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绍兴旅游,鲁迅故里是最热门的“国保”景点,参观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这里,大概不是因为可以不用买票,而是为了寻找中国的“民族脊梁”。
鲁迅故里是鲁迅先生的出生地,也是早年居住和生活过的地方,主要包括周家老台门、周家新台门、三味书屋等三处台门宅院,而其中的周家老台门是绍兴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清代台门建筑之一。
周家老台门是鲁迅祖辈们的世居之地,从先生的七世祖周绍鹏在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购得此屋并经过大修形成颇具规模的台门建筑到现在已经200多年了,新中国成立后虽被国家收购另作它用但其整体结构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如今,经过重新修葺的周家老台门又恢复了历史上曾经有过的旧时样貌,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周家鼎盛时期清代绍兴官宦家庭的生活场景。
周家老台门由门厅、得寿堂、香火堂、座楼等组成,虽然只有四进建筑近3000平方米的面积,但屋子太多了,进入里面还是有些迷幻的感觉,如果不是拍了每间厅堂的标识牌,您还真说不出各个房间的用途和名称。确实,大户人家自有大户人家的气派,草民阶级是无法相比的。
幸运的是,周家在那个没落的时代衰落了,正是衰落的周家才出了个20世纪中国的文化巨人,才发出了对民族生存和社会变革的强烈《呐喊》,才有了毛泽东主席评价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这才是周氏家族莫大的荣耀,比先生祖父周福清在同治年间被钦点为翰林可强多了。

绍兴鲁迅故里

鲁迅广场

鲁迅故里导游宣传牌

《鲁迅故里记》影壁墙

《民族脊梁》影壁墙

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家七世祖周绍鹏购得绍兴城内覆盆桥赵氏住宅并经过大规模的改建后,覆盆桥周氏即在此聚族而居,繁衍生息。

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旅游标示碑

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旅游标示碑上的中文简介。

台门是绍兴当地最具特色的民居建筑,白墙黑瓦,飞檐翘角,古韵遗风,至今犹存。

德寿堂

德寿堂原名宁寿堂,清朝时为避道光帝“旻宁”之名讳遂改为德寿堂,是周家接待来访宾客及举行婚丧、祭祀等大型活动的场所。

得寿堂挂联:“福禄欢喜长生无极,仁爱笃厚积善有徵。”
得寿堂楹联:“身无半文心通天下,书破万卷神交古人。”

得寿堂一隅(右侧)。

得寿堂一隅(左侧)。

得寿堂里摆设的桌椅大概都是后仿的,太新了。

得寿堂的顶棚建筑,不知采用的是古代中国的何种营造法式。

香火堂

香火堂是周氏家族祭祖的地方,“德祉永馨”匾额下供奉着鲁迅祖父和两位祖母的画像。

佛堂

周家老台门内有很多出入口,这是哪个入口呢?哈,想不起了。

没有导游图,只有照相机,胡乱拍一气,回来再整理片片吧。

屋子太多了,如果不拍标识牌,您还真说不出每间房间的名称。

西堂前

后堂前

主人房间

主人房间的卧床雕饰得非常精美,但不知睡上去是否舒适?

主人书画室

不仅是官宦人家,而且是书香门第,所以周家才出了著名的三兄弟(周树人、周作人、周建人)。

少主房间

少主书房

幼童房间

藏书室

座楼

座楼小客厅

座楼小客厅挂联:“山分秋色归红叶,风约蘋香入画船。”
闺房

绣房

琴房

沐浴房

家宴厅

家宴厅的桌凳古色古香,可见周家祖輩曾经的气派。

餐厅

典库

储藏室

厨房

厨房里的三眼大灶台,又称七星灶。
厨房一角,墙上挂的是蓑衣吗?

老台门内的两侧通廊,边走边看。

老台门内的两侧通廊,边走边照。

老台门内各进房屋的两侧均建有互相连通的侧廊,应该是起到防避日晒雨淋的作用吧。

老台门内的两侧通廊。

老台门内的两侧通廊。

老台门内的两侧通廊。

老台门内的两侧通廊。

高墙之内,是一个家族200余年的兴衰史。

老台门内的露天石板地是否可称为天井呢?

老台门内的石桌凳,这里应该是品茶纳凉的好地方。

只看到水池没见到井,水井在哪儿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