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重阳时”――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九九重阳!

标签:
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重阳节菊花秋高气爽喜悦兴奋健康命运吉祥安慰 |
分类: 孟凡生活随笔 |
“又到一年重阳时”――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的九九重阳!
幸福-享受:风情的路
每当秋高气爽、菊花飘香的时节,中国人又一次迎来了一个特殊的节日——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而“九”又包蕴着长久,吉利,祝福老人们延年益寿,健康。“九”代表着中华人民的喜悦、兴奋。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与其它佳节一样,重阳节也很有文化渊源。浩瀚的文学海洋中,重阳节成为文人骚客的敏感的素材。在诗歌的意境里,重阳节总伴随菊花、酒、登高出现,所寄寓的有聚首的欢欣鼓舞更有离愁相思。远在天涯的游子把一壶菊花酒,遥望家乡的方向,将滚烫的思念压抑在心头。空惆怅“遥知兄弟凳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个”,而试问何日是归期却只能顾左右而言他。在走走停停的人生中,我们的人民经历一个又一个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有人因它而更觉幸福,有人因它而更觉疼痛。无论碰到哪种境地,在这些节在我们的命运里与我们年年相遇时,生活已经变得不同寻常。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传统节日,同时它也不像春节、端午、中秋等是多民族共同节日,而为汉族所独有。
重阳节是一个岁时节日。在中国岁时节令中有7个重复月日数字,如正月正(春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后成了习俗节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所以它在岁时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今天是九月九日重阳节,也是老人节。在我国人口即将步入老龄化的时刻,这个日子多少会让人产生一些感触。爱护老人,关心老人,让他们渡过一个安详的晚年,幸福地走好人生最美好的夕阳阶段是我们每个为人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今日又逢重阳,虽未登高,茱萸未扎,素酒不斟,而于情深之故友,相思相念之情却并未稍歇。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把尊老爱幼视为传统美德,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只是达到了爱幼而缺失了孝敬老人。当我们越来越关心下一代时,越来越关注那些留守儿童时,有没有想到过我们年迈的父母,有没有关心过我们父母的需求?不错,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是我们的心头肉,但是,我们有没有体会到父母在沤心沥血养育我们成人以后,需要子女反哺时却依然无怨无悔地付出,难道我们就没有一丝的内疚和歉意吗?有一句古语说得好: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子孙。想想这句话,也许会让你有一种醍醐灌顶感觉。
朋友们,请多多关心我们身边的父母吧!不论你身处繁花似锦的闹市,还是忙碌在紧张的流水线上,不论是富有还贫穷,是万人瞩目的焦点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平凡者,千万记住:财富我们还有时间去赚,而父母与我们相处的时间却在一天天缩短!请抽一点时间如歌中所唱:“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那怕帮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那怕帮妈妈洗洗筷子刷刷碗”,或者只是陪父母聊聊天,听父母唠叨唠叨,许多老人对物质没有太多的苛求,更多地需要儿女们在精神上的安慰。
出发吧,在这个天高云淡,风和日丽的秋日,带上爱人,领着孩子,去陪陪我们的父母,让这个重阳节因此而多一份亲情的味道。
今天,重阳节还不属于我,只愿所有老年人节日快乐!
此文编辑于公元2010年10月15日 晚:23:02分
作者:风情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