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镇县“八堡”之一平远堡

(2017-09-16 20:39:42)

现在的平远堡村就是明朝时大同镇所管辖的七十二城堡之一的平远堡,属阳和道新平路,新平路分守参将驻守在新平堡内。是天镇“八堡一城”中的第一堡。

平远堡位于天镇县新平堡镇平远堡村,东与河北省怀安县相交;西距新平堡5公里;西北距天镇县城35公里;北隔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相邻,距平远头长城3.5公里。平远头村又是天镇县最东北的那个犄角,一个堪称“鸡鸣一声闻三省”(区)的小山村。是明长城宣府镇与大同镇之交界地区。平远头的东面就是宣府镇下西路所辖的马市口。

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修筑土堡,开西门。隆庆六年(1572年)包砖。堡西门外建有照壁。

平远堡堡墙高11.66米,周长1400米,开西南两门,设守备官1员,所领兵士406名,马骡58匹头,分边沿长6公里,边墩20座,火路墩13座。东至宣府西阳河2.5公里,南至宣府李信屯15公里,西至新平堡7.5公里,北至本堡边墙3.5公里。

清代南城被洋河水冲塌。经400多年建设,清末堡内有龙王庙、城隍庙、真武庙、奶奶庙、五道庙、玉皇阁、狐神庙8处。

日本入侵天镇后,曾经在平远堡立过乡,设立过关卡。

1949年土改时,已形成堡内南北2条街,东西7条巷的布局,有土房703间,瓦房255间,土屋30间。新中国尤其七十年代后,建筑多向西门外扩展。1984年以前,平远堡属天镇大营盘乡,2001年后属新平堡镇。

2013年冬天考察平远堡,墙体多残破坍塌,堡曾开西、南两门,现已无痕。堡子北高南低,北小南大,整座堡子呈现“凸”字形形状。夯土层厚20厘米

东墙北段残存只有200米,残高3—6米。

南墙在清朝年间全部被西洋河河水冲垮。

西墙残存只有100米,残高3—5米,都在居民们的院内。

北墙只剩东北一个角台。

堡外北、西、南均有民居,只有东墙外是一条深沟,没有民居,沟里是一片小杨树林。村民杨瑜根据老年人们的讲说,自己画出了一张平远堡过去的布局草图,标注了堡内各座庙宇的地理位置。他说,堡子里过去是全庙,共有24座,可惜文革中破四旧时被拆毁。堡砖也被村人们逐年拆毁,建了豪华的猪牛羊圈。

村中现有300多户人家,1000多口人;姓氏有张、薛、邬、段、杨、王、李等姓。种植作物以玉米谷黍为主。

西洋河水发源于内蒙古兴和县的苏木山,当地人称小洋河,一直向东流淌进入河北境内的尚义,怀安,万全县。村子东面的山叫华山,南面的山叫神洞山,西面的山叫轿顶山,也叫双山。

现存最早的长城是汉长城。位于平远堡与河北怀安县西洋河交界处,南北走向,长约5公里。还有北魏长城遗址,现仅存残迹和基础,从新平尔经大营盘到平远头明长城南侧,长约6公里。

明长城保存最为完好。境内明长城是万里长城进入山西的第一段,从河北怀安进入鸡鸣闻三省的平远头,向西南一直延伸至阳高县十九墩,全长68.5公里,其中现存完整的墙体33公里。境内长城为土筑,一般高6——10米,宽5-8米,每隔百米左右置一敌台,台高15米左右。李二口长城是保存最好、最具观赏价值的一段。沿着长城,共分布各种墩台190多个。 山西境内的外长城就是由河北省桃沟村和马市口,分南北两路进入山西省天镇县境内,从天镇的平远头村开始的。南路由马市口向西进入天镇平远头村的长城,沿山坡平地西行,全为黄土夯筑,十分坚固雄伟。大致向西到新平尔村,与北路长城相交。

平远堡村西北1.5公里处有马家坟,有石人、石碑、石兽等,俗传马总兵坟。1958年有盗墓贼开挖末遂,凿穴入,取两副杄木棺。1959年大队平整土地时掘出“诰赠荣禄大夫都督同知”碑,又埋好。墓为石门、砖碹。村东1公里处有汉墓群,俗称“假粮堆”。现存圆型封土7冢,高5米左右,周长35米至80米,呈东西向排列,总面积2.5万平方米。五十年代修水库时曾出土汉陶罐、壶、铜镜等。

天镇县“八堡”之一平远堡

天镇县“八堡”之一平远堡

天镇县“八堡”之一平远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