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镇,这里不仅有秀美淡雅的水乡风情,粉墙黛瓦的枕水人家,淳朴厚重的老街古巷,绵延不绝的民俗文化,还有许多或传统或现代的人文胜迹,它们共同构成了小镇的文化精髓。
记得上中学时,学校有一沈姓语文老师,1米80以上高的身材却长着典型的南方人面孔。老师的妻子也在同校任教,文质彬彬的两人一直没有孩子。有同学说,茅盾(沈雁冰)先生是沈老师的本家叔叔,当然,对此事的真假也没人去问个究竟,但老师却得到了格外的敬重。这次到乌镇旅游,参观茅盾故居时忽然想到,如果沈老师果真是茅盾先生的本家子侄,已近90高龄的他一定会在祖籍安度晚年。写此博文时,不由自主地在键盘上敲下了沈老师的名字,看到一条2013年的新闻曾多次出现在国内媒体的报道中。报道中说,1958年沈老师夫妻自上海来到我的家乡落户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而且从没离开,退休后的二老由40多年前的学生孙新华、谢亚兰义务照顾了十几年,事迹特别感人。患病的妻子去世后,两位50多岁的小学妹能为瘫痪在床的沈老师用手抠大便,试问,如今的天朝能有几人做得到?!
每一个民族的文化精髓都需要传承,不仅仅是胜迹,而更应该是人性。
有感而发,心灵被深深的震撼。

乌镇景区大门

“乌青毓秀”牌坊

乌镇地理位置标志碑

乌镇东西栅景区区位图

乌镇古戏台

乌镇古戏台初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1919年时曾重新修缮,为修真观的附属建筑。
哈,道观里的诸神也喜欢听戏吗?

戏台上有演员正在表演,说实话,真没听懂唱的是什么。

修真观前的小广场曾经是本地人迎庙会,看社戏的娱乐场所,如今这里到处是旅游或休闲的人群。
乌镇修真观

修真观由道士张洞明创建于公元998年(北宋咸平元年),据说是“江南三大道观”(乌镇修真观、苏州玄妙观、濮院翔云观)之一。

修真观山门门额上的大算盘,门侧两旁对联是“人有千算;天则一算。”
什么含义呢?大概是“人在做,天在看!”

修真观内的几副对联很有意思,不知是古人还是今人的作品。
其一:“红日无私,贫富一般照顾;青天有眼,善恶两样对待。”
其二:“天堂可到,地狱非遥,只有心头分路;国法能逃,冥诛不赦,休怪神力远大。”

修真观山门内两侧的青龙白虎二神君,哈,没分清谁是谁。

修真观东岳大殿

修真观东岳大殿供奉的是因主管世间一切生物(植物、动物和人)出生大权而被汉族民间及道教所崇仰的泰山神——东岳大帝。

东岳大帝夫妻像

修真观左配殿供奉道教中的三清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上清灵宝天尊塑像 玉清元始天尊塑像

太上道君塑像

修真观右配殿供奉的地藏王菩萨、十殿阎君和文武判官塑像。
修真观玉皇阁分上下二层,下层供观音,上层供玉帝,典型的佛道合一。

乌镇白莲塔

白莲塔初建于北宋崇宁年间(1102年—1106年),原址位于乌镇十景塘北,2005年,白莲塔易地原样复建于西栅大运河畔的环河岛。

白莲塔高7级51.75米,属宋元时江浙一带流行的砖木混合结构的阁式塔,现为乌镇的最高建筑。

在乌镇乘西栅游船,可以从各个角度观赏到白莲塔的娇美身姿。
乌镇白莲寺

乌镇白莲寺供奉的主佛是谁呢?应该是观音娘娘。

升莲广场莲花池,池中不见莲花开,哈,没得开花的时候。

群童戏鱼,一定有美丽的传说。

飞檐翘角,阁塔凌空,那只黑瓦上的特色白猫也要跟着升天吗?

白莲塔俯瞰——乌镇西栅。
白莲塔俯瞰——乌镇西栅。

白莲塔俯瞰——乌镇西栅。

白莲塔俯瞰——乌镇西栅。

登上白莲塔,本人第一次看到了京杭大运河。

乌镇如意桥

乌镇如意桥为木质廊桥,桥呈c形,极像如意,故其名。

如意桥两端各有一亭,此为中空透顶,没有封盖的八角亭。

桥亭中空透顶,什么意思呢?

茶市街,怎么没看见买茶叶的呢?

乌镇灵水居

乌镇灵水居占地20000平方米,是西栅最大的一个园林建筑景点。

爬满藤蔓植物的围墙,装饰着中国传统风格图案的各式花窗。

灵水居内有茅盾(沈雁冰)、沈泽民、王会悟、孔令境等人的纪念馆,只参观了其中的茅盾纪念馆。

家乡冰天雪地,这里春暖花开,南北气候的差异真是太大了。

茅盾纪念馆(图左)即由本地绅士严辰创建于同治四年(1865年)的立志书院,现作为茅盾先生的纪念馆,通过文字和图片介绍中国现代文学大家的光辉一生。

立志书院简介标示牌

茅盾纪念馆入口

茅盾先生半身铜像

茅盾纪念馆陈列厅

茅盾青年时代(18岁)造型的汉白玉全身像。

始建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茅盾故居是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家茅盾(沈雁冰)祖辈居住的老屋(1885年由茅盾曾祖购入),先生自1896年7月4日诞生于此到1910年春外出求学,共在这里生活了13个春秋。

茅盾故居内景。

乌镇文昌阁

掩映在绿柳中的昭明书院得名于南朝梁武帝时的皇太子萧统(死后谥号“昭明”故又称“昭明太子”)在此筑馆读书的历史史实,其编辑整理的《昭明文选》是我国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之一。

江浙分府入口,没进去参观,挺遗憾的。

离开乌镇,带着对这里的品味,观感、还有解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