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森林
森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379
  • 关注人气: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巡——古桥篇

(2024-12-01 14:35:55)
标签:

杂谈

旅游


我们此次自驾南巡的路线是这样设计的,北京途径宿迁(看项王故里)到常州,在常州授课后真正开始南巡旅程,从常州出发本想去舟山看普陀寺和东极岛,还提前一周买好了上岛的票,可是由于台风“康妮”来袭,浙江大雨,船舶停航,景点、商户、学校都按下暂停键,只好跳过舟山,之后落脚地分别是宁波——台州——温州——福州——泉州——漳州——潮州——汕头——揭阳——东莞虎门——广州——赣州——于都——宜春温汤镇——长沙——岳阳——随州——洛阳——郑州——开封——北京(好多个带“州”的城市啊)。预计25天完成(实际24天),最多在一个酒店住宿2晚,其余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节奏好像有点快。由于我的腰腿不给力,景点选择有很多限制,那些在险峰的无限风光就割爱了,只选有景交车或者平路的地方,先生事先挑好离景点最近的停车点,能少走一步就少受点罪。

这次旅途中我们途径了无数的立交桥、几座跨海大桥,特意专门去看的有三座古桥:位于泉州的洛阳桥、位于潮州的广济桥、位于赣州的古浮桥。

泉州简称“鲤”,地处福建省东南部,北承福州,南接厦门,东望台湾宝岛。泉州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获得“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泉州历史悠久,周秦时代就已开发,公元260年(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宋元时期为“东方第一大港”,被马可波罗誉为“光明之城”,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拥有著名的“泉州十八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全球第一个“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定址泉州。早就听说了泉州好玩好吃,敬爱的邱老师也极力推荐,挚友还给提前安排了高规格的住宿宾馆,这回终于到了向往的泉州。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是连接台商投资区和洛江区的一座桥梁。它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跨江接海梁式大石桥,被誉为“海内第一桥”,并与卢沟桥、赵州桥、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四大古桥”。洛阳桥始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由时任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桥工程,至嘉祐四年(1059年)建成,前后历时六年之久。该桥全长834米,宽7米,全部由花岗岩筑成,共有46座桥墩,两侧有500个石雕扶栏和28尊石狮,桥的南北两侧还种植了700棵松树。桥上有7亭9塔点缀其间,武士造像分立两端。桥的南北两侧还存有古亭2座、石将军2尊、石塔5座,以及历代碑刻26块,其中以蔡襄祠内的三绝碑《万安桥记》、摩崖石刻“万安桥”和明朝李待问所书的“万古安澜”最为有名。历史上,洛阳桥经历了多次改建和修复。民国21年(1930年),洛阳桥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桥面;民国27年(1938年),被日本飞机炸毁;1963年,维修完成通车;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进行全面修建;1996年10月,恢复古桥旧貌,开放通行。2021年7月,洛阳桥作为中国申遗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22个申遗点之一,入选《世界遗产名录》项目。如今,洛阳桥不仅是泉州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游客必打卡的地标性建筑,展示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非凡成就。

洛阳桥在建造过程中首创了“筏形基础”、“养蛎固基”、“浮运架梁”等先进的造桥技术,这些技术不仅体现了当时世界海洋贸易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而且对世界桥梁科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浮运架梁法 在没有机械的古代,古人利用潮水的涨落,用船载着十几吨的石板安在桥墩上,完成了桥梁的建设。

筏形基础法 :面对汹涌的洛阳江水,古代工程师们首创了“筏形基础”,通过用船载石沿着桥梁中线抛下大量石块,在江底形成一条矮石堤,然后在堤上建桥墩,有效提高了桥墩的稳定性,缓解了水流对桥墩的冲击。

牡蛎固基法 在桥墩上养殖牡蛎,利用牡蛎的附着增强桥体的稳定性,形成坚固的桥墩。这种方法在桥基上形成了坚固的支撑,进一步增强了桥梁的整体稳固性。

00001. 

这三大特色不仅展示了古代桥梁工程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和利用。

走在古老的洛阳桥上,桥面由长约5-6米、厚约0.4米的众多条石拼接组成,年头久了,中间部位的条石板已经被踩踏的很光滑,有的地方依稀还能看到锯石头的铁箍,桥墩迎海面呈船头样尖锥形,估计这样可以减少海水的冲击力,桥墩上的确长满了牡蛎。真佩服先人们的智慧和付出。

广东潮州简称“潮”,别称“凤城”,是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广东省东部,地处粤东山地潮汕平原的过渡地带。潮州市东临福建省,西靠揭阳市,北连梅州市,南临汕头市。全市总面积3693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53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75.4万。‌‌潮州市历史悠久,自东晋建制以来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潮州古城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其独特的潮汕文化、丰富的历史遗迹和精美的古建筑群而著称。古城内保存了大量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体现了古代潮州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能。潮州市素有“岭海名邦”“海滨邹鲁”之称,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原古典文化橱窗”。

潮州市经济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拥有九大战略性产业集群,包括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新一代电子信息等。2023年,潮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1356.59亿元。此外,潮州市还被誉为“世界美食之都”,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瓷都”“中国食品名城”等36项城市殊荣。

潮州市的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包括广济桥开元寺许驸马府等。

· 潮州广济桥,俗称湘子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集梁桥、浮桥、拱桥于一体。它横跨韩江,连接潮州市的东西两岸,是古代广东通向闽浙的重要交通要道,也是潮州八景之一,并被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广济桥始建,最初为浮桥,由86只梭船用铁链连接形成。明宣德十年(1435年)潮州知府王源主持大桥重修,桥上建起亭台楼阁,中间用24艘梭船联成浮桥。嘉靖九年(1530年)知府丘其仁将江心的24梭船减至18只梭船,形成了“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格局。清雍正元年(1723年)在浮桥两端石桥墩上置铁牛两只,以镇桥御水。1958年由于交通需要,拆除了梭船,改建为三孔钢架及两处高桩承台式桥梁。2003年至2007年广济桥进行全面维修,恢复明代风格,定位为旅游观光步行桥。广济桥以其独特的“十八梭船廿四洲”风格,展现了古代中国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它不仅是潮州人民文化信仰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曾经的广济桥,一里长桥一里市自古以来,广济桥地处广东与福建、浙江、江西的交通要道,商贸云集,游客如梭。在那个韩江水运发达的年代,桥上店铺林立,有茶楼、酒肆饭馆、理发店,还有卖艺唱戏、下棋、耍猴、问卦等等。因是枢纽要地,商家在这里集散物资,盐、鱼虾、果品、米、肉类、布匹、丝绸、铁制品、酒、茶、传统小吃、手工艺品、南金香烛、山货竹器、毛鬃、柴挑干、水车柴等等货物商品,不一而足。由此,形成繁华的一里长桥一里市,活脱脱一副活动的《清明上河图》。现在广济桥已经成为AAAA 级旅游景区,上桥打卡拍照和傍晚看开桥早上看合桥成为众人的兴趣点。

广济桥灯光秀每天夜幕降临后都有的广济桥音乐灯光秀很好看,随着音乐的奏响,各色灯光在古桥上有节奏地闪烁、变换,吸引大批游客来观看,也带旺了古城区旅游,为古城的夜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下午时分到达广济桥,在桥上游玩拍照后等到傍晚看拆桥,吃过晚饭又看灯光秀,充实的一天。至此,中国的四大古桥都看过了,为古人们的智慧点赞!

看的第三座古桥没在我们的攻略里,是到了江西赣州游宋城时顺路看到的。赣州古浮桥横跨贡水河,全长约400米浮桥由100多艘木船并列,用绳索固定在河面上,舟面上木板横铺当作桥面,连接着贡江的两端,以便来往行人的通行。这座宋代古浮桥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现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是赣州宋城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赣州极有人文景观意味的一个名胜古迹这座桥不像广济桥那样每天开合,全是木船当基座,木板做桥面,许多人以船为家,还在船头挂满了从河里捕捞的鱼做成的鱼干在售卖,这座古浮桥极大方便了贡江两岸的人们往来通行。

一个建筑、一座桥梁,就像我们研制的装备一样,需要根据需求,选址、选材、制定建造方案、动用人力物力实施落实、维护运营。这些大几百年或千年的古桥传世于今,历经风霜依然屹立,展现了先人的聪慧与辛劳,我们需要传承他们敢于善于利用所在地资源和创新的精神,大胆想、踏实干,为民造福、利民利国、繁荣经济、强大国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