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龙虎山景区出来,天已经很晚了,在地接导游的带领下,一群老头老太太仍然精神矍铄,兴致勃勃地来到了刚下过一场小雨的上清古镇。哈,我可是累坏了,为了不掉队,只能咬紧牙关,步履蹒跚,踉踉跄跄地跟着旅游团,穿街过巷,从侧门走进了道教祖庭天师府。
天师府内静悄悄的,府门内的各个房间均大门紧闭,唯一看到的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说:“都下班了。”“道士怎么会下班呢?”我随口问了一句,没好意思再继续说下去。
原来,中国道教,正一派的道人可以娶妻生子,吃荤饮酒,不住宫观,不守戒规。在古镇的街巷中,见到一些穿着整洁道服的俊男靓女向景区外结伴走去,难道他们就是下班的一族吗?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在今址重建的天师府是东汉时期的道教创始人、祖天师张道陵的后代子孙世袭相传的历代天师的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这是一座王府式的道教领袖私家宅邸,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府内朱垣碧瓦,雕梁画栋,豫樟荫翳,老树参差,环境那是真好,至于“仙气”吗,不信神者确实没感觉到。
正一派的道人曾经以扶乩巫蛊等迷信活动为主要的谋生手段,虽然元世祖忽必烈于1277年册封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并“领江南道教事”,明太祖朱元璋赐第42代天师张正常“真人”称号并诏让其世代掌管全国道教事物,但自1382年明太祖设道录司总理全国道教并正式罢黜元朝册封龙虎山张氏子孙的“天师”称号后,正一派逐渐衰落,尤其是在清代和民国期间,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可以肯定,扶乩巫蛊,装神弄鬼,哪朝哪代都不会好的口碑与结局。
跑到那个小岛的第63代“天师”已经羽化登仙,据说,两岸都有了各自的“天师”承袭人,那么,谁才是正宗的当代“天师”呢?

上清古镇景区入口

景区入口的石麒麟。

上清古镇景区入口大门门厅上方悬挂着红底金字的上清镇匾额,但没看请匾额字迹出自哪位大家的手笔。

“道”字影壁。

古镇入口处的广场,应该叫什么名字呢?

仿古戏台。
仿古戏台虽然是座新建筑,但台上的两根雕龙木柱和整条龙凤台沿却是老旧的遗物。

哈,求神台,能搬来哪路的神仙?

龙虎山茶道馆的经营者是日本人吗?

“上清土地公(婆)”小庙旁的古樟树挂满了烧香者的祈福红布条。

上清古镇长庆坊。
初建于元代并几度修复的长庆坊是供奉金元时期的著名医家朱丹溪(1281年—1358年)的庙宇,当地人俗称朱老爷庙。据说,每当朱丹溪的诞辰之日(正月十五),四周百姓皆来此敬香,从元至今,少有间断。

天师府广场

天师府大门

“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天师府大门抱柱联,董其昌撰并书。

天师府大门两侧的石碑。

天师府仪门

玉皇殿上空彩旗飘飘, 不知又迎来了哪位大仙的光临?

道教祖庭玉皇殿

“金童玉女侍九龙十二天将扬道法,暮鼓晨钟震四海九五仙尊布玄机。” ——玉皇殿联

玉皇殿周围叶茂根深的7棵古樟树,这些古樟树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了。

玉皇殿周围叶茂根深的古樟树。

玉皇殿周围叶茂根深的古樟树。

玉皇殿周围叶茂根深的古樟树。

天师府一隅。

天师府私邸院门。
院门对联:“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
院门横额:“相国仙府”(张贵华书)

天师府私邸内的太极图照壁。

天师府私邸三省堂。

天师府私邸即张天师家庭的食宿生活区。在道教中,正一派的道人可以娶妻生子,所以祖天师张道陵的后代才能延续至今并执掌道事。

“万法宗坛”是道教的最高法坛,也是道教教主张天师掌管天下道教事务的象征。

“万法宗坛”的正殿是三清殿,两侧分别为灵官殿和财神殿。院内的二株罗汉松郁郁苍苍,它们的树龄已有上千年了。

道士们都下班了,“万法宗坛” 内的焚香炉和九龙鼎也已熄灭了香火。

天师府授箓院是道教正一派授箓传度的重要活动场所。

天师府仁靖碑

《仁靖真人碑》是元代道士张留孙的弟子吴全节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奉诏而立,迄今已690多年了。1959年,此碑被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仁靖真人碑》的碑文由当朝大学士赵孟頫奉旨撰文并书写。

天师府一隅(长廊)。

天师府内的上清宫铜钟系正一教主嗣汉第40代天师张嗣德、玄教宗师吴全节会同上清官提点戴永坚、提举知宫龚德同等于元朝至正十一年(1351年)在杭州铸造,迄今已655年。此钟早在1959年即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1年由上清宫钟楼内移入天师府。

朱元璋御笔碑石

“永掌天下道教事” ——明太祖朱元璋御笔

朱元璋御笔碑石的背面刻的是御笔简介和经过艺术变形的草书“道”字。

天师府一隅。

天师府一隅。

匆匆而过,上清古镇一隅。

匆匆而过,上清古镇一隅。

匆匆而过,上清古镇一隅。

匆匆而过,上清古镇一隅。

匆匆而过,上清古镇一隅。

匆匆而过,古镇的老街。

匆匆而过,古镇的老街。

匆匆而过,古镇的老街。

匆匆而过,古镇的老街。

匆匆而过,古镇的老街。

匆匆而过,古镇的老街。

匆匆而过,古镇的老街。

匆匆而过,古镇的老街。

匆匆而过,上清古镇一隅。

匆匆而过,上清古镇一隅。
供奉土地公、婆的小庙为什么称为“中村社”或者是“社村中”呢?百思不得其解。

匆匆而过,上清古镇一隅(泸溪河)。

匆匆而过,上清古镇一隅。

匆匆而过,上清古镇一隅。

上清古镇广场上的国家一级香樟古树栽种于唐武德八年(625年)),距今已经接近1400年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