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春节风俗拾零》之二:扫尘

标签:
转载 |
分类: 孟凡生活随笔 |
扫
曹
举行祭灶过后,便正式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每年从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中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在陕南民间称为“扫扬尘”。
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房屋,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特别是,掸尘时要用稻草和一根比人的身高还长许多的竹棍或木棍扎成长扫把,将房子屋架梁上、墙角的灰尘和蜘蛛网等脏东西打扫干净。按民间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迎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脏污”、“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辞旧迎新的祈望。
宋吴自牧《梦粱录·除夜》记载:“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清徐崧、张大纯《百城烟水·苏州》载“二十七日扫屋尘,曰除残。”,清顾禄《清嘉录·十二月打埃尘》也有“腊将残,择宪书(指历本)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埃尘。”的记载。清蔡云《吴歈》诗曰:“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诸如此等,均为春节扫尘习俗的明证。
古时有关扫尘的来历,还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
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脑海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
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忤逆谋反。玉皇大帝一听大怒,随即降旨迅速彻查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之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趁机飞身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处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神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即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之日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不卫生,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阖家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证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立马赶回天界,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
从此,心地善良的灶神格外受到大家的崇敬拥戴。为了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后来民间百姓扫尘总在送灶神后开始,一直忙碌到大年三十。年复一年,年年如此,也随之成为民间迎接春节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