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口老街:繁华碾过素心依然

标签:
水口老街水口古镇茶乡小镇茶文化文化 |
分类: 本地人文 |
水口老街:繁华碾过 素心依然
倪满强
水口现在俨然已是长兴旅游的首选之地,络绎不绝的游客驴友纷至沓来。贡茶院、寿圣寺、霸王潭、顾渚山……这些都成了水口乃至长兴、湖州的靓丽名片。但让人有些许纠结的是,曾经承载着水口主要商业活动的水口老街却渐渐被人遗忘,显得有些孤独落寞。
水口,因其“为顾渚山之水从此出,东入太湖”而得名,距县城约 10公里。此地交通便利,陆路南接县城,北通宜兴,东抵夹浦;水路由乌溪可通达县内外。又因其盛产茶叶、山货、竹木,故早在唐朝就聚而成市集,享有盛誉。诗人杜牧《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云:倚溪侵岭多高树,夸酒书旗有小楼,惊起鸳鸯无限意,一双飞去却回头。描绘了一千余年前这一座江南草市的初具规模。唐代诗人李郢亦有《自水口入茶山》诗存世。元代,贡茶院自顾渚迁水口,改名磨茶所。水口集市更见繁华。抗战时期,水口是长兴仅有几个未遭战祸滋扰的集镇之一,保持了商业的繁盛。
水口老街现在的名字叫“紫笋街”,位于水口中心转盘以系处,基本是一条东西向直街,长约 300米,两面店铺主要由木结构和砖木混结构建筑组成,有铺面数十家。观察建筑的新旧,大致可以推测它是由东而西逐渐延伸发展而成现在这样规模的。老街的大多数建筑因为日月的洗礼显得更苍老,大部分保存尚好,只有几间屋子因为年久失修而破损不堪。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老里弄记忆中的老式的手艺店铺,竹器制作、木工箍桶、理发推头、手工磨面、老式裁剪、打白铁、售卖南北杂货……这些似乎已经远离现代人生活的老手艺依然在水口老街“执着地”地坚持着。老式的铺户里是老式的手艺师傅们安静、恬淡,一切顺其自然,不争不愠,不急不躁,似乎全然不在意周围事物的高速发展。我想他们更多是为了一种传承和信念吧!
只是,对于陌生人的到来,老街上的人们似乎显得格外的“关注”。见我拿着相机在拍照,几位老人家就停下手中的活计,与我攀谈起来。一位 70开外的大爷告诉我,街北面的房屋大多是建国前建的,南面的则要“年轻”一些,但也都有五六十年的历史了。老街的最东端,是一座名曰“古镇桥”的桥。我见桥东堍有一座青砖黛瓦的二层老楼,保存极好,便去咨询。屋中的主人告诉我,当年水口的竹器、酿造、制茶、山货等商业十分兴盛,这栋建筑就是原来二轻公司水口经理处的办公楼房,是当年这街上最为气派的一幢楼房。这二层小楼东面的墙壁和老街其他的建筑上还清晰可见一些几十年前的大幅标语,如“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艰苦奋斗 自力更生”,这些都留存着当初激情燃烧后的温存,留下的是岁月的痕迹。






前一篇:茶乡老街忆橹桨:水口镇桥
后一篇:茶映南山采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