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德两天,校友一行先后游览了避暑山庄外八庙中的普宁寺、普佑寺、普乐寺、普陀宗乘之庙和须弥福寿之庙等五座寺庙,而雄伟壮观的普宁寺则是我们走马观花的第一座。
汉藏两种建筑风格相结合的普宁寺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它是清王朝在平息了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二人先后反叛后的胜利纪念物。自清康熙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起到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止,经过68年的不断征伐,一度强大并野心勃勃的准噶尔汗国被彻底消灭了。从此,天山南北被纳入大清帝国的版图并定名新疆,乾隆皇帝完成了其本人一生的最大功业。漠西地区“安其居,乐其业,永远普宁”的愿望终于在乾隆朝实现了,普宁寺也成了蒙古诸部、西藏等少数民族与清政府之间在政治与宗教方面进行直接联络的主要场所。
20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普宁寺仍然遗存着当年皇家寺庙的宏大规模,大乘之阁依旧高耸云天,但那个“曼陀罗佛国世界的中心”到底还在不在这里呢?
答曰,在,在那些信教民众的心里!
普宁寺
普宁寺山门
普宁寺售票处

普宁寺验票处
普宁寺山门内的护法金刚只拍了一个,不知他是“哼”呢还是“哈”?
“大佛寺香烟通三界,千手佛宏恩浴世人。”——普宁寺山门联
导游板前,都是校友,一晃,50多年过去了,再一晃········。
普宁寺景区简介导游板。
正在维修中的山门。
幢杆
吉祥八宝是藏传佛教密宗的八件法器,藏语称“扎西达杰”,它们分别是法轮、法螺、宝伞、白盖、莲花、宝瓶(罐)、金鱼(双鱼)、盘长(吉祥结)。
碑亭
普宁寺碑亭内共置三通御制石碑,分别为《普宁寺碑文》、《平定准葛尔勒铭伊梨之碑》和《平定准葛尔后勒铭伊梨之碑》,此碑为《普宁寺碑文》。
“乾隆二十年五月,平定准噶尔。冬十月,大宴赉四卫拉特部落旧附新归之众于避暑山庄,曰绰罗斯,曰杜尔伯特,曰辉特,曰和硕特。四部台吉,各封以汗王、贝勒、贝子、公。若而人其无隶属之宰桑,则归之公,如内八旗、外四十九旗、喀尔喀四部之例。至是而内外一家,遐迩同风之言允符。昔我皇祖之定喀尔喀也,建汇宗寺于多伦诺尔,以一众志。式循旧章,建普宁寺于山庄之北麓,而为之记曰:皇天有辅德之私,至圣有越世之度,君子有见几之作,兆人有可格之诚。我国家抚有众蒙古,讵准噶尔一部,终外王化?虽庸众有‘威之不知畏,惠之不知怀,地不可耕,民不可臣’之言,其然,岂能然哉?以我皇祖皇考圣德神功,经文纬武,其于奠伊犁,勒铭格登山,朝四部落之众,而赐之爵,赐之币,式宴陈舞,可汗起奉酒称万寿,如今日者何难?墨契大造,意若有待,是以遵养进晦,垂成弗为”。
“予小子敬承乾佑,以为不可失者时,迟徊观望,宁二圣付托藐躬之意。且此山庄,即皇祖岁时巡视诸蒙古宾客之所也。越三十年,而克见准噶尔之众,咸觐于此。岂非皇天无私,惟德之辅;至圣之度,越世先知;而见几君子之作,予亦不敢不勉。卫拉特之众,岂终不可格以诚哉?蒙古向敬佛,兴黄教,故寺之式,即依西藏三摩耶庙之式为之。名之曰‘普宁’者,盖自是而雪山葱岭,以逮西海,恒河沙数,臣庶咸愿安其居,乐其业,永永普宁云尔”。
——乾隆《普宁寺碑文》
一座皇家寺庙建起来了,一个部族却从此消失了,准噶尔如今只能属于地理的概念。
古松
钟楼
鼓楼
天王殿
普宁寺天王殿内主供弥勒菩萨以及护法神韦陀和四大天王。
弥勒菩萨像
左图女士身后供奉的既是护法神韦陀像,不让拍照,那就遵守规定吧。
免费的赠香处,但告示牌标明:每人只限领取一次。
“三摩印证喻恒河,人天皆大欢喜;七宝庄严观香界,广轮遍绪吉祥。”——乾隆题普乐寺天王殿联
大雄宝殿
普宁寺大雄宝殿内供奉的是三世佛,即释迦牟尼,燃燈和弥勒。释迦牟尼塑像下供奉着宗喀巴父子的三尊圣像以及第九世至十一世班禅大师的法照。殿内两侧分别排列着十八罗汉像,北墙绘有八尊度母和胜乐十六天女图,据说殿后墙壁上还绘有八大菩萨彩色像,可惜没看到。
“福溥人天,阿耨耆阇开紫寒;妙函空有,栴檀薝卜护金绳。”——乾隆题普宁寺大雄宝殿联
维修中的大雄宝殿禁止入内,没办法啦!
普宁寺大雄宝殿前的青铜鼎、铁香炉和“云龙石陛”。
维修中的大雄宝殿东配殿,里面供奉的是藏传佛教密宗三位金刚护法神降阎魔尊、大黑天和吉祥天母以及部分罗汉塑像。
维修中的大雄宝殿西配殿,里面供奉的是观音、普贤和文殊菩萨。
哈,只转经筒,不念真言(嗡嘛呢叭咩吽),哪能脱得了生命的轮回之苦?
“佛教七珍”
“佛教七珍”又称佛教七宝,即七种珍奇宝物。普宁寺导游标识碑介绍这七种宝物是:轮宝、摩尼宝、女宝、臣宝、象宝、马宝、将军宝。
普宁寺是一座汉藏形式相结合的寺庙,寺的前半部分为汉族的伽蓝七堂建筑布局形式,寺的后半部分则采用藏传佛教的三摩耶庙建筑布局形式,以此金刚墙为界。
高墙顶端座落着的南赡部洲是进出普宁寺藏式区的主要通道,红台上的梯形殿宇俗称三角殿。
进出普宁寺藏式区的金刚墙42级石阶蹬道寓意大乘之阁千手千眼观音的42只手,能托起你步入佛国之极乐世界。
佛国之极乐世界就在门洞外,那里是须弥山咸海中的四大部洲(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卢洲),还有巍峨雄伟、金碧辉煌的大乘之阁。
大乘之阁西侧建筑,从下往上依次为筏罗遮末罗洲、成所作智塔、舍谛洲、西牛贺洲、嗢怛罗漫怛里孥洲、月殿。
大乘之阁东侧建筑,从下往上依次为遮末罗洲、妙观察智塔,体诃洲、东胜神州、毗提诃洲、日殿。
大乘之阁
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的大乘之阁是普宁寺的主体殿堂,它与周围的其它建筑,形象地再现了藏传佛教的宇宙观,表现了藏传佛教对世界的看法。
大乘之阁内供奉的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雕佛像,其不仅是中国雕塑艺术的杰作,也是佛教文物中的珍品。
“其大神通完十行;
是真清净现三身。”——乾隆题大乘之阁殿内抱柱联之一
“普阇天开,金碧辉煌香界朗;精兰云护,栴檀馣馥梵林深。” ——乾隆题大乘之阁殿内抱柱联之二
成所作智塔(绿塔)和妙观察智塔(红塔)双塔并峙,哈,是我把它们放在了一起。
讲经堂,是内蒙古藏传佛教领袖章嘉呼图克图和外蒙古藏传佛教领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讲经场所。
讲经堂不属于普宁寺藏式区的四大部洲建筑。
“对物共春台,豳风入咏;愿人登福地,王会成图。”——乾隆题普宁寺妙严室联
妙严室不属于普宁寺藏式区的四大部洲建筑。
目之所及,普佑寺与普宁寺一墙之隔。
普宁寺出口
普佑寺旅游通道
普佑寺建于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这里曾做过普宁寺的附属经学院(藏语称扎仓),是普宁寺、外八庙其它寺院以及蒙古各部喇嘛的学经之所。
1964年,普佑寺的大部分建筑焚毁于雷击大火,当时只剩下了山门和四座配殿,图片长廊有简略的介绍。
普佑寺法轮殿遗址——须弥座台基。

普佑寺的现存配殿西顺山房内现在供奉的是“介子推”等90尊罗汉像;另一侧的现存配殿东顺山房供奉的是“济公”等85尊罗汉像。
普佑寺的天王殿,应该是新建的吧?
普宁街简介导游板
普宁街旅游入口
普宁街貌
普宁寺旅游出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