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方子,大用场

(2010-06-16 13:56:25)
标签:

经方

中医

呕吐

小半夏汤

连苏饮

健康

分类: 医案实录

    朋友母亲的病,诊断不是很明确。可以肯定的是,车祸之后肝脾受了损伤,平时也容易生气。近些日子以来,吞咽困难,做胃镜显示食管隆起性质待定,食管静脉中度曲张,B超示脾大,门静脉海绵样变。问题的关键是,她已经几天不能进食了,饮食入口即吐,吐空了,再吐胃液涎沫。在郑州看过多个医生,包括中医肝病专家,药是开了,但吃不进去就没有办法了!一家人因此非常着急,甚至作着最坏的打算——同意母亲回家!

    朋友打电话告知我这个情况,我说,我有办法呀!随发去短信:“目前,当务之际是解决呕吐问题。我有一法,用姜半夏 15g,生姜6片,紫苏叶10g,黄连3g,茯苓15g

    速取上方2服,加水浸泡,大火烧开后,慢火煮15分钟,虑出药液,放温,一小口一小口泯下,不拘时候,饮完为止。即使吐出,只要有药下肚,即可能慢慢止吐。

    这个方法曾治疗食道癌多例,均有效。“

    第二天,朋友发来短信:“你好!第一服药后进食仅吐出三分之一,吐出的沫吧说有酸苦味,明显有效果!”

    第三天又短信告知:“很有效果的,能咽东西了,还吐,但比以前有好转,明天还有一天的药。”

    朋友母亲的病自此步入坦途。

 

    我对这个方子确是情有独钟!当年,夫人妊娠呕吐很严重,我就是用它治好的!岳父肿瘤化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也是用的这个方子!

    从哪里得知的这个方子,已经记不起来了,隐约感觉是在上本科的时候,一位老师的经验之谈!

    但方名和出处倒是记得非常清楚,这是张仲景《金匮要略》里面的小半夏加茯苓汤,在此基础上又加上连苏饮。在《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仲景指出:“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小半夏汤方:半夏一升生姜半斤。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中更明确提出,“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后是有人甚至将此方成为止呕祖方!

    连苏饮出自薛生白的《湿热病篇》:“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差,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位煎汤,呷下即止。”

    薛氏只列药物,后人称其连苏饮,次方药量甚轻,总计不足一钱。王孟英曰:此方药只两味,分不及钱,不但治上焦宜小剂,而轻药竟可以愈重病,所谓轻可去实也。“川连不但治湿热,乃苦以降胃火之上冲;苏叶味甘辛而气芳香,通降顺气,独善其长。”

    两方合用,效更迅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