后的书写做好准备。
通过画画可以训练孩子学会握笔、运笔的动作。
家长也可以专门设计一些宽窄不同的横竖格线或“迷宫图”,要求孩子在中间不出格地画图和线,以提高其手部精细动作的活动能力。
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教孩子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
利于日常生活启蒙孩子对数字的认识与兴趣。比如,让孩子数数家里的人口、饲养的各种家禽家畜、各种家具和生活用品,比比大小、多少等。结合生活实际,随机提出一些需要思考和计算的问题,如,买某种东西要5
5 元,妈妈给了售货员5 5 元,应找回多少元?等。
提供机会,让孩子要实践操作中理解数字和数量关系。如让孩子分糖果,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找零钱等。
不宜机械地让儿童背算术口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