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考与方法
(2021-09-22 23:54:52)
标签:
杂谈 |
分类: 全公开,可任意阅览 |
今天是我国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是农民自己的节日,全面实施振兴乡村工作是我国的重大决策和部署,是将“三农”工作提升到重要的国家战略层面,标志着我国乡村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极大地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获得感、使命感,这对于乡村振兴工作非常重要。如何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如何做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这是摆在新的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面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我长期在农村从事驻村帮扶工作,对怎样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有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和认识。
一、 尽快掌握村庄情况,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工作
1、要做好乡村振兴工作,必须要做好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的有效衔接。首先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全面接收脱贫攻坚工作整理的资料,包括:村情、民情、各种规划、统计表格等。要对所有的资料进行认真的解读和消化,这是一项费心费时间的繁琐工作,要有耐心、有信心、有决心把大量的内容了解掌握好。这是一项必须要做好的工作,是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前提,是做好开局工作的前提。
还要了解知晓所在村庄气候、耕地面积、林地面积、草地面积、种植结构、养殖结构、水利情况、劳动力构成、外出务工情况、集体收入、干部队伍等等情况;
2、要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一定要巩固好脱贫攻坚的成果,把已经做好的工作巩固好,对已经脱贫的村民要进行动态监测,坚决防止返贫现象的发生。要知晓脱贫户、低保户、五保户、残疾户的情况,继续发挥好党员干部帮扶责任人的作用。
3、要保证各种惠农政策、帮扶政策、基本医疗、医保、救助、低保、教育、政府兜底等政策的总体稳定,要切实保障村民的收入稳定,要努力保证脱贫后的五年过渡期顺利进行。
二、结合村庄实际因地制宜,科学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计划
1、根据本村资源情况,顺应产业规律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项目,完善利益分配制度,制定激励办法,使农民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2、切实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着力加强农村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动移风易俗,逐渐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法治教育工作;
3、重视村庄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强土壤污染、农作物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
4、继续深化改革,激发农村各类资源要素的活力,完善支持农业保护制度,支持基层和群众创造力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
5、制定村庄发展规划、改造乡村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决不能一味照搬城市设施。一定要结合农村的特点,要考虑经济效益,要良性发展,要有科学、长远的考虑事情,要把钱用到关键地方。
三、下大决心费大力气,创新经济发展模式
目前,农村基本上都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营模式,根本产生不了好的经济效益。而且有的农户年龄大了,劳动能力减弱;有的农户失去了劳动能力,无法耕种土地;有的农户长期在外打工使土地荒芜。唯一的出路就是:将全村的土地进行整合,把分散的小块地整合成大片耕地。科学管理、采用机械化耕作,统一耕种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
1、由村集体成立:“农贸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村民以确权的土地入股,实行统一经营管理,按股份分成。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实行农业机械进行耕作,逐渐朝农业现代化发展迈进;
2、将全村土地全部出租给有经验、有经济实力的大公司管理,完全采用农业机械化耕作,科学管理,获取最大效益。村委会要与公司签订长期用工合同,保障村民在拿到土地租金的同时,还可以到公司做工拿工资;
3、根据村庄资源情况:
、可以建设蔬菜温室,种植蔬菜、草莓等经济作物;
、可以搞种植果树,自由采摘、品尝、喂养体验活动;
、可以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健康养生、休闲农业;
、可以打造摄影基地、绘画基地、影视基地;
、可以建设登山、步道、骑行、攀岩、观景等项目;
、可以发展“一村一品”农作物产业;
、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贮藏、销售。
还可以在互联网收集信息,开拓收入渠道。
四、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努力实现乡村振兴
1、产业兴旺——走乡村经济多元化的道路,着重发展特设产业;
2、生态宜居——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乡村绿色发展;
3、乡风文明——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4、治理有效——和谐有序,实现乡村振兴的保障;
5、生活富裕——生活条件好,丰衣足食。
实现乡村振兴是国家的基本国策,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靠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经过许多年持续的发力,我们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我们也将战胜一切困难必将取得乡村振兴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