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庆古城十七门之十二:克壮千秋通远门

(2009-07-22 02:10:05)
标签:

重庆古城

十七门

通远门

文化

分类: 人文史地-渝

    从今年2月开始一直到7月,重庆商报断断续续地在每周六的“里巷”专栏中,发表了文是之文世昌)先生的关于重庆古城十七门的文章共计20篇,这个系列详细地介绍了老重庆城的十七个老城门的来龙去脉,很有资料价值,我从看到第一篇起就一直在等着后一篇的发表并及时复制保存了下来。现分别转贴到我这个专门用来保存自己爱好的资料空间,以备自己和有兴趣的朋友们查找。(近期太忙,一晃就是一周没时间上来了——只有一天匆匆上来了10分钟不到。今天特这么晚了上来看看博友们的更新顺便继续发几贴这个系列)

            克壮千秋通远门(见于2009年5月9日重庆商报)

  几年前九月的一天,应重庆电视台龙勇之请,我随牛翁以特邀嘉宾身份做客《龙门阵》。谈罢上清寺的历史由来及轶事趣闻之后,龙勇忽又抛出一新话题:通远门及和平隧道是何人于何年修建的?
  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问,牛翁老先生当即作答:通远门是明朝初年所建,和平隧道是陪都市长张笃伦执政时所修。发问有了回复,疑问得到解答,事情本可画上句号,颇有些机智的小龙勇为活跃气氛,转而将这个话题又抛给了观众席。
  有位看客振振有词:通远门是张仪筑的,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了,和平隧道是潘文华当重庆市长时修的……面对镜头,全然不睬。遗憾的是,所言全错了。事隔几年,如今摆重庆古城十七门的老龙门阵,过了金汤门就是通远门,不妨再来说说通远门吧。
  重庆这座城市历史渊源悠久,但从大禹治水江州结亲,早期土著濮人定居于此,直到巴人建都江州,文献史籍中都无建城垣的记载。重庆建城始于公元前316年,这一年秦惠王派张仪率秦兵进逼,一举灭了巴蜀。为巩固强秦统治,张仪在江州筑起一座土城。土城规模很小,中心在今天的朝天门、望龙门与小什字之间,城垣远未及如今的七星岗。张仪筑土城距今确实有两千多年之久了,但那时并无通远门。看来,那位张冠李戴者,把历史、年代、人物、时间全搞错乱了。
  通远门始建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是明重庆卫指挥使戴鼎筑石头城时特意在城西建造的一道开门。屈指算来,距今也才不过六百多年,何来两千年之有?
  说戴鼎特意辟筑通远门是有道理的,在重庆古城十七门中,通远门是道重要的大城门。一来此处地险居渝城西南最高处,是渝城境内的制高点。二来此门是全城惟一的一道只通陆路的关隘。失此门,重庆城危矣!旧时,出此门沿城垣边的斜坡路兴隆街直上,经纯阳洞、神仙洞,过盐锅骑石、茶亭、下三架坡,穿飞来寺,越两路口,总牌坊、鹅项颈,出浮图关,一条石板路可直上省城成都。这条通向远方的长路起点处的关隘,戴鼎给它命名叫通远门。
  通向远方的长路起点通远门,历为渝城重要军事要塞,故而大城之外置有瓮城,瓮城城门朝北洞开,门楣上标有“通远门”关名很是醒目。过了瓮城,才是大城主城门,门楣上刻有“克壮千秋”四个大字,给人一种荡气回肠、壮怀激烈之感。
  和平隧道,紧邻通远门旁,因建有两个隧洞,形状若门,不少人还以为这两个门洞就是通远门古城门。其实,这是一个误会。至于说和平隧道是潘文华当市长时修的,自然也是大错特错之妄言谬语。
  潘文华出任重庆商埠督办及市长,是1926年至1935年的事。和平隧道则是有陪都市长之称的张笃伦主持打通的,这项工程动工于1946年11月,1947年7月竣工通车。此前,1945年将原来的培德堂街、五福街、金鱼塘街、走马街合并改建成公路,取人民向往和平之意,统一命名为和平路。但和平路到通远门就止住了,高耸屹立的通远门那道山梁将城内城外隔阻为两半,公路不能交接连通。修隧道,为的是交通畅通,因隧道洞位于和平路上端,这才起名叫做“和平隧道”。
  克壮千秋的通远门,是明人戴鼎修筑的,与张仪全然无关。和平隧道是张笃伦主持贯通的,与潘文华毫无瓜葛。半桶水,淌得很,一知半解,瓦釜雷鸣,以讹传讹,害人匪浅。看来,牛翁老先生之说,是准确无误的,可听,可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