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杂物时,从箱子底翻出了这张宝贝——医者在1987年参加高考的准考证。

23年前,医者21岁,正在河南省栾川县老君山林场工作,为了实现上大学的梦想,向单位请假,到栾川一中复习了三个月(说是复习,但由于医者上的是小中专,许多高中内容都没有学过)。
考试科目一栏,有医者当时填写的数字,其中上面的数字是当时的估分,下面的数字是真正的考分:
语文:估分68,实得76;
数学:估分76,实得76;
物理:估分46,实得50;
化学:估分78,实得74;
外语:估分87,实得83;
政治:估分76,实得70;
生物:估分50,实得50;
总分:估分481,实得479。
记得那年的物理题超难!前面有10道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4个选项,每一项都要绞尽脑汁计算半天才能得出结论;并且该题多选少选都不能得分,很费工夫。不做吧,全部40份扔掉了,做吧,又太耗费时间和心力!
记得那年成绩公布后,许多考生的物理只得了10几分!
记得那年医者的考分是全县理工科第15名,但仍然没有过本科线,那年的本科线是483分。后来,个别院校可以在栾川那样的贫困山区招收定向培养生,可以降5份录取。后来,医者被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录取了!据当时到洛阳招生的张书文老师讲,她当时是看了我的年龄和家庭简况才决定录取的——医者那时已经21岁了,不录取恐怕再也没有考大学的希望了!医者当时的家庭只有医者一人,离开父母的孩子得到了招生老师的同情。
23年,弹指一挥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