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破五

标签:
转载 |
分类: 孟凡生活随笔 |
破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意为“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从除夕至初五期间,有许多节规和禁忌,如不能扫地洒水、不能做针线活、有病的停止吃药、不能说“损话”(损话:茌平方言,指不吉利的话),吃饺子碗里要有剩,商店不能开门等等。但到了初五,所有的禁忌都打破了。
|
旧时,每逢正月初五,一些贫民乞丐三五结伙,戴上面具,扮成财神班底,到一些店铺和福户人家门口又唱又跳,俗称“送财神”,也叫“跳财神”。主人必当场送上钱币酬谢,否则便在你家门口唱跳不停,使迎财神的习俗增添了不少额外的情趣。还有一种是送“财神爷”的,一幅木版印刷的财神像,两旁写有“添丁进财”、“迎福纳吉”的吉利词语。“送财神爷的”也多是一些贫寒子弟和街头小贩,怀抱“财神爷”挨门挨户叫卖:“送财神爷喽”!户主绝不能说“不要”,而是客气地说“快接进来”,有时。初五一天可以接到几张或十几张,这也是为了讨个“财神爷到家,越过越发”的吉利。
“送穷”是正月初五进行的颇有茌平民间特色的岁时风俗,又称“赶五穷”、“崩穷”。
“五穷”也叫“五鬼”。指“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曾见于韩愈的《送穷文》,这位诗人大家说“凡此五鬼,为吾五患”,所以要送而走之。但茌平民间并不完全明了五穷的内容和来历,“送穷”、“崩穷”、“赶五穷”均为生活物质贫乏之穷,是祈盼过好日子之意。
初五这天,人们黎明即起,家家户户燃放鞭炮,打扫卫生。大年初一,是不扫地的,说是扫地就将好运气扫掉了,把财扫走了。初二到初四,可以扫扫地,但只能在屋里扫,垃圾只能先堆在门后屋角。到了初五这一天,人们视垃圾为穷鬼象征,边放鞭炮边将其扫出门外,送穷出门,还要赶尽杀绝将“雷子”、“二踢脚”放在垃圾堆上点燃,把“穷气”、“晦气”崩走。
初五也是旧时商家店铺开市营业的日子,人们认为选择送穷迎财神之日开市,必将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因此,一大早就会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在招幌上披桂红布,庆祝开市大吉。在祭品中必须有一条大鲤鱼,鲤为利的谐音,故又称鲤鱼为“元宝鱼”、“活元宝”。各店铺购得鲤鱼,以红线穿鱼脊,鱼头朝内挂在屋梁上,身上贴红纸元宝,寓意“招财进宝”。
正月初五的食俗是吃饺子,与大年初一、初二的饺子都在前一天包好不同,初五的饺子都是当天剁馅当天包的。人们一大早就起来剁馅,而且要使劲剁,这叫“剁小人”。包饺子俗称“捏小人嘴”,即防范小人谗言的意思,捏饺子要使劲,叫捏得小人不能开口说话。饺子要捏成花边形,说是这样能防小人拨弄是非。吃饺子之前,要上供放鞭炮,说放鞭炮是敬天地、炸小人。
据东方朔《占书》曰:“正月初一为鸡、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说这一天晴空万里则耕牛兴旺。而茌平民间则说初五是“五马日”,可根据这天天气阴晴判断马及所有大牲畜一年的吉凶兴衰。还有“七谷八麦,九果十菜”的说法,也是以天气情况判断粮果蔬菜作物的丰歉,可见茌平民间还在不少方面自成一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