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公宴饮名宦建——颜板桥
颜板桥,系由北宋知县许遵于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4)所建,其正式名称为“许公桥”,横跨金沙涧,因位于水口乡顾渚山中的锦牛山脚,又名牛板桥。该桥于1984年列作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惜于1991年被洪水冲毁。据考察过此桥的古桥专家朱惠勇介绍,许公桥是湖州市暨长兴县曾经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桥梁之一,是一座半圆形的石拱桥,桥石是就地取材来自山区溪沟中的蛮石,结构坚固,虽然无雕刻、无修饰,但是古老苍劲、凝重质朴。
许公桥,在宋代之前为木桥,之所以被俗称为“颜板桥”,是因为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时常在此设宴待客,赋诗赏月,清代诗人王豫题吟:“胜游岂复闭昏朝,顾渚曾闻有夜桥。好是鲁公行乐地,异无人更爱消宵。”为了纪念颜真卿的这段往事,同样嗜茶并爱好顾渚山水风光的许遵,就将木桥改建为石桥。清同治版《长兴县志》记载:“唐颜真卿与客步月赋诗,宴饮是桥。宋邑令许遵尤嗜山水,每遇风景,率诸生或过客造顾渚往来不厌,因建此桥,故名。”

颜真卿,著名书法大家,“安史之乱”后的唐代朝廷重臣,于大历七年(772)自江西抚州调任湖州刺史。此前不久,经由“茶圣”陆羽推荐,产自顾渚山的紫笋茶先是与宜兴的阳羡茶一起作贡,随后就于大历五年(770)在顾渚山建起贡茶院,从此监制贡茶成为其后历任湖州刺史的重要职责。唐代出产贡茶的不止顾渚一处,但顾渚山能成为中国“茶文化”圣地,不仅仅是因为茶香水甘的特产——"紫笋茶"和"金沙泉",还与一帮文人雅士在此的活动有关,颜真卿就是其中的重要推手。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KL18Yb0Wx1BpGAx2MML0B8NsnJcZSwicw7yoUZGutQPsneMic2CzIZg0Z9o6O1ZUIeOoLGCjG9gM6THahAtWaFnw/640?wx_fmt=jpeg
颜真卿来到湖州后,陆羽、皎然等名士高客就聚集在他周围,每逢初春,颜刺史也会带他们到顾渚山明月峡一边“修贡”,一边赏景步月,题书赋诗,颜真卿还曾在明月峡中留下一处石碑。这种活动后来就延续成为传统,袁高、于頔、裴汶、杨汉公、张文规、杜牧等其后的湖州刺史,效仿鲁公或赋诗或留下摩崖石刻;钱起、韦处厚、刘禹锡、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郑谷等骚人墨客,也为顾渚茶题咏酬和,留下了许多古今传诵的名篇佳句,为中国茶文化的兴盛留下了最浓厚的一笔。

唐代的颜真卿碑石和宋代许公桥,虽因经不住千年岁月的磨砺而消失在现代人的目光中,但已经被史书所铭记,为乡人所深忆,仍是顾渚山风景名胜区的宝贵文化遗产。如今,金沙涧上又飞架起一座三孔的现代桥梁,以“颜板桥”来命名,就是对此的最好纪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