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大白登镇大泉山村

大泉山村,位于阳高县城南面12.5公里处,是一座土石山,海拔1200米。1938年,一个叫张凤林的人游落在这里,栖身庙中,以开垦小块荒坡种地为生。为了保护水土不受风沙袭、洪水冲刷,他一边观察一边治理。他用打沟头梗、谷坊、挖鱼鳞坑等办法,分散、留住山坡上的雨水。用压枝条、植树的办法保持水土,减弱风沙对农作物的侵害。1945年邻县天镇人高进才也游落此地,与张凤林结伴同住下来。这两个人都是遇事喜欢琢磨、肯动脑筋的聪明人,二人共同努力相互研究苦干实干,终于使大全山过去连蒿草、灌木都不长的荒山、荒坡、荒沟变成了杨柳成林、花果满山的世外桃源。
张凤林、高进才两个人的力量,在没有任何机械的情况下,靠铁锹、镐头、锄头等沿用了几千年的原始农具,用几年的时间就让荒山变成了花果山,真是了不起!这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改造自然的大无畏精神,就是中国的“工匠精神”。在当下全国开展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大形势下,多么需要这种精神啊!
1952年,时任县委副书记的王进知道了大泉山、西岭村治理荒山的事,对此十分重视。除深入调查了解细节外,还将大全山水土保持的经验进行总结、整理、完善,并组织群众在实践中继续深化、提高效果。1955年当上县委书记的王进,组织全县的县乡村干部到大泉山参观学习,并撰写了《看,大泉山变了样子!》的文章上报山西省和中央。大泉山的经验引起了各级领导和中国科学院的重视。9月25日国家著名学者:竺可桢、林镕、张及凤等8人,深入大泉山专门进行考察。10月,全国水土保持会议后,大会组织10省市代表和水利部3人到阳高县大泉山参观学习。
1955年11月1日,毛泽东主席对《看,大泉山变了样!》一文做出批示,号召一切有水土流失问题的地方照大泉山的样子去解决问题。批示发表后,全国到大泉山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大泉山经验也引起了外国专家的兴趣,1956年5月19日,苏联水保专家凯司阿尔曼德考察大泉山后,还专门为高进才同志题了字。5月24日苏联专家查斯拉夫斯基考察大泉山。
大泉山全国出名了!1957年,大泉山受到国务院表彰。1959年,阳高县受到国务院嘉奖,在全国水土保持会议上,阳高县荣获《全国水土保持特别奬》。
大泉山的如今,更是变了大样。下了阳高县高速路的出口直接上水泥路,开车只需要走十几分钟的山路就到了大泉山。大泉山村规划整齐的道路、一排排漂亮的村民新瓦房、规模宏大的水土保持展览馆、宽阔的活动广场、休闲游览区、文物农具博物馆、停车场........。
大泉山现如今已经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大泉山的精华还是“大泉山精神”,这种精神永远不过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需要这种精神,中国梦就是需要这种精神,大泉山精神将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