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介绍,西安碑林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11700余件,其中汉代至当代的碑石、墓志共有4000余块,而碑林陈列区的7个展室公开陈列的碑石、墓志却只有一千多块,那么其它馆藏的大量碑石、墓志都陈列在什么地方呢?大概也只有碑林陈列区里的专业人员才能说清楚了。
在碑林陈列区的各栋建筑和各个碑廊的墙壁上粘贴着大量书法刻石,它们虽然不如展室内陈列的碑石那么著名,但仍具有极高的欣赏与学习价值。仔细观看这些书法刻石,有一问题百思而不得其解,它们究竟是什么年代的刻石,又是什么时候粘贴到碑林陈列区各栋建筑和各个碑廊墙壁上的呢?费了好大的劲,查遍网络也没有搞明白,哪位博友知道,老夫求教了。
游览碑林博物馆半天是不够的,哈,起码得一个星期!
西安碑林博物馆
碑林博物馆馆内甬道。
西安碑林简介标识牌。
碑林博物馆第五展室。
碑林博物馆第五展室陈列的是宋、元、明、清等各代碑石,其中许多碑石记述了修庙、记功、拨田、赡学、修渠等内容,成为研究当时社会和地方历史的珍贵资料;还有一些人的碑刻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的品赏价值。
碑林博物馆第五展室的馆藏碑刻。
碑林博物馆第五展室的馆藏碑刻。
从右至左:《劝慎刑文》(北宋晁迥撰文、庞房撰额)、《宁静致远》(清康熙御笔)、《中和》(明陶珪书)、《愧无忠孝报朝廷》(清鄂海书)、《水镜堂》(清康熙御笔)。
碑林博物馆第五展室的馆藏康熙御笔《宁静致远》碑刻。
碑林博物馆第五展室的馆藏碑刻。
碑林博物馆第五展室的馆藏碑刻。
碑林博物馆第五展室的馆藏碑刻。
碑林博物馆第五展室的馆藏碑刻。
碑墙下方中间的《天地正气》为清左宗棠所书,右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吕道人的“一笔寿”字。
碑林博物馆第五展室馆藏清陕甘总督马德昭的“一笔虎”和“一笔寿”碑刻。
碑林博物馆第五展室馆藏清陕甘总督马德昭的“一笔寿”碑刻。
碑林博物馆第五展室馆藏清咸丰六年(1856年)呵呵子的“一笔虎”碑刻。
碑林博物馆第六展室。
碑林博物馆第六展室陈列的石碑除少数是元、明两代人士的诗文作品外,大部分是清代的诗词歌赋。其中代元赵孟頫、明代董其昌、清代康熙皇帝以及林则徐所书的碑刻等都十分珍贵。
碑林博物馆第六展室馆藏碑刻。
碑林博物馆第六展室馆藏碑刻。
中间石碑为道教符箓《五岳真形图》。
碑林博物馆第六展室馆藏碑刻。
碑林博物馆第六展室馆藏碑刻。
碑林博物馆第七展室。
碑林博物馆第七展室陈列的是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陕西费甲铸依据“兰州肃府本”复刻的145方《淳化阁帖》刻石,其内容为历代帝王、名臣以及书法家的各种书法字迹。
碑林博物馆第七展室馆藏碑刻。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清傅山《观世音普门品》。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清王治《玄秘塔》。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清重刻《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贴》之一。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清重刻《唐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贴》之二。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清代呼延公墓志(图左)、清代管仲姬《修竹赋》(图右)。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清康熙爱新觉罗·玄烨御书法帖。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清康熙爱新觉罗·玄烨的御书法帖。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清康熙爱新觉罗·玄烨的御书法帖。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清康熙爱新觉罗·玄烨的御书法帖。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清代陕西蒲城人张东白(1854年—1923年)手翰。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廖承志(1908年—1983年)《雨中岚山》。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唐欧阳询《郎官石记》第一。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唐欧阳询《郎官石记》第二。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唐欧阳询《郎官石记》第三。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清郑板桥《难得糊涂》。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清郑板桥《吃亏是福》。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清代永兴王《云轩》。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唐怀素《草书千字文》。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刻石:唐怀素《草书千字文》。
碑林博物馆的外部馆藏碑刻(墓志)。
碑林博物馆小广场。
碑林博物馆旅游商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