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医者真诚之作——这些中医为什么不给您诊脉?

(2010-12-30 21:55:58)
标签:

中医

传统

诊脉

伪中医

辨析

健康

分类: 思考困惑

“某某医院几大怪,中医看病不诊脉”!

您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身体不舒服了,有病了,找个中医看看吧!于是您来到了知名的某某医院,排了一天的队,花了几十元的挂号费,经过几个小时的漫长等待,终于见到了著名的某某中医。结果是,话没说完,手还没摸,人家便为您开出了化验单、检查单,甚至直接就开出了处方!这时您真的是非常困惑——他为什么不给我诊脉呢?

在老百姓心目中,脉诊是评判一个中医医生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中医不诊脉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那么,这些中医为什么不给您诊脉?他不诊脉就开出的中药会有效果吗?您能吃这样的中药吗?您还能信任这样的医生吗?

以下所述,是医者通过观察思考总结的中医不诊脉的四种最常见情况,希望能对患者朋友有所帮助。

第一种类型,医术不精型:脉诊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当中最难掌握的诊法,古人就有“心中易了,指下难明”的感慨。如果没有名师的亲身带教,现代中医是很难掌握精纯的脉法的。加上现代人急功近利的心态,能耐下心来学习诊脉的中医越来越少。掌握不了就只好放弃,工作中也就不再诊脉了,诊也诊不出什么名堂。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虽然多见于工作不久的中青年中医,但也不排除高年资的老中医,甚至所谓的知名中医。道理很简单,如果您年轻时就是一个不会诊脉也不愿诊脉的中医,30年以后,您就是白发苍苍的老中医了,到那时您也照样不会诊脉!

第二种类型,诊务繁忙型:这样的中医名气很大,门诊病人非常非常多(特别提醒:千万不要以为病人越多的中医水平越高,这两者真没有必然联系)。您想想,他每日都要诊病100以上,甚至达到200多人,而脉诊恰恰又是最费心思、费时间的。在这种情况下,诊脉这一传统技法便被首先省掉了!即使装模作样地诊一下,也是像蜻蜓点水一般,鬼才知道他能摸出什么来!

第三种类型,不屑一顾型:这样的中医,不仅自己没有学会诊脉,对于诊脉的意义也是不甚了了,以至于不屑一顾!如果您问他,您为什么不给我诊脉呢?他会回答说:现代都什么年代了,有那么多的先进诊断技术,还有必要诊脉吗?诊脉有那些高级仪器准吗?我是医生还是你是医生?

第四种类型,水平过高型:呵呵,千万不要把不诊脉的医生都看作是庸医俗手,因为在这些不诊脉的中医里面,确实有高手!《黄帝内经》说,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这里的“神”、“圣”、“工”、“巧”指的是中医医生的四个层次或四个境界,并且是依次降低的四个境界。其中,望诊是境界最高的。望而知之,一看病人的面色形体,就知道病人的病源和病情轻重的,属于“神”的层次;一听一嗅便知病情的,属于“圣”人的层次;需要详细地询问能知道病情的,属于“工”的层次;通过按诊把脉能够把握病情的,属于“巧”的层次。

历史上确实有“神”一样的医生,大眼一看,便把您的病情掌握得八九不离十,甚至能根据面色决断生死。扁鹊和张仲景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民国时期江南一带也曾有一支中医,专靠望色诊病,疗效斐然。当今还有没有这样的高人,不得而知!

那么,中医诊脉到底重要不重要?回答是肯定的。“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中医诊脉,多数情况下不是诊断具体的疾病,而是要根据脉象,诊出患者阴阳气血的盛衰,痰湿瘀郁的有无,病位的表里深浅,病情的寒热虚实——而这些,决不是任何现代的先进仪器所能做到的,但却是中医处方用药的主要依据!

说得更明确一些,那些借口有现代仪器设备从而对中医诊脉不屑一顾的中医,压根连中医的门都没有入!

 

如果您找的中医没有给您诊脉,分析一下属于哪种类型,就知道他开的中药能不能吃,会不会有效,甚至决定下一次是否还找他看病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