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颂歌]“汉牡丹颂”――印象柏乡汉牡丹的情怀世界!

标签:
牡丹颂歌印象柏乡情怀世界绽放舒展仙境情话民族国色瞬间幸福永恒 |
分类: 孟凡生活随笔 |
“汉牡丹颂”――印象柏乡汉牡丹的情怀世界!
牡丹-颂歌:风情的路
踏青四月,风清气爽。素闻柏乡汉牡丹之盛名,一行七人应邀相约前往。及至园中,见春和景明,花团锦簇,若置身牡丹花之汪洋。游人往来如织,笑声惊叹声不绝于耳,皆面带欣悦欢喜之情。
牡丹花开,盛大如盘。枝叶葱绿,含翠吐芳。万千雍容,无尽华贵。群芳缤纷,百花争艳。此花彼花各具千秋,各领风骚,令人看不胜看,目不暇接,叹为观止。此花未及赏够,每每心又被前方之艳美紧紧相牵,令余双足不能停驻。兴奋观之,感喟此情怡人心神,啧赞此景养人眼目。
园中牡丹芍药交相辉映,相依相伴,一花绽,一蕾孕,枝叶舒展,笑拥游人。侧耳倾听,如闻仙女与仙子窃窃私语两千年,心随美丽传说入仙境神游,其浪漫情话,旷古爱恋,令世人无不为之慨叹。
柏乡汉牡丹较之洛阳牡丹不仅早数百年,且同株花开可不同色,异彩纷呈。其不仅深具华贵柔婉之美,亦深含正义昂然、铁血肝胆之情。重读当年刘秀被牡丹奋力相救之典故,慕牡丹忠诚坚贞之精神,赞国花不屈不挠之品性。柏乡汉牡丹更为人称道之处乃“异地不活”,当年侵华日军掘地数尺移植日本国内均以失败告终。汉牡丹遭此毁掠,数年不发。然1949年新中国成立,她却息而复萌,故名花不向敌冠开。可见汉牡丹颇具爱国民族气节,大有“志士不移”之气概,令世人不由心生敬慕之情。
小王避难过荒庄,井庙俱无甚凄凉。
惟有牡丹花数株,忠心不改向忠王。
游赏间,闻悉柏乡汉牡丹更有“识年景”、“花开知国事”之超灵性。据传,公元1976年“五一”前夕,历年开粉红色之花汉牡丹于红花当中竟开三朵硕大白花,一时人们惊奇不解,恰于此年三位开国领袖相继去逝。同年又有五墩汉代芍药休花不开,南北方连遭水灾,由此柏乡汉牡丹更被赋予前所未有之神韵。
流连汉牡丹园,曲径环绕,亭台楼阁,蜂飞蝶舞,有悟肖园之栩栩如生,百余块六朝碑碣,如诗如画之栖凤湖,更有世界诸国之名品牡丹汇聚于此。最喜满园牡丹黄粉相间,红紫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谐共生,胜景迭出。观之赏之,喜之悦之。观后方知天香之韵味,赏罢才知国色之绝美。后顾引来无限之留恋,前瞻又有无可估量之魅力。是为:万紫千红花似海,幽香四溢雅兴增。天香国色人间来,姿态雍容神韵生。
随心辗转于园中,兴之所致,俯身吻嗅娇蕊,幽甜之香侵入肌肤,令人心醉神迷,爱不释手。与友并肩携手,花丛留影,笑自肺腑。夫君拥余及爱儿醉卧花丛,享人间浓浓之亲情,以笑容书写幸福,任欢语记录开怀,于笑声中合影留念,同鲜花胜景定格于瞬间永恒。
俗语言:世间之事难有十全十美。有园中工作人员告知:牡丹盛花期还未正式绽放,若晚来三五日花开正盛,更是美不胜收。余心下后悔未早来数日,微有遗憾,遂和众亲友约定明年必定再来观赏牡丹情。
行文至此,不知如何遣词方能表达眼之所观,心之所想,情之所致。只得在结尾处援引冰心女士关于云冈石窟之描述:目不能注,足不能停,如偷儿骤入宝库,神魂丧失,莫知所携,事后追忆,亦如梦入天宫,醒后心自知而口不能道,此时方知文字之无用了。
快哉,幸哉,柏乡汉牡丹园之行。快哉,幸哉,盛世中华,盛世牡丹。
附诗词:《牡丹情》一首!
《牡丹情》
(注:首句言三个牡丹品种)
桃花春水玉芙蓉,独领千秋四月风;
上苑焚根思武帝,邙山养气报三公。
书生捧墨丹霞外,仙子凌虚幻境中;
此文编辑于公元2011年4月18日 晚上:18:55分
作者:风情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