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抬头,民族复兴中国梦!”――写于2013农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


标签:
龙抬头二月二复兴中国梦万物复苏杂谈 |
分类: 孟凡生活随笔 |
“龙抬头,民族复兴中国梦!”――写于2013农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日子……
民族-龙抬头-中国:风情的路
有一个在万物复苏之际,东方苍龙初露头角的日子,那就是——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初二,民间称这一天“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
二月二龙抬头,是一个龙的日子。这天要理发,沾沾龙的喜气。这是一个不变的乡俗,也是梦想,希望这一年——万事龙抬头,多么热切的夙愿!
夜色中,下着细细的春雨。天空还不时的响着鞭炮声,携着妻儿,走在了雨中。吻着春雨,甜蜜的感觉,便滋润在心田。为春雨,为家人,也为二月二的温馨!
理发店里挤满了人,就像挤满了梦。于是,有了共鸣的心声。今夜,这是新年的第一场春雨吧,她,正好在二月二降临,正好是奏响了梦想的第一乐章……――题记!
春龙翘首百兽惊,
神州腾飞开门红。
中华振奋风雷动,
地灵人杰吼一声。
华夏遍地是英雄,
呼风唤雨卫和平。
民族复兴中国梦,
继往开来我能行!
欣闻今天二月二,心情异样地好转起来。当一缕奇异的晨光越过隔窗闯进房间的时候,灰暗一个冬天的房间乍看有了绚丽的色彩,有了温润暖和的感觉,一圈圈光晕氤氲着阳台鸳鸯茉莉的花朵,在绿叶上闪动,与积雪相映衬,雪更白,叶更嫩,花更香更艳,香清溢远。
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而在清徐,只和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二月二,龙抬头。”于是,在这一天,老百姓都习惯于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借以去掉昔日的晦气,迎接来年的希望!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惊蛰过去,二月二便也过去了。于是,在二月二这一天,民间流传着许多驱毒活动: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清徐有的地方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有的地区,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
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有的地方,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
二月二是传统的踏青节,也叫青龙节、春龙节,百虫复苏,龙施雨水,苍生祈年求丰,炒“金豆”、“撒青灰”、“围仓”、“封井”、“闹春牛”等各地风俗不同,这种多习俗中,尤以炒“金豆”最为意味深重,传说唐朝武则天时期,上层社会骄奢淫逸,腐败不堪,天象异变,玉帝震怒,派遣天龙火烧长安城,天龙不忍,与长安百姓一起张灯结彩,仿佛熊熊火焰,骗过天庭,后为玉帝知晓,贬镇天龙于凡间,并贴上法旨,“除非金豆开花”天龙不得翻身,人间三年不雨。不知从何而起,二月二这天,各家各户炒玉米(也有炒黄豆之说),直到开花,摆满庭院,也就应了“金豆开花”的说法,玉帝无语,于是龙抬头,人间风调雨顺。
可传说自归传说,却传达着先民天地的敬畏,自然道法的顺应,生命平安的祈求,同时也意味着阴阳的转折,无形的变化,新的循环的开始,美好未来的期望。
总之,各种各样的习俗,都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人们经常说:“过了二月二,整个过年才算结束。”的确是,二月二,是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的节日!是辞旧迎新的节日!
走出去,平日灰暗的楼房为晨光所洗,奇白夺目,天蓝,地暗,光白,风轻,草绿,花香,车忙。抬头望天,太阳印在素蓝的天穹,以火辣辣的目光深情地盯着你,让你快乐得眩晕,忍不住舒展眉宇,将喉头的血腥压下,将无限的迷惘收敛,去做不得不做的事,去说不得不说的话。
无论如何,龙抬头是阳气上升的开始,经历了自然选择的动植物,包括人,又迎来了苏醒勃发的时节,又走过了一次磨难的轮回,给人以劫后余生的坦然。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想那李商隐,二月初二,立于船畔,行走江上,东风日暖,箫声悠悠,柳叶嫩芽初展,想象花开香袭,蝶飞蜂舞,自是一番意味在心头。
至于风檐夜雨声声于耳,更是一脚踩孤冰,一手托香魂,怅然风雨夜,吟春风。蔷薇花萌发紫色的芽孢,也在感知这欣喜的时节。
上班的人群急匆匆,熙熙攘攘;郊区农村的孩子们,走在上学的路上,蹦着跳着,唱响着童真的歌声:
二月二日龙抬头,天降喜雨人不愁。百姓金豆炒开花,受难龙王得解救。
二月二日磨豆浆,吃完拎起小竹筐。郊野挖青腌酸菜,进庙端给送子娘。
二月二日烧草灰,厚厚撒在屋周围。祈求丰收囤仓满,虫蛇不咬不倒霉。
中国的传统习俗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传说和故事,更主要的是留给我们了一笔精神财富。二月二龙抬头,多么吉祥的谚语,愿我们所有的人秉承龙的精神,昂首前行!――后记!
此文编辑于公元2013年3月13日 下午:17:15分
作者:风情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