驹支巧言避祸
(2008-12-03 09:19:31)
标签:
口才春秋故事驹支会盟范宣子文化教育 |
分类: 说话艺术 |
春秋时的鲁襄公十四年,部分诸侯国在向地会盟。准备逮捕戎国国君驹支,晋国执掌国政的中军将范宣子当庭数说他的过错,说:“过来,姜戎氏。从前秦国人在瓜州驱逐你们的祖父吾离,你们的祖父吾离身披蓑衣,头戴草帽前来归附我们先君。我们先君惠公只有并不太多的田地,和你们平分了耕种。现在诸侯侍奉我们国君不如从前了,这是因为说话泄漏机密,应当由于你的缘故。明天早晨的事情,你不要参加了。如果参加,将要把你抓起来。”
驹支回答说:“从前秦国人仗着他们人多,贪求土地,驱逐我们各部戎人。晋惠公显示他的大德,说我们各部戎人,都是四岳的后代,不能加以丢弃。赐给我们南部边境的土田,那里是狐狸居住、豺狼嚎叫的地方。我们各部戎人砍伐那里的荆棘,驱赶那里的狐狸豺狼,作为先君不侵犯不叛变的臣下,到今天也没有三心二意。从前晋文公和秦国进攻郑国时,秦国人偷偷和郑国结盟并派兵帮他们守卫,因此就有殽地的战役。晋国在上边抵御,戎人在下边对抗,秦国军队没能回去,是我们各部戎人出力才让他们这样的。譬如捕捉鹿,晋国人抓住它的角,各部戎人拖住了它的后腿,和晋国一起将它摔倒。戎人为什么不能免于罪责呢?从那以后,晋国的多次战役,我们各部戎人没有不按时与晋军共同参加。如同支援殽战役一样,岂敢违背?现在各部官员恐怕实在有些过失,因而使诸侯有二心反倒怪罪到我们各部戎人。我们各部戎人饮食衣服和中原不同,礼物钱币不一样,语言也不通,能做什么坏事呢?不参加明天的会盟,我也不会不舒畅。”
范宣子表示歉意,让他与会议事。
驹支作为弱小诸侯国的国君,在面临遭到逮捕和剥夺参与讨论会盟权利的情势下,经过一番口舌,推翻了范宣子的不实之词,证明了自己的清白,化险为夷,这完全归功于他敢于申辩和善于申辩的语言艺术。
第一,顺承对方的看法展开话题,借对方的道义为自己解套。
在某件事情上别人对你下了不公正的结论,如果你想申辩,可不宜张口就指出对方的错误,那样会引起针锋相对的争执,导致事与愿违的后果。须知申辩不等于辩驳,尤其是当你处于劣势的时候,切忌激化矛盾。这时最好的办法是附和对方某一方面的看法,作为你申辩的话题,让对方感到你的话正合他的意,从而为自己创造顺利展开话题的语言环境。但附和只是你的技巧,不是你的目的。你的目的是要为自己解套。所以你要善于从对方应有的认识中,找到有利于自己的东西。所谓应有的认识,就是对方的胸怀和境界,应当比他眼下的片面判断层次要高。你用肯定和称颂的方式给他指出来,让对方在得到心理满足的同时领悟到自己有失理性。
范宣子陈述晋惠公对戎人的恩德,是指责驹支忘恩负义;而驹支则顺水推舟,也赞扬晋惠公的恩德,这就找到了沟通的契合点。但他不是重复对方的认识,而是指出晋惠公的大德,在于把戎人看成“都是四岳的后代,不能加以丢弃”的博大胸怀。这就用对方的道义,为自己的生存权找到了有力的依据;同时暗示了范宣子歧视戎人是不公平的。这实际上是一种借力打力的技巧。
第二,用事实证明自己的品行,拨开对方的思维迷雾。
对方之所以会不公正,往往是认识片面、判断失误所致。你要把事情说清楚,就得设法端正对方的认识。你应当以令人信服的事实,向对方证明自己的品行不是他说的那回事。但要注意语言的真挚、诚恳,不要舌根底下打人,一边说自己的好,一边是暗示对方冤枉你。要是这样就会激怒对方。请记住,你是诉求对方认可你的为人,而不是责备他不识好歹。你所做的是引导对方的思维,拨开挡在你们之间的迷雾。
驹支继续就受赐土地的话题展开看法:他的意思是我们虽然得到的土地很荒芜,但毕竟有了栖息之地,已经感激不尽,所以对晋国忠贞不二。接着他用对比的技巧,举了一个不可置疑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忠贞:晋与秦结盟进攻郑国,秦却背着晋暗中助郑,所以导致与秦的殽地之战;而戎人心口如一,拼命帮助晋歼灭了秦军。谁忠谁奸,不是很明白吗?而且他用捕鹿作比如,说明戎人是尽心尽力的,也是有贡献的。既然这样,我们没有罪过啊!这以后晋国的多次战役,戎人都晋军同心同德,共同战斗。这一惯的表现都证明戎人知恩图报,从没有过二心,怎么会背叛呢?驹支的申辩不仅可信度高,而且很能打动人心。
第三,找出有说服力的理由,澄清对方的错误判断。
对自己品行的诉求,实际上也是表明自己不会做某件事的原因。但这还不够,还必须进一步澄清对方的看法。这一步的关键是找到有说服力的理由,巧妙地否定对方的结论。最有效的办法是根据他的判断,寻找你所不具备的条件。只要条件不存在,对方所做的断定就站不住脚。就像公安部门破案一样,首先得看谁有作案的条件和动机。譬如张三的家里被盗,怀疑常有来往的李四;但案发时李四出国探亲去了,那么做贼的绝不会是李四。所以你要准确选择理由,能使对方相信你的确不是他说的那样,最终改变他原有的看法。驹支坦率地指出:诸侯有二心恐怕是你们自己官员的过失造成的,这可不能怪我们。因为我们的饮食、衣服、礼物、钱币都和汉人不一样,语言也不通,没有来往,所以我们不可能泄密。寥寥数语,足以说明戎人没有做坏事的条件。
第四,坦然表明自己的态度。
最后要告诉对方:你对他的看法和准备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态度。一方面,你有自己的原则,要告诉对方我没有责任,问题在出在你那里。另一方面,你又不能说硬话,要用软性的、暗示性的语言传递自己的想法,使对方感到你是坦诚相对。驹支对不让他参加会盟心里是有意见的,但他不直接表达,而是说:“不参加明天的会盟,我也不会不舒畅。”以柔克刚,以软制硬。如果他说:“不参加明天的会盟,我无所谓。”那就变成了挑衅性语言。后果如何,可想而知。
——摘自《职场交流与表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