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县白羊口村旅游资源简介

天镇县白羊口村旅游资源简介
白羊口村的地理环境和历史
白羊口村位于天镇县城北部山区,处在阴山山脉、环翠山正沟、黑坝沟流域的大土地爷、石梯梁群峰南麓。北倚大土地爷峰,古长城脚下。辽金属天成县地域,元时属天成县。《山西通志》记载:“白杨口”,天成卫北二十里,属天成卫后所地域。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前已经筑有一土堡,名“白杨口”。堡东西60步,墙高2丈8尺。嘉靖年筑堡后称“镇宁堡”,并大规模驻兵。嘉靖年间蒙古族俺答汗部落多次由此进犯。
“镇宁堡”即白羊口村的“堡里村”,东西150米,南北130米,墙高11.66米,南距天镇县城9公里,村南为洪积扇倾斜平原。村址在海拔1250米至1270米之间,地形北高南低,地表坡度为5度。
明代“镇宁堡”属大同镇所管辖的72城堡之一,亦是天成县(天镇县)“八堡一城”之第7堡,属阳和道东路守卫。“镇宁堡”是天镇县城距蒙古族最近的边关峪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受到朝廷的重视。“镇宁堡”堡墙内外全部包砖,并大规模驻军把守。
白羊口村总土地面积24700亩,退耕还林面积2500亩,可耕地面积1100亩,全村299户,685人,其中贫困户82户,150人。村子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大葱、马铃薯、玉米、杂粮。
2016年白羊口村被列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017年白羊口村经山西省规划设计院勘测设计规划,制定了“申报中国传统古村落方案”,现已上报有关部门;2017年白羊口村建成“市级绿色生态村”。
白羊口村北现存1000余米明代古长城,有一段被人们称为“小八达岭”;村北山上有一座外烽火台;村南有一座烽火台及护墙;村内有明代“镇宁堡”城池一座;村北5公里的大山深处的“雕窝”有大片原始深林;村北、村东北各有一条山沟,沿途有许多泉眼水资源丰富,山体巍峨宏伟、蜿蜒曲折;河道经过数千年的洪水冲刷,形成了不同的山石地形景色。
2015年“镇宁堡旅游产业开发公司”在白羊口村成立,董事长是宋宝平先生。该公司现已投资近千万元,在山上大规模展开建水坝、植树、养殖等项目。目前,公司正在兴建有600平方米的“农家乐”,有戏台、村委会、移民新村等,这些项目都是采用仿古形式修建的建筑。另有3000立方米的用于灌溉、钓垂作用于一体的蓄水池已经建成。
1、在后山正沟的尽头雕窝处修建一个寺庙建筑群,在主庙大殿建一座10米高的鎏金大佛,供人们观光祭拜;在正沟沿途修建若干个亭台楼阁等形式的小景点,在巨石上雕刻文字;在正沟沿途大量种植板栗、榛子、杏、枸杞、沙棘等经济林;
2、在东北沟建一条国家级标准的旅游步道,全程修建3米宽木制的通行道路;沿途大量种植各种景观树、经济林、观景台等;
3、在村东河道处,利用沟里的泉水修建一座占地20亩的有着垂钓、游划、娱乐、景观功能的人工湖;
4、逐渐修复“镇宁堡”的堡墙和堡门;逐渐修复堡里的“龙王庙”、“三圣庙”、“奶奶庙”、“五道庙”、“乐楼”、“照壁”等;
5、修建游客接待室、停车场、商店、饭店、住宿等服务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