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圣故里 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2015-11-01 09:12:53)
标签:

浙江绍兴

书圣故里

四街六弄

粉墙黛瓦

枕河人家

分类: 旅游摄影·随笔杂谈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绍兴老城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曾经住过的地方,如今被称为书圣故里。

    悠久的发展历程、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区域色彩,这里是最能感受老绍兴历史风貌的地方。

    古旧的城区,斑驳的建筑,狭窄的街巷和青青的石板路,漫步其间,总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小桥流水,枕河人家,还有那“柔橹一声,扁舟咿呀”的乌篷船,真实体验到了江南水乡浓郁的诗情画意。

    从蔡元培广场进入书圣故里,众多名胜古迹散布在老城社区内的四街六弄之间,一处处名人遗存,留下了旅游者的景仰与感叹。

    旅游者是我,当然还有来此一游的其他人。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蔡元培广场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书圣故里导游图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书圣故里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王家山,社区的主要街巷属于绍兴历史文化重点保护街区。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参观书圣故里的入口之一。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书圣故里入口墙壁上的景区文字介绍。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笔飞弄13号,这里走出了我国近代的著名教育家蔡元培。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街弄很干净,警示标语应该起了很大的作用。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老城社区内的四街六弄,每一街,每条弄都有说不完的故事。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老旧的街弄,斑驳的建筑,漫步其间,真有一种穿越时光的感觉。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什么衣裤都喜欢屋外晾晒,环境使然,见怪不怪。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只有黛瓦,不见粉墙,曲径深巷处,竟不知今朝是何年。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抬头一看,却原来是古城导游牌。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古朴的屋檐下,老城居民原生态的日常生活。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在书圣故里,有许多百年以上的古井散布在民居的各个角落,笔架桥的这口井不知有多少年了。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清澈甘甜的老井水,滋养了世世代代的绍兴人。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有古城之宁静,无闹市之喧嚣,青青的石板路留下的是旅游者的延伫与徜徉。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躲婆弄,流传着一个有趣的传说。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蕺山街,这里有众多的名胜古迹散布在民居之间。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蕺山街的北端就是王羲之故宅,唐大中六年(公元852年)改称戒珠寺并沿用至今。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民居简朴却人文厚重,蕺山街充满了绍兴老城的历史韵味。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书圣故里的人力三轮车会影响城市的旅游形象吗?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墨池,传说这里就是当年王羲之练字洗笔的地方。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脚下的青石板,街旁的老民居保留着书圣故里的旧时风貌。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书圣故里的西街两旁有好几家专做绍兴菜的小饭馆,据说很好吃。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书圣故里牌坊。

    一面楹联为“幽巷长街重展千古画卷,戒珠题扇永留万古书香。”横额是“翰墨春秋”。

    一面楹联为“寺曰戒珠右军舍宅,桥名题扇书圣挥毫。”横额是“胜迹长春”。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重建于清咸丰九年(1859)的咸宁桥系单孔石梁桥,现为市级文物保护点。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蕺(jí)坊桥是绍兴方言著名的十桥之一。

    绍兴方言著名的十桥是:一桥大木桥,二桥凤仪桥,三桥三接桥,四桥螺蛳桥,五桥鲤鱼桥,六桥福禄桥,七桥蕺坊桥,八桥八字桥,九桥酒务桥,十桥日晖桥。用绍兴话读起来都有谐音,确实很有意思。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据统计,绍兴现有上万座各种桥梁,包括604座古桥。在这604座古桥中,宋代以前的古桥13座,明代以前的古桥41座,清代重修、重建、新建的古桥550座,是我国国内保存古桥品类、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蕺坊桥旁墙壁上王羲之的《得示帖》临摹墨迹,唐代摹搨原件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

    全文:“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小桥流水、粉墙黛瓦,书圣故里的显著特色。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大红灯笼高高挂,临水长廊的夜景一定非常迷人。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枕河人家自有枕河人家的生活方式,洗衣做饭都在户外吗?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邻水民居、枕河人家,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情。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石桥南眺 河水倒映着现代化的高楼。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石桥北望,蕺山与文笔塔(王家塔)尽收眼底。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融,书圣故里即古老又年轻。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横跨小河之上的题扇桥因王羲之为买扇老妪题扇而得名,是书圣故里的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乌篷船,书圣故里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书圣故里乌篷船的特点是两头尖翘,船篷乌黑,用脚划行,为绍兴地区所特有。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远处的现代化建筑与脚下的古老街弄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反差。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建于清末的三槐堂与尚德当铺为一处商住合一的商贾宅院,尚德当铺当时的老板即是三槐堂王氏的后裔。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如今的三槐堂是否仍住着尚德当铺当时老板的后裔呢?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来绍兴旅游,才体验到了什么是“台门”。命名的“互助台门”里,一定有无限的亲情。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台门”门墙上的钱饰花窗大概表达了人们对富裕生活的渴望。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挤在一个小院里的原住民,不渴望从现有的生活状态中解脱出来吗?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古城街弄,到处都是摩托车,真是少了扁舟“咿呀”语,多了摩托“突突”声。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萧山街两旁大多是两层木制旧式小楼,百年前,这里就是有名的南货一条街。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百年后的老街仍如旧时的繁华,遍布的副食品和日用品批发杂货店出售的小商品五花八门。

    35元批发价买了一顶乌毡帽,哈,戴在头上也不像绍兴人。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聚焦镜头,留下曾经到此一游的古城照片。 

 

 书圣故里 <wbr>感受老绍兴的历史风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