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扁舟归处唱乌乌——夹浦大小乌桥

(2020-02-24 16:20:01)
标签:

夹浦镇

大乌桥

小乌桥

分类: 行走古桥
       大乌桥又名“兴隆桥”,东西向横跨于夹浦港上,重建于清朝嘉庆庚申年(1800)仲冬月,跨长32.8米,宽3.46米,矢高4. 6米,中孔径跨8.88米,两端桥孔径跨5.93米。用料考究,桥身及拱券为太湖石,厚重的桥面、吴王靠、扶栏及抱鼓石为花岗石,左右桥台各20级台阶也是花岗石,设有4根石狮顾盼的望柱;两侧天盘石浅雕水兽面纹,对联石南北两面分别刻有两幅楹联。此桥是太湖之滨的长兴县仅存的一座古代三孔石拱桥,1983年公布为长兴县级文保单位。扁舟归处唱乌乌——夹浦大小乌桥
       桥的南北两面分别刻有两幅楹联:南面为“邻阳羡而通渠灵长永镇/对洞庭而作锁利涉有功”, 既点明了面向太湖洞庭山、可通航至宜兴的地理环境,又歌颂了兴隆桥飞驾夹浦港给百姓带来的便利;北面是“水咽鏊峰回抱夹呈明镜/矼联鸟翼飞填齐落彩虹”,描绘了太湖之优美与兴隆桥的雄伟。
       小乌桥,东西向横跨于乌溪(又称乌桥港)之上,系单孔有护栏的石拱桥,横联分节并列拱券,长20.5米,宽3.18米,径跨7.75米,矢高5.29米,两侧桥台各有17级台阶,重建于民国8年(1919)。该桥建筑形态十分优美,雕刻精致,尤其是桥堍抱鼓石上的4座卧狮栩栩如生;两侧天盤石体现了两个时代的特征,中间的水兽面纹石雕为太湖石,明代特征浓厚,两侧水兽面纹石雕则系民国年间重建时雕刻;天盤石下刻有两幅工整的对联;龙门石雕有图吉利的鲤鱼跳龙门传统图案,桥心石则为宽阔的旋涡纹饰。虽然名为小乌桥,只是相对于三孔兴隆桥(大乌桥)而言,仅就单孔拱桥而论,无论是单孔跨径、高度,还是桥面宽幅,称得上是单孔拱桥的宏篇大作,可谓民国石拱桥的典范之作。扁舟归处唱乌乌——夹浦大小乌桥
       小乌桥紧邻大乌桥,两座姊妹桥尤如鸟之两翼、两道彩虹紧密相连,气势非凡,雄冠全县,为人杰地灵、湖山明秀的夹浦添光加彩,对联所谓“人杰地灵双落彩虹翔右翼/山明水秀半弯新月锁环溪”实是恰如其分。两桥分别架设于环沉溪和乌溪两道河流会合之地,一叶扁舟既可遨游烟波浩渺的太湖,又可四通八达抵四乡八邻,又是“合浦环流四通八达称小小/分支双港扁舟归处唱乌乌”体现的深远意境。
       两桥所处位置正是夹浦老街所在地,距太湖不到百米,兴隆桥和乌桥下的两条河流——夹浦港和乌溪,在此相夹出太湖,夹浦由此得名。乌溪是长兴四大水系之一,因之这里自古即为长兴山水泄入太湖的主要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长兴县政府志·宋代兵事》所记载的太湖平寇之战即发生于夹浦(宋代时名称为“荻浦”)。元、明时期,夹浦港为太湖沿岸34条溇港中最重要的湖口之一。进入清代之后,夹浦港的地理位置更显突出,清廷调整了兵防体制,裁撤了皋塘巡检司,改设太湖营,令把总一员分防夹浦港一带的湖岸,负责会剿太湖湖匪。
       夹浦双桥始建年代不详,但明嘉靖年间的长兴县志就有夹浦桥和乌桥的记载,清代乾隆年间的诗人沈作忠诗云:“浪花飞鱼打船青,陆续渔舟浦上停。日落鱼虾都上市,双桥灯火晚风腥”,也描述了双桥桥头的繁闹景象。依赖港口之利,乌溪两岸逐渐由村落发展成水乡码头,继而成为自然集镇,于乾隆十年(1795)成为建制镇。许是经历了太久的岁月,或是渔舟唱晚对老桥的碰撞,大、小乌桥分别重建。夹浦港畔原有兴隆庙,目前的大乌桥桥拱石梁雕刻了很多居士捐助桥梁的姓名,因此原来的夹浦桥便被命名为兴隆桥。这两座古石桥十分牢固,太平天国年间清军和太平军为争夺夹浦港,多次发生激烈的拉锯战;抗日战争之初,夹浦双桥又见证了日军从太湖对岸乘汽艇在此登陆的一段屈辱历史,但仍然顽强屹立于太湖西岸。扁舟归处唱乌乌——夹浦大小乌桥
                                                                         (郜德富摄)
       夹浦集镇上的双桥,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和老街建筑、溇港一起构筑了“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如今,太湖溇港已经被列为世界水利灌溉工程遗产,但愿当地对待夹浦双桥,要风物长宜放眼量,早日申报更高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假以时日,必会焕发更靓丽的风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