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除  夕

(2013-02-06 11:45:15)
标签:

转载

分类: 孟凡生活随笔
除夕夜是炮竹震天、火树银花的一夜。真让我难忘!夜空让礼花鞭炮照映得五彩斑斓,把人们的欢乐与幸福尽情挥洒……
原文地址:除  作者:闲云野鹤

 

 

 

 

 

除夕是旧年的最后一天,所谓“年穷岁尽”,是除旧迎新的重要界点,也叫“除夜”、“岁除”,俗称“大年三十”、“年三十”。

除夕的“除”就是驱逐不祥的意思。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所以,除夕这天茌平境内的民俗活动都围绕除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大扫除

    

   年三十一早,家家户户的屋舍庭院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黄昏时分,还要再打扫一遍。除达清洁卫生的目的外,还有扫秽气,除厄运,驱灾辟邪的寓意。与平时扫地总是由外向里扫不同,年三十这天是要从里往外扫的。

    

贴年画

 

为庆佳节,家家户户都要精心美化自己的住舍,在屋内墙壁贴上崭新的年画。虽然节前早就准备好了,但仍然要等到除夕这天才揭下旧画,换上新画。年画旧时多是手工绘制或木版印刷,色彩艳丽、线条粗犷苍劲,内容丰富多彩,如《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传统年画,充分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由于这些年画多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如茌平县内的董庄就是远近闻名的年画之乡,所以最能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和心声,几乎所有的年画都寄寓着一种或几种吉祥意思,而且一目了然,在直观上给人们以美感和快感。画面上一个白胖可爱的大娃娃,如抱着一条活蹦乱跳的大鲤鱼,则象征“吉庆有余”;如抱着一只昂首长鸣的大公鸡则寓意“人丁兴旺”、“大吉大利”;如抱聚宝盆则是“招财进宝”的意思。此外还有风景画、花鸟画等,也都富有吉祥如意,人寿年丰的意思。

[转载]除 <wbr> <wbr>夕

 

贴窗花

 

 

    茌平是剪纸之乡,过年的时候,家里是一定要贴窗花的。木格子的窗棂,换上雪白的窗纸,四角贴上火红明艳的“抱角”,中间是团硕大的“月亮”,映着屋里人们喜庆的笑脸,预示着红红火火的新年。窗花的内容丰富、如耕种、纺织、喂猪、养鸡等,花鸟草虫及十二生肖的形象也极为常见,另外还有如喜鹊登枝、腊梅花开、五谷丰登、岁寒三友等精美的窗花图案。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祥事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贴春联

   

    茌平人的春联,一般都喜欢用吉庆的字眼,表达人们希望来年兴旺、生活幸福、消灾免祸的愿望。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方”为正方菱形,多贴于门窗上方成品字排列,或贴于影壁、家具上。

    春联最醒目的地方,是在自己的大门上,这是一家人的脸面,一定要选用吉祥的内容,符合本家实际情况的语言来表达对未来生活追求的良好愿望。一般农家的对联,都表达希望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全家安康;而经商人家都希望生意兴隆、财源茂盛、发家致富;书香门第则希望子女在学业上有长进,在仕途上有前程;官宦人家,当然表现出不同凡俗,力求光宗耀祖,显赫于人和官运亨通的意愿。

    春联的内容十分丰富,一户人家的不同位置也都能选择适当的内容,如家里大门上贴“忠厚传家远,诗书处世长”之类显示门第家风的春联,正房门上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之类祈求福寿安康的对联,中堂两边要贴“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之类祝福祝寿的对联,家堂两边要贴“慎终追远,孝悌忠信”之类怀亲念祖的对联,另外如天地堂两边贴“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炉香”,宅神堂两边贴“年年多吉庆,岁岁保平安”,门内外影壁上分别贴“抬头见喜”、“出门见喜”,粮囤上贴“五谷丰登”,牲口槽上贴“槽头兴旺”、“骡马满槽”,猪羊圈贴“六畜兴旺”,大车上贴“日行千里”、“一路顺风”等。

    “福”字旧时指“福气”、“福运”,现在解释为“幸福”,它总体上的含义是“长命富贵”、“吉祥如意”。春联上的福已常与“寿”、“善”紧紧联系在一起,人只有向善行善才有祥瑞平安,才能富贵长寿。一个“福”字概括和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春节贴“福”字,是茌平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除夕这天家家户户的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都贴着大大小小的福字。有的还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祈福的愿望已经实现了。但这种倒着贴的福字不能在大门、影壁等“正三面”上,而常用于家中的偏僻角落里。

    旧时,福字及春联多为手写,村上的文化人为给人代写春联忙得不可开交。后来民间艺人将福字的红底融入剪纸的内容,精描细做成的各种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跃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呈镂空状,做工精细,非常漂亮。现在市场、书店、商店均有对联和“福”字出售,独到的构思设计,多彩的书法艺术加上精美的印刷,使得春联更加丰富多彩,人们有了更广泛的选择余地。

 

贴门神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茌平还形成和保留了贴门神的习惯。据说,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在茌平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人们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他们心地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是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魔战斗。由于茌平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起初的门神是神荼、郁垒二将,二人住在度朔山的大桃树下,专门负责管理众鬼。如发现鬼害人,就绑以苇索或者杀掉,或者拿去喂老虎。人们敬佩、感谢他们的恩德,就将他们二人的形象描绘下来贴在门上。唐朝以后,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武将当门神。相传、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骚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两位将军画像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以后的门神人物逐渐扩大到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薛仁贵、孙膑、庞涓、燃灯道人、赵公明、姚期、萧何、韩信乃至哼哈二将等,贴门神表现了人们驱除妖孽保佑平安的良好心愿。

后来,只有驱鬼镇妖一种功能的门神已不能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于是又有了文官门神和祈福门神,寄托了人们祈望升官发财、福寿延年、吉祥如意、平安幸福、五谷丰登的愿望。现在,门神仍是茌平民间颇受欢迎的俗神之一。一进腊月,商场、集市、书店都有印制精美的门神,人们可随自己的心愿将门神“请”回家,于除夕这天贴在大门上,以欢度春节。

 

挂松枝

 

除夕这天,人们还折来松柏树枝,用五彩绳捆成束,分别挂在大门和屋门两侧,每逢饭前放鞭炮上供的时候,就将点燃的香插在松枝上,以迎各路神仙的来临。挂松枝还取其“万古长青”之意,在寒冷的冬末春初时节,绿意盎然的松枝也是一个绝妙的点缀。

 

请家堂

 

 

    祭祀列祖列宗,在茌平民间是与祭神同样隆重的大事,境内农村至今保留了春节请家堂,供奉家堂的习俗,以追念先祖。家堂形似中堂,画面上的祠堂内台阶式地排列着牌位,上书从始祖至当年已逝直系宗亲的世系名讳。由家中长辈在除夕日午前挂在堂屋正中并摆好供果,准备香烛、纸表、鞭炮等,于黄昏到村口或坟前请先祖回家过年,俗称“请家堂”。

[转载]除 <wbr> <wbr>夕

 

旧时,请家堂仪式十分讲究,由族长或家长率子孙到村头朝着祖坟方向跪下,一边烧纸一边念叨;“老爷爷、老奶奶,回家过年了”。烧完纸便起身回家,路上不能说话,不能回头。到大门前,再烧纸表,鸣放鞭炮,面向大门叩头,并念叨“老爷爷、老奶奶回家过年了,请门神让路”,然后才迈进门,点燃香烛,酹酒于地。进了大门以后要在大门口横放一根木棍,俗称“拦门棍”,以拦住凶神恶鬼不准进门。还要在院内撒一些芝麻杆或谷草,俗称“踩岁”,据说这样有什么鬼怪精灵进来就会有响声,门神听到就会将他们捉拿惩治或将他们赶跑。

年后,还要举行“送家堂”的仪式,但送家堂的时间境内略有不同,东部区域多为大年初一下午,而西部区域,特别是原博平县旧制内区域,普遍为年初二早晨。

 

竖天灯

 

除夕这天下午,人们还在堂屋门外东侧竖起一根高高的杉篙,上面缀以松柏树枝和芝麻杆,固定有滑轮或金属圈儿,天一擦黑,人们就把点亮的灯笼拉至杆顶,照得满院红火通亮,谓之“天灯”。

人们在除夕、大年初一、初五、元宵节夜里都将天灯高高挂起,有的早在腊月二十三辞灶日即竖起天灯,直至过了二月二之后才将杉篙撤除。

 

年夜饭

 

除夕夜俗称“三十黑下”、“大年夜”,午夜子时为新旧两年的分水岭,俗话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年夜饭,就是除夕夜吃的农历一年中最后一顿晚饭。

节日的形成,起初与饮食并无多大关系。但是,当这些节日流传成俗的时候,每个节日便明显地带有特定饮食和特定饮食方式的特征。年夜饭的特点是家人要齐全,既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全家大团圆,因此又称“团圆饭”。因此外出的大人或子女都要在除夕前归回家中。如果到吃年夜饭时赶不回来,对全家来说是一件憾事。为了补救这一遗憾,饭桌上就要给未回来的亲人留一空位,摆上一副碗筷,象征与他团聚了。如果家中当年有老人去世,也要摆碗筷以寄哀思。家有妇女有孕在身,还要在靠孕妇的桌角上摆一副小儿餐具,那是给即将出生的孩子的。

与其他地方年夜饭,鸡鸭鱼肉丰盛无比不同,茌平民间的年夜饭却相对简单,但却很讲究。是水饺和面条煮在一起,俗称“钱串子”,“金线穿元宝”,取生活富足有余,顺心如意之意。

除夕这天的早饭没有讲究,与平时并无不同,午饭因要上供接神,所以要将鸡鸭鱼肉和忙年时蒸、炸、炖、煮准备的各样吃食悉数上桌,每人一碗白菜豆腐粉条菜,其余的根据各人口味随意夹至碗中,主食是馒头或枣卷等。

 

辞年酒

 

茌平民间的辞年酒有各种不同的形式。

一家老小喝辞年酒则与吃年夜饭和守岁合为一体,边吃边喝边啦着家常,不紧不慢,直至深夜。

有的是约上几个街坊邻居,近门知己在一起欢聚,被邀的人随手带上瓶酒或现成的下酒菜。有家中主人常年出门在外,街坊邻居平时在各方面给以照顾,借过年回家之际置“辞年酒”,以表答谢。这类辞年酒均在年夜饭后聚齐开始,席间谈笑风生,甚至猜拳行令,彻夜不休。

 

看麦影

 

看麦影的主角是十几岁至成年但尚未成婚的青少年。除夕夜,夜幕降临,三五个小伙一起提着灯笼走进村外麦田里,将灯笼放置高处,然后悄无声息地走到远处,蹲在地上侧身看麦苗在灯笼映衬下的影子,如麦影浓而长则预示来年小麦大丰收,据说在好年景时心诚的人还可以看到成堆的麦垛,听到打压小麦的声音。

 

守岁

 

守岁,即除夕之夜,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的意思,茌平民间俗称“熬年”。

据说,守岁熬年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驱除和躲避一种叫“年”的恶兽。它形貌狰狞,生性凶残,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就出来伤害生灵,毁害田园,降灾于辛苦了一年的人们。为了躲避年兽,人们都先祭过祖先神灵,早早做好年夜饭熄火净灶,然后栓劳鸡窝牛栏,关上大门,不敢睡觉,坐等天亮,以闲聊壮胆,消磨时间。

随着时间的推移,驱除和躲避“年”兽的含义渐渐淡化,守岁被赋予了许多新的涵意;一是表示精力充沛,二是表示珍惜光阴,三是为长辈增福添寿,民间有“守冬爷长命,守岁娘长命”的俗谚。

如今,一家人围坐电视前,包着水饺看春节联欢晚会形成一种新的“守岁”民俗。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