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濮院古桥群

(2021-03-22 00:00:01)
标签:

濮院古桥群

分类: 行走古桥
      今日到至桐乡市濮院镇参加江南古桥文化研究会年会,收益颇丰。特别令人高兴的是网名“梦游牛”的朱先生也莅临会场,并作了关于宁波古桥的讲座,虽然与朱先生在新浪博客上神交近十年,但晤面却是第一次,曾经为他来老家考察“上泗安古桥群”却未能相见而遗憾,但这次终于得到弥补。
濮院古桥群

濮院古桥群

       下午随史官云秘书长一行考察濮院古桥群,位于濮院古镇之上。虽然来过濮院,但只知“羊毛衫大镇”之名,考察的亦是羊毛衫市场,却从未曾尝试了解濮院的来院。逛过正在“有机开发”中的老镇,才大开眼见,回家百度才知濮院曾经也是嘉禾名镇,网上介绍《浙江通志》记载:"嘉锦之名颇著而实不称,惟濮院生产之纺绸,练丝熟净,组织 工,是以一镇之内坐贾持衡,行商糜至,终岁贸易不下数十万金",史称‘工商巨镇’”,今看其规模,确实名不虚实。

       “濮院古桥群”共有九座,但沿途所见还有许多新建的仿古石桥,合计约20来座,两个小时的参观实在是走马观花,无法一一消化,好在会务组精心准备了古桥群的介绍,就附录于后,图片等整理后再上传。

       《濮院古桥群》介绍
        濮院是历史悠久的江南水乡古镇。旧镇的规模与布局,在宋元濮氏定居时已具雏形,明清时又加以扩展而成。镇区成正方形,东西南北各三里,又因市镇为“流水道络其间”,镇内河道纵横交错,街巷依河延伸,屋宇傍河而筑,河上桥梁横架,街巷与街巷之间大多有各式桥梁相连,“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至今依然到处可见,显示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相结合的水乡文化。濮院旧镇区内现存古桥9座,2011 年1月,“濮院古桥群”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以“古桥群”的名义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浙江省是比较少见的。
        1.棲凤桥  
       棲凤桥位于濮院镇龙湾街南端,东抵北横街西端,东西向跨西市河。旧传濮院多梧桐,凤凰来集,故有“栖凤”之说。此桥为3孔石柱石梁桥,桥长 16.00 米,桥宽 3.26 米,中孔跨径5.80 米。石柱由5块长条石并列组成,柱顶设雕刻纹饰的帽梁石,桥台由条石叠砌,上置桥面石梁。桥梁略呈八字形,中孔桥面由5根巨型石梁并列组成(中间 1 根已改成水泥混凝土梁),两边孔桥面采用石板铺砌石阶下坡与街面相连,东西两端分别有石阶13级和15级。桥面石梁外侧雕刻精致花纹,中孔镌有阳文楷书“重建棲凤桥”题额,边款为“道光二十二年立”、“里人重建”字样。桥面两侧为大块长条石护栏,桥顶有望柱4根,护栏石外侧镌有阳文楷书铭文,南侧为“南无阿弥陀佛”,北侧为“南无观世音菩萨”。据清《濮川所闻记》记载,该桥始建于宋代(经考证,当为南宋绍兴年间),由濮凤所建。现桥为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重建。濮凤乃濮院的开镇始祖。据史料记载,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著作郎濮凤随驾南渡,来到梧桐乡幽湖一带(今濮院境内),此地当 时只是一个草市,但遍植梧桐,别具一番幽境。濮凤见此情景诗兴大 发,赋诗曰: “凤凰非梧桐不栖”。濮凤觉得,“凤栖梧桐”,与名适符,方才妥贴,便定居于此,繁衍生息,濮凤就成了濮院的开镇始祖。
       2.女儿桥  
       女儿桥,又名语儿桥,位于濮院镇横屋街西端,桥西为万兴街,东西向跨南市河,古为吴越分界处。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督兵拒越时,溪人有生子能语者,而吴兵适胜,遂命为语儿乡,因以桥名,左有语儿亭。又传,越王勾践入吴,夫人道产女儿于亭,故称女儿亭, 亭傍桥称女儿桥。今亭已废,桥尚存。此桥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桥长 16.60 米,桥顶宽 2.75 米,净跨 7.00 米。拱券采用联锁分节并列砌筑,拱肩处设有横系石一对,用以联系加固两侧山花墙,拱券上方镶嵌石匾桥额,镌刻桥名模糊不清,边款为“大清嘉庆二年”等字样。桥面两侧设长条石护栏,桥顶护栏石外侧雕刻有捐资人姓名及金额,端部置抱鼓石。桥顶为方形平台,正中雕刻“轮回”图案,两侧有望柱4根(其中北侧东端1根残缺),望柱头雕刻如意纹饰,东西两端分别有石阶18 级和16 级。桥两侧拱券旁设有对联石,联石顶置遮雨石,但联石上无楹联,西端两条对联石被建筑物包入。桥西堍有日军侵华时修筑的一道壕门,当年就如城门一般,昼开夜关,限制百姓的行动,是日军侵华的罪证之一。女儿桥见证了古镇的历史沧桑。该桥始建年代无考。据史料记载,南宋德祐年间(1275~1276), 濮振重修。现桥为清嘉庆二年(1797)重建。清代沈涛《幽湖百咏》中有诗云:语儿桥下女儿嫁,南北苏家尽浣纱。王谢堂前春燕去,满街桑影夕阳斜。
       3.大积桥
       大积桥,俗称新桥,位于濮院镇观前街,南北向跨庙桥港东端。 此桥为单孔石柱石梁桥,桥长 18.07 米,桥宽 2.40 米,跨径 6.00 米。石柱由 5 块长条石并列组成,柱顶设帽梁石,上置桥面石梁。桥 梁略呈八字形,桥面由 5 根巨型石梁并列组成,石梁外侧镌有阳文楷 书“重建大积桥”题额。桥面两侧为大块长条石护栏,栏石端部成抱 鼓状,桥顶有望柱 4 根,望柱头雕刻束莲,南北两端各有 15 级石阶 下坡与街面相连。 据清《濮川所闻记》记载,该桥始建于元代(经考证,当为元至 元十六年(1279)至皇庆末年(1313)间),由濮鉴所建。清乾隆四 十四年(1779),陈宗重建。此桥原在翔云观前,清嘉庆四年(1799) 移建翔云观之东港口今址。 濮鉴(1262~1313),系濮凤十世孙。据史料记载,他生平乐善好 施,如赈济灾民、创建佛寺、修桥铺路、开办义学、周恤孤寡等等, 而且善于创新,发展经济,开创了濮院丝绸产业,被称为永乐市,由 此濮院也逐渐发展成江南名镇。濮院的古桥梁,大多是在这个时期内建造的。
       4.大德桥 
       大德桥,俗称庙桥,位于濮院镇中市观前街,南北向跨庙桥港中 段。 此桥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桥长 12.60 米,桥顶宽 2.75 米,净 跨 7.00 米。拱券采用联锁节并列砌筑,拱券内条石下部有雕刻荷叶、 莲花及如意图案,题记文字模糊不清,拱券上方镶嵌石匾桥额,镌有 阳文楷书“大德桥”三字。桥面两侧设长条石护栏,桥顶为方形平台, 正中雕刻“轮回”图案,两侧有望柱 4 根,南北两端桥面无石阶,采 用块石铺砌成斜坡与街面相连。 据清《濮川所闻记》记载,该桥始建于元代(经考证,当为元至 元十六年(1279)至皇庆末年(1313)间),由濮鉴所建。现桥为民 国 9 年(1920)重建。
       5.大有桥 
       大有桥位于濮院镇大有街南端,南北向跨庙桥港西端。 3 孔石柱石梁桥,桥长 15.10 米,桥宽 2.85 米,中孔跨径 4.93 米。石柱由 4 块长条石并列组成,南孔石柱内侧上有雕刻荷叶、莲花 及如意图案,题记中清晰可见“本境福善寺僧”等字样,其它文字不 辨,柱顶设帽梁石,桥台由条石叠砌,上置桥面石梁。桥梁略呈八字 形,中孔桥面由 5 根石梁并列组成,石梁外侧镌有阳文楷书“重建大 有桥”题额,两边孔桥面采用石板铺砌石阶下坡与街面相连。桥面两 侧为长条石护栏,间有望柱 6 根(西侧残缺 1 根),望柱头雕刻覆莲 和束莲,栏石端部置抱鼓石,南北两端分别有石阶 15 级和 14 级。 据清《濮川所闻记》记载,该桥始建于元代(经考证,当为元至 元十六年(1279)至皇庆末年(1313)间),由濮鉴所建。现桥为清 宣统三年(1911)重建。 大积、大德、大有 3 座桥都建造在观前街的庙桥港上,翔云观就 地处观前街中,濮鉴当时先后创建了 5 座佛寺,镇区内佛教意境甚浓。 3 座桥上都雕刻了象征佛教图案的荷叶、莲花及如意,还有“本境福 善寺僧”等字样题记。3 座桥的桥名都连贯成意充满佛教内涵,宣扬 因果报应的佛教思想,提倡人要大积大德才会有大有,积德从善才会 有好报,使桥文化和佛文化融合,互映成趣,耐人寻味。
       6.定 泉 桥 定泉桥位于濮院镇北廊棚南端,东西向跨北市河。相传,桥下有 泉,大旱不涸,涌突不绝,故名“定泉”,桥因以为名。 此桥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桥长 16.90 米,桥顶宽 2.70 米,净 跨 7.40 米。拱券采用联锁分节并列砌筑,拱券上方桥额被藤葛绿蔓 遮掩无法看清。桥面两侧为长条石护栏,端部置抱鼓石。桥顶为方形 平台,正中雕刻“轮回”图案,两侧有望柱 4 根,望柱头雕刻如意纹 饰,东西两端各有石阶 18 级。 该桥始建年代无考。据清《濮川所闻记》记载,现桥为清乾隆六 十年(1795)重建。
       7.秀 桐 桥 
       秀桐桥位于濮院镇北廊棚北端,在定泉桥之北,东西向跨北市河。 旧时为桐乡县与秀水县的交界处。 此桥为 3 孔石柱石梁桥,桥长 13.83 米,桥宽 2.24 米,中孔跨 径 4.65 米。石柱由 4 块长条石并列组成,柱顶设帽梁石,桥台由条 石叠砌,上置桥面石梁。桥梁略呈八字形,中孔桥面由 4 根石梁并列 组成,石梁外侧镌有阳文楷书“重建秀桐桥”题额,两边孔桥面采用 石板铺砌石阶下坡与街面相连。桥面两侧为长条石护栏,栏石端部成 抱鼓状,桥顶有望柱 4 根,东西两端各有石阶 14 级。桥柱两侧有阳 刻楷书楹联两副。 南侧联: 星移秀水珠会彩;日照桐乡蕴辉。 北侧联: 鸣凤翔来占运泰;卧龙见处颂时。 该桥始建年代无考。据桥碑记载,现桥建于清代年间(1616~1911)。
       8.众 安 桥 
       众安桥,俗称施全庙,位于濮院镇花园街北端,东西向跨东市河。 此桥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桥长 16.08 米,桥顶宽 2.20 米,净 跨 6.90 米。拱券采用联锁分节并列砌筑,拱肩处设有横系石一对, 用以联系加固两侧山花墙,拱券上方镶嵌石匾桥额,镌有阳文楷书“重 建众安桥”。桥面两侧设长条石护栏,端部置抱鼓石。桥顶为方形平 台,正中雕刻“轮回”图案,两侧有望柱 4 根,东西两端各有石阶 17 级。桥两侧拱券旁设有对联石,联石顶置雕刻纹饰的遮雨石,但 联石上无楹联。桥东堍原有为纪念南宋爱国将领施全而建的施全庙, 现庙已毁,仅存亭。 施全是南宋钱塘人,为殿司小校,秦桧谋害岳飞后,满朝文武慑 于秦太师之威,无人敢言。施全愤恚于心,于绍兴二十年(1150)正 月,趁秦桧上朝时,挺刀直刺秦,不中,反被杀于市。濮院有他的庙 祀,是合乎情理的。岳飞冤死于风波亭后,其孙岳珂一支于孝宗年间 迁居嘉兴。宋亡,岳氏族人又迁居濮院南三里(今嘉兴市秀洲区洪合 镇旧岳头村)。从元代起,濮院一带即有岳氏后裔在此生活,并繁衍 至今。这座施全庙应是岳氏后人为感其忠义而建的。 该桥始建年代无考。据清《濮川所闻记》记载,现桥为清道光四 年(1824)重建。1986 年,地方有关部门曾予修缮。
       9.王 板 桥 
      王板桥位于濮院镇仓前街东端,南北向跨东市河。 此桥为单孔半圆形石拱桥,桥长 14.50 米,桥顶宽 2.40 米,净 跨 6.50 米。拱券采用联锁分节并列砌筑,拱肩处设有横系石一对, 用以联系加固两侧山花墙,拱券上方桥额字迹难辨。桥面两侧设长条 石护栏,无望柱,桥顶为方形平台,正中雕刻“轮回”图案,南北两 端分别有石阶 15 级和 14 级。桥两侧拱券旁设有对联石,联石顶置遮 雨石,但联石上无楹联。 该桥始建年代无考。据桥碑记载,现桥建于清代年间(1616~19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