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岩入口牌楼联
(2012-08-13 10:03:33)
标签:
蓬莱仙境朝圣旅游 |
分类: 宗教文化//寺庙楹联 |
征集清水岩入口牌楼大柱联业已落帷
几天来,通过采集和征稿,已收集了二十六副联,现将较优秀的作品推荐给清水岩管委会选用。因鉴于前天在《中国诗赋网》“楹联天地”上公布前面的二联后,有【蓝色小娇】和【耕石斋主】二位网友均谓“以为第二副联更好”。而第二副联的作者是发稿人易岂,恐网友会有偏爱,所以暂将初选十二联稳名公告,同时提交清水岩管委会(仅需四副,让主人筛选)。
牌楼正面额名:【蓬莱仙境】
(初选六副)
苍山叠翠,清水九回,其名实副蓬莱仙境;
曲径通幽,石阶千级,此处曾留普足灵踪。
此联源於清水岩征稿。推荐理由:嵌有额名,内容切景。原联末为“仙踪”,出现无规则犯重仙字,是否打错?暂改为“灵”,倘若选用须尊重作者意见。
蓬勃讶天仙,奇卉珍林,概怀清水沾濡德;
莱芜臻圣境,灵泉怪石,咸仰祖师造化功。
此联来自本次征稿。推荐理由:清水岩位於蓬莱镇,通览本寺内尚无藏首“蓬莱”的对联,此对冠之且能相应的嵌入“仙境”。清水沾濡,莱芜臻圣境……上下畅达一气呵成。内涵既符位置,又切旅游朝圣主题。因“讶”字通“迓”,故天仙、奇卉、珍林等则稳秀双兼,灵泉圣境步步引人入胜。
蓬莱有圣僧,晋谒祖师师是祖;
仙境无尘障,来沾清水水唯清。
此联来自本次征稿。推荐理由:上下联分别嵌入“蓬莱仙境”,符合位置。“师是祖”“水唯清”语加肯定,内容紧扣旅游朝圣主题。“圣僧”乃称已证菩提成正果的高僧,斯民供者岂清斋?虽然未知本祖师是否已成正觉,但作为人们的尊仰,称他为佛庶几亦可乎!
将俗虑抛开,常饮圣泉登净界;
与嚣尘隔绝,漫游仙境入蓬莱。
此联来自本次征稿。推荐理由:根据入口位置,紧扣蓬莱仙境主题,启迪游客或朝圣者多饮圣泉,立於不贷之囿,食於苟简之田,远隔尘凡步入仙境,观光朝圣随喜而游。联语流畅,雅俗共赏!
蓬莱方咫尺,仙境岂寻常,到此登游宜信步;
清水化真如,祖师圆妙觉,历朝瞻仰尽虔诚。
此联来自本次征稿。推荐理由:根据位置,言喻悬迟仙境,眼前咫尺即蓬莱,是故到此……尤启示人们:此中特具真如妙觉,或可瞻依……上下前二半句巧用互对,尤增词采,平添情趣。其结胜缘、随佛喜,观光朝圣等之含义尤深矣!
蓬山菩萨本慈悲,晋谒有缘皆得度。
清水祖师原愍恻,护持无限各诚祈;
此联来自本次征稿。推荐理由:启示人们谓菩萨本慈悲,佛陀将度有缘人;祖师原愍恻,诚求谅必获加持。因属拟以佛度有缘,嘉祥福庆可随瞻依佛像而生为主题,亦富含佛教哲理,故以为如未入选,或删略上下的前二字为十一字联,用在本寺他处也是可以的。
牌楼背面额名:【清水名岩】或【清水禅林】
(初选六副)
清风或送准提来,且坐空门等;
水月将邀菩萨至,宜抬慧眼观。
此联来自本次征稿。推荐理由:清风水月沁润绮思,圆妙空灵沓臻化境。遣词措意新奇,能引遨游之趣,可发彻悟之心,更且深寓清光邀雅士,人天争挽留之意,韵味悠长矣!
岩岂释源,基开北宋咸仰无双祖寺;
山非王屋,名甲南泉堪称第一洞天。
此联来自本次征稿。推荐理由:起句的岩岂释源,山非王屋,属技巧的化用,可将其下常见的无双第一推陈出新。言之有理夸而无过,诚乃不可多得也。
蓬莱仙境,境隔凡间,小楼容我住;
清水猊炉,炉飞海外,大福任人求。
此联来自本次征稿。推荐理由:联语朴实,内涵颇深。上联启示人们既来者则安之,何妨驻足小憩,万莫匆匆而返,辜负这美好时光;下联称赞清水猊炉远播海外,香火鼎盛。更钦祖师灵显,泽被大千矣。(作者注曰:“小楼”句或用“小园容我访”?余觉小楼有精致小楼阁即“小筑”之谓,可喻指景区内牌楼前的“度假山庄”,遂以“小楼”誊录,但小园尤可访,亦挺不错)
清旭云开,牌楼半入蓬山雾;
水帘风卷,飞阁旁临度假村。
此联来自本次征稿。推荐理由:上下联起句清水冠首天成,词句优美。联语道出蓬山异禀的地理特点和清水岩逢时崛起的新风貌。并示意在入口飞阁旁建有与本寺形成有机配套的“度假山庄”……
依清出妙,杰阁攀登仙境界;
以水名岩,慈霖沾洒佛心源。
此联来自原清水岩征稿。本不推荐,因属管委会收集发来的,故点评几句:上下联的前半句措辞甚巧,但对联对联,理当亦对亦联,“杰阁攀登仙境界”纵使用倒装句看为攀登杰阁,也与依清出妙语意有些脱节;又“慈霖沾洒佛心源。”慈霖与佛心源同类,而杰阁和仙境界其畴则别,即便用以倒装谓之沾洒慈霖,那么前是以水名岩,后是佛心源,岂不是沾来沾去均沾到自身了吗?况兼联律方面也存在着马蹄韵不协的问题耳!
清风度梵宫,咸知佛地无尘障;
水月昭禅境,已觉仙台有圣神。
此联来自本次征稿。推荐理由:上下前半联语意流畅,只是觉得后半句有小瑕疵,以为不应在度梵宫后,只是咸知佛地无尘障;又既为禅境,须知净土为最高境界,何来又觉都是神仙呢?作者甚谦恭,注明匆撰此联,希祈斧正。用斧可不敢,试作适当润色以资参考:
清风度梵宫,方知慧海无尘客;水月昭禅境,已觉莲池有圣僧。
( 以上纯属个见,仅供选用时参考 )
诚谢广大文友的维护和参与!
易岂芝 2012-8-19
简
蓬莱仙境,水净林森,引人朝圣,利众养心。泉声鸟语,悉备梵音。高僧驻锡,誉饮禅林。基开北宋,名甲南泉。炉分海甸,泽被大千。蓬山古刹,守静辟尘。清水祖师,垂世佑民。
安溪清水岩位于福建省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至今已有950多年,内奉清水祖师,是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清水岩是全国惟一主殿古建筑呈“帝”字形结构的岩寺,景区内楼阁殿宇巍峨宏伟,水色山光秀丽神奇,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清水岩原名张岩,北宋永春岵山陈普足禅师在此修行,见泉石清冽,改名建寺。1101年普足禅师圆寂,乡人刻沉香木像敬奉,号“清水祖师”。随着乡民迁居,分炉敬祀,现台湾有清水祖师庙60多座。凡东南亚华侨聚区均有分炉,如马来西亚槟城著名的“蛇庙”,即供奉清水祖师。祖庙清水岩独具特色的景点有“狮喉”、“清珠帘”、“方鉴塘”、“枝枝向北”、“罗汉松”、“觉亭”、“石粟柜”、“岩图碑刻”、“三忠庙”等。“枝枝朝北”为古樟树,乃祖师手植,相传树木有灵,为感岳飞蒙难而枝杈北向。一说为祖师常於月夜伫立树下,眺望北方的岵山故乡,枝遂跟着朝北。“岩图碑刻”系岩石浮雕全景碑,为明代立,是罕见的古“导游图”。沿山麓向上还有半岭亭、护界宫和袈裟石、石船、石臼、石狗……千姿百态。庙宇后顶峰有四根石笋,峭耸插天,极为奇观。
有人说过:来清水岩没有洗漱圣泉,等于白来。清水岩的水清澈可鉴,水质甘甜可口。到清水岩旅游既可以饱览大自然风光,又可以拈香拜佛结善缘,祷祈心愿,保佑合家安泰,幸福吉祥。所谓观光朝圣采真游,一举多得,何乐不为!
清水祖师一生行善济世,修桥造路、祈雨弭灾、施医济药、广植禅林等四大功德,功参天地,泽被生灵,获得历朝皇帝多次敕赐封号,最后封清水祖师为‘昭应广惠慈济善利大师’,由是威声弥震。今逢盛世,政通人和。本寺秉承祖师宏旨,发愿普济苍黎,为应海内外广大信众的要求,对清水岩进行全面修缮。目前,建塔设道场、刻佛雕神像,以及构造文化长廊、清水天街茶苑、温泉度假山庄、立体停车楼等项目设施已全面展开,计划在2013年春节前工程蒇事。
信步蓬山今正好,琼林幽草郁郁葱葱,霭霭烟霞依依着色;
欣瞻古寺日方兴,飞阁牌楼峨峨翼翼,皇皇法相赫赫生辉。
壬辰盛夏,余与二位老领导应邀随喜清水岩,在管委会成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正在兴建的一系列宏伟工程后,感发小诗以纪:
清气结成罗汉果,水光照彻菩提心。
记怀佳构腾辉日,游目新诗细细吟!
此帖已发在http://blog.sina.com.cn/zhytsr及www.zgshifu.com/meb_view.asp?mcode=7bd5e8a21729df01
www.zgshifu.com/sub_view.asp?ncode=8479d049e56ad869
易岂芝
现将blog.sina.com.cn/s/blog_9f3cc07701015aec.html
拙博评栏内摘录好友的咨询和版主的回复,刊登於此以图共享!
【海棠斋主】:老师,您好,您不是答应第一首要帮我推荐吗,您也觉得第一首可取,就是以下这首:“德道显真方,阆苑仙葩,入他神地皆明白;禅关通圣境,蓬莱法界,临我佛门俱悟空。”您是不忽略了!怎么今天发表的内容少了这首呢?…我后来又改了两个字,我近视眼,看花了!“德道显真方,阆苑仙葩,入其神地皆明白;禅关通圣境,蓬莱法界,临此佛门俱悟空。”以此为准。
【版主回复】:“海棠”友你好!
德道显真方,阆苑仙葩,入其神地皆明白;
禅关通圣境,蓬莱法界,临此佛门俱悟空。
此联工对仗,严格律,乍看确实不错。但从立意细论,就出现了对象的本质属性概念上的问题,难怪你将这联一改再改也改不出个名堂,原因就在你将神仙道教、佛国沙门混在一起。是的,清水岩和闽南很多寺庙都有释道共存的现象。而窃以为,清水祖师属出家的僧人,有四大功德堪尊以梵氏名师,作佛菩萨来瞻仰。又清水岩肇卜於蓬莱镇的名胜蓬山,因此,清水岩光构成云绮,蓬山泉石独秀迥然,胜似桃源福地,别有洞天,故被世人誉为“蓬莱仙境”。而今吟咏清水岩,拙见认为:宜於事从佛论,景以仙评。
贵在参与,物怕相形。再者,该牌楼只需4副,本次征集近30副中初选12副已是偏多。你可以与初选中的同类联比较一下,现拿其中你曾认为“释源”、“王屋”有问题的这联来比较:
岩岂释源,基开北宋咸仰无双祖寺;
山非王屋,名甲南泉堪称第一洞天。
同样说仙论佛,人家可不空谈,有依有据。“释源”乃指佛教的发源地,谓此岩寺不是洛阳的白马寺(我国佛教的发源地),也不是河北的普彤寺(中国最早的佛塔寺),而白马寺与普彤寺谁为“释源”?多有争议。可能是作者也想表达一下这里虽非佛教的发源地,却是自己的祖庭,故用反问的语气而尤显心仪。而因“基开北宋”,分炉遍及海内外,众多弟子都尊蓬山清水岩即是唯一的祖殿,故谓之“咸仰无双祖寺”;下联“山非王屋”谓蓬山虽不是古时黄帝求仙访道山西的王屋山,但从闽南泉州的无数仙山和道教所称的福地洞天而论则推其为首,故谓之“堪称第一洞天”。虽然“无双福地”、“第一洞天”人人会说到处可见,但是,该作者技巧地引用了“释源”、“王屋”,从而预作“无双”、“第一”的伏笔,便即推陈出新了,其言之有理夸而无过,诚然不可多得。所以自然也就成为我的推荐理由。如果你认为良马未逢伯乐顾,或可在此自荐,说一说佳作妙理之处,这样你我相互切磋,同享丽泽,或许通过观摩,大家都会进步……
既接受清水岩管委会的重托,兹事体大,不可敷衍,自当谨慎并认真负责。请谅我说不出推荐理由而未推荐吧!
(
切
【海棠斋主】:老师您好!经您指点之后,学生又经过多次改易,现将修改后的稿作发给您过目,麻烦您再次给我点评一下,知道您日务繁冗不便絮叨。其内容:“菩萨启禅关,般若菩提,入其神地皆明白;祖师安梵境,真如法界,临此佛门俱悟空。”敬请点评!谢谢
【版主回复】海棠贤棣:您好!
顷接短信方知你又将此联改成为:
菩萨启禅关,般若菩提,入其神地皆明白;
祖师安梵境,真如法界,临此佛门俱悟空。
你要求我再点评几句,其实我在上面已经说得够多了,有点神疲。多语既无益,一言何以蔽?忝受师尊矣!今适茶余,聊咏露斯。“般若菩提、真如法界”等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连珠佛语,成串韵梅。可“临此门”、“入其地”,便是遍鼋羹,然何尝染指……拙见以为禅机隐语几曾穷悟?般若真如贵在自参!“皆明白”、“俱悟空”乃将妙法了悟得太快太容易了,除非人人皆圣哲,往来无俗流。故与其说皆明白……不如说:入其神域终冥悟;临此佛门俱饱参!个见
值兹七夕,就借用唐沉佺期《七夕曝衣篇》中的 “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奉送於你,或可悟出真味来。
再则,欲令知悉此梅是楠木,真乃栋梁者,必须先作竿木桡一桡。前面言过,你可以自绎义理,如绎不出,则须重起炉灶,异日再飞觞,此时吾醉矣!
总之,希望你多欣赏些时贤佳构,领略其中之运笔绮思,这样,取其精粹而排其糟粕。倘若养成学习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匆此
( 切
参阅网页:blog.sina.com.cn/s/blog_9f3cc07701015aec.html
www.zgshifu.com/sub_view.asp?ncode=8479d049e56ad869
附录【海棠斋主】博客有关文章如下:
文稿摘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0343ec0102eb81.html
【海棠斋主】:
谢忱老师莅临点评,向您敬茶!学生该作品的大意为:上联:“菩萨启禅关,般若菩提,入其圣地皆明白;”意思是:菩萨启禅关谓之菩萨显灵,可以开启禅关,本神灵已修得正果具有般若之(智慧)又有菩提其(觉悟)自然等于进入了圣地,同时也等于已经明白了。下联:“祖师安梵境,真如法界,临此佛门俱悟空。”意思是:祖师安身于梵境,具怀了真如法界(一般解释为不变的最高真理或本体。),等于说祖师已经在佛门之中,本身已经彻悟了。
以下还有个人的几点观点想对老师说:
现代科学不但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全面地肯定了上千年前六祖提出顿悟概念或理论之非凡天才,而且真正将顿悟概念或理论从所谓“率先成佛”的宗教误区中解放出来,成为人类“不离世间觉”的卓有成效的有为法。
顿悟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也就是六祖惠能提倡的“明心见性”法门。它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关于顿悟概念,在佛学里似乎来源于六祖惠能的《坛经》。
|
【恺乐】:本不想多言,听你这说且问恒河沙界几人顿悟?当年佛祖释迦氏也曾走了好多弯路最后才在菩提树下顿悟。六祖能见自性,达道之缘乃宿植善根方生妙果。“般若菩提、真如法界”已说透了佛的境界,不必多言喻菩萨“皆明白、俱悟空”! 若以喻众生,岂不是凡来清水岩旅游或朝圣者都能顿悟?君不见斯民奉敬祖师不乏供之以荤腥,甚有祈求保佑非为者?而吾谓之“冥悟”“饱参”则发人深思,亦希你详詧之!
是的,你说的这些佛学经典我都听说过或读过,也许很多人知悉。但对佳作而言,或许是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以,想听听你或众博友说出该联妙理之处,建议在拙博和我能看到的网页上发言,以便及时补加推荐,也免造成遗珠之憾。可你为何将我后一帖删去呢?真乃白费了苦心!
清水岩属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又是享誉海内外的朝圣旅游地。位於入口处的联,最宜展示本景区的朝圣采真特点,留与人们较好的第一印象,故不可随意表达。但恐限於水平,我特将推荐理由发布在《中国诗赋》网,不料被列为“推荐”兼“精帖”, 谓之:“文中列出的几幅对子,或空灵,或醇厚, 扣题贴切,切先生点评精当,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各联句亮点及不足之处,字里行间颇显功底。”如此,似堪暂慰蓬心!可是你一再认为此联才是上乘,使我很不安,是故又征求诗赋网众方家及众博友意见,如果有高人在诗赋网:www.zgshifu.com/sub_view.asp?ncode=8479d049e56ad869或在拙博:http://blog.sina.com.cn/zhytsr评论栏内说出“上乘”之理,我将极力补加推荐。但至今尚未看见,再等已无耐性,只好将此联移交有关领导,又反映了你的看法。这样我可安心了,相信大家是有眼光的。
昨夜里聊qq你不辞而别,又使我夜阑不寐。早上方知你是酒醉了,看来今日必须对你说明白一点,或可解酲!该联的“菩萨启禅关,般若菩提”和“祖师安梵境,真如法界”,这二个分句写得很不错。但看你所解释的内涵“上联意思是:菩萨启禅关谓之菩萨显灵,可以开启禅关,本神灵已修得正果具有般若之(智慧)又有菩提其(觉悟)自然等于进入了圣地,同时也等于已经明白了。下联:祖师安梵境,真如法界,临此佛门俱悟空。意思是:祖师安身于梵境,具怀了真如法界(一般解释为不变的最高真理或本体),等于说祖师已经在佛门之中,本身已经彻悟了。”已将很完美、极精粹的(就是我所譬如的美得“如尝鼋羮”)说俗了,如此解释令人不堪一顾。因为即便俚巷的俗妇都懂:佛菩萨高智慧,成正果有圆觉,能知微妙真显灵!说了一大堆尽人皆知的话还有什么可贵?再者佛教倡导悔过向善,离苦得乐,故“启禅关”的说法准确无疑,目的是度人吗。前二分句先作个铺垫庶几亦可,主要在於后面的句子。所以我仅稍作改动了几个字,旨在扩伸“启禅关” 和“安梵境” 等的更深层意义。虽属匆促拾来的不一定很准确,但意境却异之迥然,你可以认真的去推敲。暂不饶舌了,相信你会得到领悟!
欣登雅博,人气旺然为之激赏!顺览〖柳丝织雨〗、〖庞东邦〗、〖满江红〗、〖桃林墨雾〗、〖永远二十二〗、〖运城日报杨红义〗、〖看山草堂〗等众评,欣与拙见略同。尤喜〖龙湖翁〗、〖岫水依人〗、【瀼滨钓客】、〖春江水〗、〖怀古轩印象〗等方家异口同音赞赏此联:“岩岂释源,基开北宋咸仰无双祖寺;山非王屋,名甲南泉堪称第一洞天。”其实我也曾作过一副语意类似的:“探胜采真,已临仙境无双地;访师求道,且过禅林第一关。”虽觉不错,虽觉不错,可自问“且过”(将要过)是否有些勉强?如用“必过”岂不强调,故弃之而选此联,今闻诸友认同,似可证明我不滥推!想你一直尊以为师,暂将此联送给你吧!
参见网页:http://blog.sina.com.cn/zhytsr
htblog.sina.com.cn/s/blog_680343ec0102eb81.html
及www.zgshifu.com/sub_view.asp?ncode=8479d049e56ad869
(
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