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的记忆
(2024-04-19 19:54:02)
标签:
杂谈旅游 |
买了南航随心飞,当然得好好用起来,继上周贵州行后,稍作休息,这周又赶着去武汉打卡。上次去武汉还是上个世纪的事,为了制作一款超大型模具到宜昌出差,在武汉短暂逗留,印象很深的是去了同行同事位于武汉汉正街老房子的老家,一进屋就喝了莲藕排骨汤,更有意思的是接待我们的是与同事同岁的姑姑。往事如烟,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的汉正街早已今非昔比。
武汉市,简称“汉”,别称江城,湖北省辖地级市、省会、副省级市、超大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2023年末,武汉市常住人口1377.40万人。 武汉市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水在此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被评为国际湿地城市。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武汉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春秋战国以来,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元代成为湖广行省省治,明清时期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和“天下四聚”之一。清末汉口开埠和洋务运动开启武汉现代化进程,使其成为近代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武汉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地,近代史上数度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中心。
我们老三口4月15日(周一)乘坐南航飞机午后抵达武汉天河机场,因为看到天气预报后两天都有雨,所以到酒店放下行李就打车直奔黄鹤楼。黄鹤楼,位于武汉市武昌区,地处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为武汉市地标建筑;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重建于1985年;因唐代诗人崔颢登楼所题《黄鹤楼》一诗而名扬四海。自古有“天下绝景”之美誉,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为“武汉三大名胜”,与湖南岳阳的岳阳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武汉十大景”之首、“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世称"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整楼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檐下四面悬挂匾额,正面悬书法家舒同题“黄鹤楼”三字金匾。1987年11月28日,经全国评审委员会审定,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授予黄鹤楼首届建筑工程鲁班奖。1991年,国家旅游局授予武汉市黄鹤楼公园“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称号。2007年,武汉市黄鹤楼公园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我们到达景区,人很多,我们先乘坐电梯直达五层楼顶,环顾四周,美景尽收眼底,多方位拍照。登楼远眺,眼前那依旧烟波浩渺的长江,与古人不同的是多了江对岸鳞次栉比的现代高楼大厦。再坐电梯下到一层大厅,看到正中藻井高达10余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我们趁着光线好,还在楼外拍与黄鹤楼的合影,还特意手举着形状与黄鹤楼相同的文创冰糕一起拍照,临走还没忘记去买了明信片并寄给自己。好开心啊!
天气预报说周二有大雨,我们只好选择室内项目,到了武汉,怎能不去看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坐落于武汉东湖之滨,成立于1953年,是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之一、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馆舍建筑总面积11.4万平方米,展览面积3.6万平方米,展出文物2.5万件以上。湖北省博物馆现有藏品24万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套),尤以商周青铜器、战国秦汉漆木器、楚秦汉简牍、先秦及明代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为特色,体系完整、数量丰富、质量精湛、地域特色鲜明,在国内外享有盛誉。郧县人头骨化石、石家河玉人像、崇阳铜鼓、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尊盘、虎座鸟架鼓、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云梦睡虎地秦简、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为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博物馆第二天的门票一票难求,无奈之下花钱买了团体票,不得不说,这钱花得特别值,游览过不少博物馆,听讲解很少,比起走马观花地自己看,有人细致入微地讲解每件文物背后的历史更让人印象深刻,偶尔会有醍醐灌顶的喟叹。特别是那些镇馆之宝的细节,讲与不讲理解大不同。我们参观了曾侯乙展厅、越王勾践剑展厅、楚国八百年展厅,这几个展厅由讲解员带领参观,剩余两个依旧走马观花。
曾侯乙,曾国的一位名叫乙的侯爵。这个展厅里所有的文物都出自他的墓穴。琳琅满目的青铜器具打造得如此精致,真为古代能工巧匠的铸造技艺叹为观止。这些青铜器由于长年泡在墓葬的水中,与氧气隔绝,才能完好地保存。看后给我的感觉是曾侯乙大概是一个好酒之人,展厅里陈列了很多的装酒品酒器具。同时,他应该是一位好乐之人,陪葬之物有不少的乐器,最著名的就是那套编钟。曾侯乙的棺椁华丽、隆重,还分内外两层,当年一位侯爵的棺木都如此奢华,那一国之君的棺木该有多让人瞠目结舌?遗憾的是,大多数的陵墓早已被古往今来的盗墓贼多次光顾窃取,尸首乱横,天潢贵胄的寿终正寝终究成了奢想。
为了亲眼目睹著名的“越王勾践剑”,人们排起了长队。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中国一级文物,1965年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江陵望山一号墓出土。这把剑剑长55.7厘米,柄长8.4厘米,剑宽4.6厘米,重875克,剑首外翻卷成圆箍形,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剑身上布满了规则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纹,正面近格处有“越王鸠(勾)浅(践)自作用剑”的鸟篆铭文,剑格正面镶有蓝色琉璃,背面镶有绿松石。这把剑体现了当时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是青铜武器中的珍品,对研究越国历史和了解中国古代青铜铸造工艺和文字有重要价值。这就是这把剑让后人前赴后继,花费时间,只是一睹它的真容的魅力吧。对于越王剑为什么会在楚国出土一直是个未解之谜。不过有两个推断,第一个是楚昭王娶了勾践的女儿,这把剑作为嫁妆被带到了楚国,另外一个是楚国灭了越国,这把剑是战利品。
看了展厅,还赶赴地下一层小礼堂听了一场曾侯乙编钟音乐会,会场所用编钟是曾侯乙编钟第四套复制品,丝竹入耳,雅致极了。宫商角徵羽,千年之后,竟能在现代社会里听一场战国时期的音乐会,穿越时空,仿佛与诸侯一同聆听了这场音乐盛宴。昔人已不在,他们的文化却赓续千年,穿梭时光与我们相遇,亦是一场缘分。最后在四层餐厅享用文创简餐,套餐中的米饭被模具压成了宝剑形状,用心了。移步旁边的咖啡厅,里面的饼干也同样进行了文创,很有意思。
出得博物馆,并未下雨,著名的东湖就在旁边,走起!东湖风景区位于武汉市中心城区东部,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88平方公里,由听涛、磨山、落雁、吹笛、白马和珞洪6个片区组成。东湖绿道总长101.98公里,为国内最长5A级城市核心区环湖绿道。我们从梨园进入,学着其他游人租用了共享单车骑行游览,骑骑停停,遇到好景致就下车拍照,没想到开弓没有回头箭,沿着湖边骑行,一绕就是近20公里,足足用了2小时,可是累坏了老腰和残腿,不过心情愉悦,一切都值得了。
第三天我们到访了古德寺,中国有两个古德寺,一个是位于武汉汉口的古德寺,创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1921年始建。古德寺混合了欧亚宗教建筑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于一身,在汉传佛寺中实属罕见,堪为“佛教胜地一大奇景”、“汉传佛寺第一奇观”,具有很高的建筑、文化和历史研究价值。“文革”前古德寺与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并称为武汉地区四大佛教丛林。2012年,古德寺被列入武汉市江岸十大景观,是一座极具特色的禅宗建筑,有“汉传佛寺第一奇观”的美誉。2013年,古德寺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座古德寺位于西藏同仁地区,藏语称“古德贡佐钦南杰林”、意为“古德大圆满尊胜洲”,现址位于县治南偏西8公里处,在今曲库乎乡古德村西山脚下。汉口的古德寺就坐落在居民区中,这里的建筑中西结合,外观看仿佛来到了欧洲,内里面却供奉着中国佛教的圣灵,如今这里是比丘尼(俗称尼姑)修行的寺庙。院落中供奉着一尊四面佛,佛的四面分别代表慈悲、仁爱、博爱和公正。传说四面佛法力无边,所以殿堂内是不能供奉的,只有苍穹才能作其大殿。圆通宝殿是全寺核心的建筑,是仿照缅甸阿难陀寺建造,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宝殿内静谧安详,空气仿佛凝固,阳光透过门窗,十分神圣安宁。主殿周围还有一些简单的辅助建筑,主要都是一些信众进行寺庙的维护与打理,当然他们也在这里修行。院落中供奉着一尊四面佛,佛的四面分别代表慈悲、仁爱、博爱和公正。传说四面佛法力无边,所以殿堂内是不能供奉的,只有苍穹才能作其大殿。圆通宝殿是全寺核心的建筑。在高楼林立中,它能够被人所熟知与传道,主要原因就是它区别于一般寺庙的建筑风格。圆通宝殿是仿照缅甸阿难陀寺建造,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宝殿内静谧安详,空气仿佛凝固,阳光透过门窗,十分神圣安宁。主殿周围还有一些简单的辅助建筑,主要都是一些信众进行寺庙的维护与打理,当然他们也在这里进行修行。不论是对佛教感兴趣的朋友或是摄影爱好者,都值得来这里看一看。很多年轻人到这里摆拍照片,很是有意境。院子里众多的小沙弥石雕也很有趣。
我们最后来到长江边的江滩公园,骑三人车在江边游览,这里以大面积绿化和滨江公共休闲活动空间为主,展示城市景观,还有与国外友好城市的纪念碑及湖北籍奥运冠军的雕塑,据说晚上这里霓虹闪烁,更加好看。我们还参观了“横渡长江博物馆”,通过大量珍贵照片、视频、实物等资料,结合大幅油画、雕塑、场景等艺术创作,再现一代伟人毛泽东畅游长江的壮举,展示武汉群众性渡江的悠久历史和活动盛况。在博物馆楼上环绕一周欣赏沿江景致,好天、好景!
看完长江水又食武昌鱼,我们在武汉还品尝了东湖莲藕排骨汤、黄陂三鲜、热干面等,周三晚上排队在老字号“夏氏砂锅”吃正宗的湖北菜作为此行结束的仪式。周四一早回北京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