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县新平堡镇新平堡村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新平堡镇新平堡村,位于县城26.5公里处,西洋河南岸,西临内蒙古的古城村,东接三墩店2.8公里,南连五里墩2.8公里。总土地面积13802.7亩。
新平堡村,在战国时期属赵国延陵县管辖。东汉为延陵乡,属当城县管辖。辽、金、元为天成县管辖。明初为天成卫管辖。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又筑土堡后,驻新平路分守参将,隶属大同镇。清朝初年仍为大同镇新平路管辖。雍正三年(1725年)后堡由天镇县管辖,驻军参将或中军守备直属大同镇。民国初年为天镇县四区管辖。1953年属新平堡乡管辖。1958年初属新平堡公社管辖。1958年天、阳合县,属阳高县新平堡公社管辖。1961年天、阳分县后属天镇县新平堡公社管辖。1984年属新平堡镇管辖至今。
新平堡村,处在西洋河南岸,为洪积扇区,西坡临河。明朝隆庆年间,设西马市。朝廷以银两购买马匹。外族可以购买粮食、布匹、茶叶等日用品,但不能购买铁器。
新平堡村,1544年筑土堡,1572年包砖。开北门,镇虏门;开东门,迎恩门;各有瓮城。城高3仗5尺,周边3里6分。城墙上东南角建一幢二层庙宇,二楼南称文昌阁,北称魁星阁,下层为朱衣庵。北门门楼上建关帝庙,东城门楼建三仙庙。城墙上西北角建玄坛庙。北瓮城内有娘娘庙、三贤庙、北岳庙。东瓮城内有龙王庙、及乐楼,祠堂庙、三官庙、三英祠,皮草坊。堡城十字大街中央有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建玉皇阁。
新平堡村,明代,村民尚武好勇,勤耕守土为荣,多习经商贸易。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守备驻军近千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驻·参将、守备各一员,中军、千总、把总7员,旗军1642名,马骡589头,老家营官兵598人,马骡58匹。1970年有北京军区2185部队2个连及团部。1984年驻北京军区51321部队炮兵团。1985年师降旅。1998年撤防。
新平堡村,万历年间(1573—1620年)新平路参将统援兵营、老家营官兵1907人驻新平堡。清乾隆(天镇县志)载新平堡有484堡户,3400人。1929年有1532人,为全县村堡魁首。1949年有667户2872人。1997年有710户2230人。吴姓,清道光年间从今太谷县迁入,传至8代。王姓,清道光年间从今文水县迁入,当兵来3户,传至9代。杨姓,清光绪年间从本县路八里·迁入。1949年有61姓。1990年有77姓。
新平堡村,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北角,地处晋、冀、蒙三省交界处,是历代战略要地,是外族和汉民族冲突和融合的地方。现今“玉皇阁”成为新平堡最有影响的地标性建筑物。2010年被住建部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1年被住建部和国家旅游局批准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012年、被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批准为“中国传统村落”、2015年被农业部批准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近几年,来新平堡旅游观光的人逐渐增多,是天镇县最为热门的旅游点。村民杨建斌在驻村第一书记的支持下,建成“新平古堡农家乐”,成为了旅游接待服务工作的示范户。
前一篇:天镇县新平堡镇大营盘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