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作文素材(吴冠中朱光潜)
(2023-06-04 22:02:13)分类: 像唐诗一样生活 |
吴冠中一生从事艺术教育,视美育为他的天职。
鲁迅、梵高、石涛是他从青年到老年的终生所爱。
鲁迅赋予他“推翻成见”、文化救国、美育立国的担当,梵高点燃了他为艺术“舍得身家性命”如火如荼的激情狂澜,石涛开启了他“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的艺术智慧与“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眼界和胆量。
“形式美”成为他艺术教学的重心,他力避学生成为美盲,他说:“育美远比教画技重要。”“溯起源,我们从童年时代便遗忘了美育教学,蔡元培的呼吁今天才引起国人的重视。”“美育、智育相辅而行,互动互补,方成大德大业。”
美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美育,人类生命中另一种阳光和空气
“艺术家要创作出成功的作品,感情的真挚比脑袋重要!要创作出不朽的作品,就要把感情投入到艺术中去,一句话,就是要忘我!”“风格是背影。
名言1.人不只靠吃米活着。(巴金)2.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文盲不可怕,美盲才可怕。(吴冠中)4.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朱光潜)
5.没有爱伴随着美,就没有生命,没有诗。(别林斯基)
6.用美育为人生铺底,生命必然绚丽多彩。(网络评论)
7.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穆罕默德)
8.很多时候,为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更加幸福。(赵婀娜)
9.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蔡元培)
10.当每一个公民都拥有发掘美好的眼睛与心灵,拥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仅是个人之福,也是国家之幸。(人民网)
11.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罗丹艺术论》: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12.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是,美盲却很多。如今的许多成功人士,包括企业家、媒体人、白领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想必都很出色,然而,遗憾的是很少有人懂得艺术和鉴赏。”
13.康德说:美是一种没有目的的快乐。
人民日报(1)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中办、国办近日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 这一重要文件,明确了新时代学校美育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强化了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对引导全社会重视美育的价值、营造共同促进学校美育发展的社会氛围,具有重要示范带动意义。(简要概括新闻背景+点明中心观点)
(2)学校美育在改革发展中表现出了三个不适应:学校美育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两个百年目标还不相适应。因此,需要找准突破口和落脚点,力争在课程教学、教师队伍、条件改善、评价机制等方面现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改革举措。(现象+原因分析,学校美育目前面临的问题以及需要改革的方向)
(3) 如何上好美育课?首先要认清美育的目标。将美育等同于技能教育,认为美育可能增加学生负担,都是对美育的严重误解。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对于广大学子来说,在专业美育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大合唱、集体舞、课本剧等艺术实践活动,不仅能丰富体验,还可拓宽视野;走进博物馆、科技馆、大自然等奇妙世界,不仅能激发个体对历史、文化和生命的敬畏,更能进一步追寻人生的价值与境界。美育注重的是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美育理应与加强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相互融合起来。 (措施打靶2,上好美育课的前提是认清美育的目标)
美育绝不是“无用”,而有实实在在的“大用”。物理学家钱学森雅好书画,园林学家、古建筑学家陈从周热爱文学,农业学家袁隆平喜欢小提琴,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创造美,以杰出的综合素养在各自领域斩获殊荣。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教育才动人
虽然中国各学校一直致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但长期以来,体音美等“副科”被语数外等“主科”挤占的现象司空见惯,“你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吧”等调侃之语更是凸显“副科”老师地位的尴尬。
中国知名画家吴冠中曾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如果说智育教的是科学求真,德育教的是思想向善,那么美育教的是心灵尚美。艺术课程能提升审美、陶冶情操,让一个人的精神得到滋养,心灵得以净化。正因如此,电影《无问西东》中,西南联大的学生们在简陋的校舍中“静坐听雨”的场景格外动人;而在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艺术更是驯服了一群打架斗殴、冷漠自闭的孩子,让他们慢慢变得活泼开朗,找寻到人生的希望与生命的热忱。
如果说机考的弊病是评价过于模式化,那人考的挑战在于如何确保公平。艺术是很主观的东西,一旦和中考、高考挂钩,一分之差便能左右一个人的升学命运,需防止招生过程中灵活操作的利益交换。四川音乐学院三名声乐教授因涉招生腐败近日被带走调查便敲响了警钟。
人的发展的最高境界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个人若缺乏美的熏陶,无异于一种“精神残疾”,人生该少了多少柔软与诗意。中国人谈到学习与教育,多强调天道酬勤的励志与功利——“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这样的氛围,容易让孩子们将学习视为枯燥无趣的苦差事。若能将美育贯穿其中,是否有助缓解学习的压力与教育的功利呢?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教育才动人。
我欢喜一切生物和无生物尽量地维持他们本来的面目,我欢喜自然的粗率和芜乱,所以我始终不能真正的欣赏一个很整齐有序,路像棋盘,常绿树剪成几何形体的园子,这正如我不喜欢赵子昂的字,仇英的画,或是一个中年妇女的油头粉面。朱光潜
朱光潜先生曾说:“这个世界之所以美满,就在有缺陷,就在有希望的机会,有想象的田地。换句话说,世界有缺陷,可能性才大。”很多年前有一位学生去看他的老师,他的老师已经很老了,当学生走进老师住的那个小院子的时候,发觉地上都是落叶,于是他就拿起角落的一把扫帚想要帮老师把落叶都扫掉。没想到坐在藤椅中的老师说:“你别动,这些落叶我已经积了好多天了”学生说:“老师是不是老糊涂了,落叶怎么还能积呢?”老师说:“你看我今天已经走不动了,只能坐在轮椅中了,我想听听雨的声音怎么办呢?那就让落叶不断地积下来,等到过几天下雨了,我就能听到雨落在落叶上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