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佳节鞭炮响,家家团聚迎新春!”年味,最后的味道:写于2015又一个团圆欢乐的元宵佳节!


标签:
团圆元宵思念味道回忆 |
分类: 孟凡情感文学 |
“元宵佳节鞭炮响,家家团聚迎新春!”
――年味,最后的味道:写于2015又一个团圆欢乐的元宵佳节!
团圆-年味-幸福:风情的路
彩灯高挂礼花纷,月照元宵佳节临。
美景良辰天下庆,人间无处不温馨!
新春欢声弥耳悠,元宵又迎笑语稠。
万户当门听笑语,千家把酒赏花灯。
元宵节,即为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团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被称为“上元节”。在春节的边缘眺望着元宵节,渴望让日子加快速度,过的更加红火更加团圆。而过了元宵节之后,渴望一种规律性的生活,正像从月亮里看到的那样,渴望成为某种步伐。一盏花灯和一碗汤圆,放置汤圆的桌子,或者,正是那月亮,春节和元宵节彼此对接的新绿。
元宵节,是我们精神的灯节,一个个过往的日子被洗得锃亮,我们的心灵趋光,在灯下翻晒。今夜,将所有的美好用光挥洒,无数心愿含蓄在光影的造型,一条人流经过,这些停在岸边的。灯火,俯身让眼睛上路,丰收,吐出嫩芽,爱情挂在桃树枝头。我们不再担忧月的缺蚀,家是我们的最圆,在光明的路上前行,我会像孩子一样,牵一盏明灯回家。让这个元宵佳节在光的照耀下显得是那么的团圆,那么的幸福!――题记!
元宵节是中国古老而又传统的节日,早在2000多年的汉代就已经风靡,那时的大汉皇族已经奉正月十五为宫廷节日,纨绔子弟,宫廷佳人,吟诗作赋,赏灯观景。后来士大夫们也纷纷亦步亦趋,使得此事流传民间,东汉明帝勒令庶民奉此日为灯节,称之上元。
元宵节是老祖宗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但是任何文化都要用物质来传承,偶闻梁思成故居在机器的轰鸣声中被夷为平地,昔日那承载中国文化的标准北京四合院倏忽瓦砾遍地。
春天的隐秘,已经揉进香喷喷的汤圆里,正月十五的风雅,在热气腾腾中被我咀嚼。那丝丝缕缕的甜啊,就这样滋润我的肺腑,沸腾的绵香里。春的心花,已经开放,焰火,噼啪作响于窗外,玻璃上的霜花,被振落了人们一阵阵的欢笑声啊,让我想起很多童年的往事。元宵之夜,很多很多的人,已将一份期望纵情的寄托给天上的月亮。
喧嚣的繁华嘲笑着阡陌的黯然,微风逸影,轻抚着我被喜气醉红的脸,云无心观灯魂毫不留恋的倏忽飘远,给月留出大片干净的天空,月光愈发显得静逸,泛着落寞的清白。
今天的月好圆啊!圆的,天上的星星眨眼围着转,好像在说,月儿呀,带上我们,好让你的清纯皎白,变得圣洁璀璨。今天的夜好亮啊,亮的,五彩的灯辉映红了天,涌动的人群,欲行无路,手连袖舞,帘前花影,灯火阑珊。今天的人举家团圆,团圆,装着亲人们一年的期盼,母亲望儿的双眼,妻子盼夫的心颤,游子牵挂的乡情,儿女相恋的情缘。今天的元宵好甜,甜的,蜜了一年的日子,圆了一年的心愿,还要感谢百度的开水,烧开了元宵的思念,把甜蜜分给母亲,把幸福寄到天边!
忽而天际烟花四射,流光溢彩,伴随着爆竹的轰鸣巨响,隐隐传来鼎沸的人声,遥想那华灯满街的都市里的人们,元宵熟了,漂在锅里,轻轻一拨打着旋儿,像我扑棱扑棱的心跳,我知道这又是一个心花摇曳思念的时刻。满怀柔情,几丝眷念,花开有声,落英无语,甜黏的元宵嫣然了我的思量。是的,我在想元宵节真是一个让人无法释怀的日子,它是个让甜蜜和思念、离愁和失落、遥想和回忆占据春帏意闹的日子。
此时,“哗哗哗!”“嗖嗖嗖!”看!一颗颗发亮,五颜六色的火焰拖着长长的尾巴,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蹿上夜空;瞧!那边升出了“天女散花”,这里出现了“孔雀开屏”!哇!再瞧瞧那里的“含苞待放”,十几支烟花直指天空,一粒粒“金砂”喷射而出,在空中傲然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样样俱全,姹紫嫣红,把夜空装点得婀娜多姿,把大地照射得如同白昼。“哗!”地面上又升起个通体发红的大火球。它飞到半空,“啪”的一声,化作千万颗小火星飞溅开来,拖着长长的、闪光的尾巴缓缓落下,好似翩飞的蝴蝶,从空中旋落;又好似被风吹散的蒲公英。不知是哪个调皮鬼,给它们涂上七彩的颜色……多么美的元宵之夜啊!
当烟花在寂静的夜空中爆开时,绽放出七彩的美丽,让人忘记了它在爆发时的巨大的响声,忘记夜空的寂静,破灭前的壮丽,为的就是留下美丽的倩影,直至灰飞烟灭。绽放与消失,只是瞬间的事,留下的是记忆中的美丽。
窗外的烟花渐稀,夜色更浓,随着日渐淡去的年味儿,此刻,不觉已是初春时节,虽居高楼,鼻间亦可轻嗅到草木萌发的青苍味儿。眺望着越升越高的明月,俯视着人间,用理想和梦幻,编织着流芳百世的文化。
元宵佳节的团圆饭当然少不了品元宵。元宵主要是由糯米制成的,或为实心,或带馅儿,陷主要有豆沙、白糖或包些核桃仁、花生米之类的,人们一般把元宵放进锅里煮,几分钟后,便煮熟了,把元宵盛进锅里,再加点汤,哇,圆圆的元宵像是一只只小鱼,在碗里欢快地“游来游去”,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咬一口,真是好吃极了!元宵又叫做“汤圆”,因为“汤圆”和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元宵是在晚饭时吃的,吃了这种极具象征意义的东西,寓意来年幸幸福福、团团圆圆。
一锅元宵煮飘摇,一场团聚,一世离歌,惟有真情不老。每一碗元宵,每一个元宵都有亲人的疼爱,粘着血缘亲情,需要用心去咀嚼,或深或浅,或甜或淡……
那象征着团圆和美好的汤圆,散发着花生酱的馨香,我却不敢轻易的下口。怕我不合时宜的郁结,牵强了这份纯净的美好。过了今天的元宵节就算过完了年,元宵就是年最后的疼爱!但绝不是生命最后的疼爱。
冒着热气的汤圆,静静地躺在白色的瓷碗中,圆的完美,无可挑剔,且闪烁着晶莹诱人的光泽。
人生的幸福不是那碗汤圆,而是某个人,读懂了你眼神中的那种憧憬,那份期待,手捧一碗汤圆,拨开众人,满面笑容向你走来......
元宵佳节鞭炮响,彩灯高悬福星照。
新春两节紧相连,喜气盈门运气好。
家家团聚迎新春,滚热汤圆甜蜜包。
年年可见春光艶,人生能有几从头。
生活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轮回。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良宵苦短,物是人非事事休。每个节气里都有一个念想串起人们的共鸣,只因为每个节气里都蕴含着相似的温暖,不同的人内心深处里流淌着不同的眷恋。逢年过节阖家团圆才算完满,节日里你会被宠着,疼着,爱着,念着,幸福着,当然也会被孤单和寂寞包围着、画心为牢、心甘情愿、不由自主地期盼、痴念、纠结,难过,但无论怎样日子都得过。
生活中很多事何尝不是这样?念念不忘的也许不是那件事,那个人,而是孤寂中曾经的那份温馨!可是,到最后,最终明白念念不忘的可能不是那碗汤圆,而是寒冷中的那份温暖,寂寞中的那份热闹吧!
元宵节里看看过年最后的焰火,嘴里一裹元宵,此岸的烟花在甜蜜见就变成彼岸的重温和回忆,人们又开始遥想下一个粘着念想的日子……
随着“砰砰”的声音,天空又出现了五颜六色的花朵,就像一把把打开又合上的彩伞,让人看得痴迷。我们振奋地数着每一颗开放的“彩珠”,就像给家人与朋友们送出新年的一个个美好愿望。茫茫的夜空在它的点缀下,更是美不胜收!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个个烟花相继点燃,让我想起了一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啊,烟花响起,温暖了大地。辞去了冬天又迎来了春天,新的一年在美丽的祝福声中开始了,我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生活就像烟花一样精彩而美丽,‘羊‘起航,再创辉煌!
年啊,从初一到十五算起,追溯的远一点,从元旦起年就让人沉迷,沉醉,沉沦,撩拨澎湃着这人们的心潮。因而说每一个节气里都有约定成俗的物象在推波助澜渲染气氛,当然属年的的物象最多,鞭炮,年画,春联,糖果,饺子等。元宵节元宵成了主角,各种口味的元宵代表着人们的饮食喜好和心情。
正月里来闹新春,元宵节一过你就算过完了,一切都变得平淡无奇,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美轮美奂的繁华似锦又要归于平静。
元宵啊元宵从感性上讲成了过年的句号,人们的喜悦也将在这一天随着爆竹烟花的鸣响、盛开、飘落,零落成狼藉的碎屑,最后归于灰飞烟灭……――后记!
此文编辑于公元2015年3月3日 上午:10:35分
作者:风情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