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外桃源"--后沟古村和张二小【一】
(2009-08-31 07:58:54)
标签:
榆次后沟正院窑洞东房张二小后沟村 |
八月二十八号我与太原二十七中的初中老同学一共九人聚在一起,前往榆次后沟村游玩。我于去年的这个时间来过后沟,并且在“保正院农家乐”吃过一顿饭,店主张二小在我们要走时给了我一张名片,所以这次来前我已经打电话预约了房间和用餐。张二小骑着摩托车早早的在村外迎候我们,在他的引导下两辆汽车直接开到了他家的门口,刚进门把我们安顿好外面就下起了雨。
张二小今年32岁,有一个4岁的孩子,他们一家与父母亲住在一起共同经营着这个“保正院农家乐”。张二小在家排行老四,大哥在太原服装城做生意,大姐、二姐都嫁在太原。他在太原服装城也做过服装生意,但是生意一直没有做大,后沟村2005年9月正式对外开放后,他看到了商机于是回到家里做起了住宿和饭店的生意。张二小的妻子当大师傅掌勺,他打下手,还兼跑堂接待采购等杂活,也没雇人,父母给他们看孩子。虽说是辛苦了些,但是比起在太原经商时租住房,租柜台,搞服装还会有风险比起来还是踏实的多。自家的房子少去了租金,没有了风险,收益自然是稳定不错了。张二小话语不多,朴实厚道,是一个很好的人,住在他家每天住宿费10元,饭菜价格也合理,味道也不错。
“保正院农家乐”是后沟村22号院,是一处依坡而建的三合院,院子的最高处有一排四间窑洞房,是正房,是这个院子最好的房子,这四间房都做了客房,可以同时接待20位客人。窑洞的特点是冬天暖和,夏天凉快,我们这些城里人只有来到这里才能感觉到住窑洞的好处。靠近北房沿北房向南建有东房、西房各两间瓦房,是房东的卧室,它们建在院内第二高的平台上,比正房平台要低一米左右。沿东房向南还建有两间瓦房,一间做厨房,一间做商店,它们建在院子的第三台平面上,比东房的平台低0.5米左右。沿西房依次建有门楼、杂物间、厕所,也处在第三平面上,院子的南面是院墙。
晚上,我们在窑洞里吃着农家饭,喝着后沟产的古堡牌高度白酒,大家纷纷举杯敬酒相互祝愿。屋外,老天爷依然下着雨,雨水管的水落入水缸发出了哗哗啦啦的水声与老同学们欢快的笑语声融合在一起,合拍和谐,这真是一个难忘之夜。
第二天早上醒来,老天还在没完没了的下着雨,我们吃过店家为我们准备的玉米面煮圪垯后就打起了牌。十点多钟雨停了,大家兴致勃勃的冲出院子,开始了参观。虽然天刚下过一夜的雨,但是石头铺设的路面湿润而干净,很少有泥沙流下的痕迹。这个情况就与后沟村的绿化和排水系统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道朝高处走去,沿途参观了磨房、酒坊、豆腐坊、油坊。在一个平台处一棵高大的树木吸引了我们,一位老人说,这是一棵有着200多年树龄的椿树。树干粗大挺拔,枝繁叶茂,成荫面积很大。摄像机,照相机让我们在树下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在村里可以看到几处用石材砌成的石拱门洞或涵洞,它们不用石灰也不用水泥,更不用钢筋,却历经几百年甚至上千年,依然伫立在那里,这不得不让人感触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对力学的巧妙利用。
后沟村高低落差近80米,窑洞、房屋完全是利用了天然的地形地貌,依山,依崖,依坡修建而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高低有致,重叠交错,这家的屋顶,那家的院子。全村能够多少年来很好的保持了原有的地形地貌,完全得益于有着良好的植被,可见绿化的重要性。
前一篇:树——最好还是给它留个坑
后一篇:"世外桃源”--后沟古村【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