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县谷前堡镇化皮庙村
天镇县谷前堡镇化皮庙村,现在归属榆林口村管辖。化皮庙村位于天镇县城西北9公里的北部山区,环翠山南麓。西邻榆林口村1.3公里,东接白羊口村1.9公里。总土地面积7903亩。从县城到化皮庙村一路爬坡,有数百米的落差。
2000年时,化皮庙村居住着45户人家,160口人,有33头大牲畜。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化皮庙村的人口在急剧减少。现在在村里居住的有11户人家,20多口人,人口流失非常严重,流失的速度太快了。
化皮庙村就在明代长城的脚下,这一段长城保存的还算完整。站在全村的高处向南远眺,县城一览无遗尽收眼底。背后是高大宏伟、逶迤连绵的环翠山脉,脚下是明代古长城,不远处有高速公路,再向前一段是铁路,大同——张家口的高速铁路正在建设之中,远方是天镇县城。遥远的时空跨越、不同时期留下的印记和辉煌、记录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和遗留的道路。她们并不矛盾,而是各行其道、偶尔也平面交叉,或是立体交叉,但是她们是永恒的,中华民族的史书上永远记录着这一页。伟大的民族、伟大人民,造就着伟大的历史。
化皮庙村,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前后立村,属高庙子巡检司管辖。光绪十年(1884年)后属绥道兴和厅管辖。民国初年,属兴和县高庙子第三区旧马屯乡管辖。民国26年(1937年)为伪巴彦塔拉盟高庙子即明德乡管辖。1945年共产党兴和县6区管辖。1948年为天镇县3区管辖。1953年为白羊口乡管辖。1958年初属谷前堡公社管辖。天、阳合县后属阳高县天镇公社管辖。1961年天、阳分县后属天镇县谷前堡公社管辖。1984年归谷前堡镇至今。
据传,化皮庙村原叫桦皮帽村。该村一富户主人常戴毡帽到天镇县城购物,因信誉好,而备受商家信赖。有时,户主不到,别人用其帽子亦可以到店铺赊欠购物。日久,毡帽破损,村民用华树皮补缀,仍可赊账。后来桦皮帽主人亡故,村名为桦皮帽。新中国成立该村名为化皮庙。
化皮庙村,1912年有18户86人。1942年有14户78人。1949年有28户127人。1997年有45户160人。清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只有张姓。清光绪(1875—1909年)初年,王、邓、刘、毛、翁陆续搬来。到1949年有宋、巩、张、王、姚等姓。张姓为大户。王姓一户从葛家屯迁在村东1里处。
化皮庙村,海拔1330米至1345米间。解放后居民住址向长城南正沟西发展,海拔1305米至1325米间。清末,村内有五道庙、大庙、园神庙。1946年10月后建立共产党村公所。1948年10月后共产党设有村长、武委会主任等。1949年进行土改,划分阶级成分,中农10户、地主2户、富农1户,贫农15户,分地200多亩。1950年春颁发土地证。1978年革委会和大队主任复称大队管委会和大队长。1979年实行分组作业。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4户社员承包口粮田150亩、责任田248亩,年缴承包合同金2600元。集体的大小车及牲畜等均作价私有。1984年大队改为村民委员会,大队长改为村委会主任。
后一篇:天镇县谷前堡镇化皮庙村邓茂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