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
(2025-08-03 11:42:06)
标签:
杂谈 |
昨晚,看完电视剧后随意将电视机频道转换,偶然间在中央4台看见播放《国家记忆——预警天空》节目片花,也许是之前的职业生涯与此相关、也许是对曾经的过往有深深的留恋,我立刻停止换台,静静地等待广告过去节目开始。
主持人桑晨走上来,先是为我们普及了关于预警飞机的知识,介绍了展示在北京小汤山航空博物馆里的空警1号飞机,随后为大家展现了几十年前南京14所为研制远程雷达所做的开拓性工作,在大山里一座8层楼高的巨大雷达阵面映入眼帘,该项目获得国家奖励,也为后续雷达研发奠定了基础。为了保家卫国,国家要搞预警飞机,先是引进,在受阻后坚持自主研发,经过无数科技人员十余年的艰苦攻关和多部门的通力配合,我们有了空警2000、空警200等系列预警机,有了空中指挥中心,我们保家卫国有了利器,国人为此自豪骄傲!
看到画面里一个个熟悉的场景、一台台熟悉的设备、曾经令人尊敬的领导和共事过的同事,都是那么的亲切。说到雷达天线罩,那展示在14所展厅里的C夹层蜂窝块、那测试电性能的微波暗室、那停放在电科院的模拟试验台、那雷达罩的装配现场,无不使我回想起那难忘的岁月。
说起预警机,令我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初,那时我在航材院科技部负责非金属材料的科研工作,电科院的领导受上级委托在全国范围调研大型雷达罩的研发生产状况,经过综合评价,航材院在当时除了不具备超大型热压罐用于复合材料构件成型外,基本具备了所有研制所需的专业基础和人才储备,最终决定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雷达天线罩在航材院研制,这是当时航材院承接的一项重要国家任务,我们安排精兵强将,系统工程管理,设立了多项课题,层层抓落实,步步跟节点,保持设计、材料、工艺、模具、检测、设备高度协调一致,确保任务完成。期间,国际形势突变,任务的大调整,我们雷达罩成为了“争气罩”;我们的研制也有反复,正好成为我们精益求精增长知识的平台;我们也出现过失误,从中我们总结经验教训,不躺平站起来再战!记得“非典”时,为了保证任务节点,我们把研发人员和工人集中管理,吃住不离院,终于按时完成交付,受到上级表扬。那时,只要是任务需要,我们可以立即出发,有的成了空中飞人,飞出了航空金卡,舍小家为大家的好人好事屡屡皆是。我也是为了任务到过西北的试飞基地跟踪服务、登过14所试验楼的楼顶做修补验证试验、看过鸟撞试验的惨烈、见过雷击试验的闪电、直击静力试验的撕扯,做好一个航空制品太不容易,需要经受的考验真的很多,只有全部通过,才能保证飞行安全,才能达到功能指标,实现预定的计划。列装后我还会定期带队到服役的部队售后服务,对使用的雷达罩进行周期检测,积累使用数据,解决现场需求,为此与部队官兵成为好友。每每看到空警2000飞机在国庆阅兵时打头阵我都会无比自豪,也会向在飞机上值机的老朋友发去祝贺的短信。
现在,我们不仅有空警2000,还有了空警500、空警600,更新型的自主知识产权的预警机也在研制中,保家卫国少不了预警机的贡献。我们一代人退了下来,更有后来人接班,他们比我们当年条件好了很多,研发的速度和效率不可同日而语,希望他们保持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为国家需要做出贡献。
当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与祖国的命运有了连接,他工作的热情、态度、敬业精神、学习能力、付出的意愿都在“我愿意”中实践,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使命、多么难得的机遇,必须珍惜!我很幸运,有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让我从事了这么崇高的事业,锻炼了我的意志、增强了我的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接触到了那么多的优秀人才,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受益终身!在我的立功勋章中我也对这个型号立功倍感幸福!我也将空警2000、空警200飞机模型摆放家中,享受职业生涯中快乐时光带给我的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