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医治疗冬季瘙痒

(2009-01-02 12:58:16)
标签:

健康

分类: 科普医话

许多老年人在冬季会发生皮肤瘙痒,以小腿、臂部的皮肤为主,甚至泛发全身,瘙痒不已。近年来,中年、青年以及小孩也会发生冬季瘙痒。冬季瘙痒虽不是什么大病,但治疗起来并不容易,许多病例缠绵难愈,使人痛苦不堪。

中医治疗冬季瘙痒有非常突出的优势。中医认为,冬季瘙痒的原因,可以从“血”和“风”两方面进行分析,辨证治疗。

血热:血热引起的皮肤瘙痒,多见于“血气方刚”的热血青年。年轻人阳热亢盛,再加上工作紧张,心绪烦躁,情绪不佳等,导致久郁化火;或者由于过食辛辣、香燥、煎烤油炸食物,如毛血旺、麻辣汤等,都能够导致血热生风,发生瘙痒。这种类型的皮肤瘙痒,患者常感到内热而烦躁,大便秘结,皮肤局部挠破后呈现条状血痕;受热时症状加重,遇寒时症状减轻。伴有口干、心烦、尿黄、舌红苔黄等。治疗应当凉血清热,消风止痒,可用犀角地黄汤合消风散进行治疗。也可以用以下单方:丹皮 15,赤芍15,生地15,白茅根30,生石膏30,酒大黄10,徐长卿15,荆芥6,蝉蜕6,水煎30分钟服,日2次。

血虚:血虚引起的皮肤瘙痒,多见于气血不足的老年人。老年人气血两虚,不能濡养肌肤;血虚风燥,因而发生皮肤干燥瘙痒。其特点是,皮肤干燥,遍布抓痕,经常抓挠的地方出现苔癣样改变,皮肤脱屑像糠粃一样,或者遍布血痂;这样的老人面色黄白,没有光泽,经常心慌失眠,头晕眼花,自己感到体质虚弱。治疗应当养血润燥,祛风止痒,方选养血润肤饮。也可用单方:制首乌30,白蒺藜30,赤芍15,生地15,当归30,川芎15,仙鹤草15,侧柏叶15,水煎30分钟服,日2次。

风湿:风湿引起的皮肤瘙痒,多见于青壮年,老年人也有。与饮食过甜过肥、饮酒抽烟有关。在体内蕴湿的情况下,再感受风邪,风湿相搏,则发生瘙痒。其特点是皮肤瘙痒,挠抓后起水疱、丘疹、流水,甚至皮肤溃烂,舌苔黄腻或白腻。治疗应当除湿、散风、止痒,方选全虫方。也可用单方:焦苍术30,黄柏15,怀牛膝15,生薏苡仁30,白藓皮30,苦参20,水煎30分钟服,日2次。

风盛:风盛引起的皮肤瘙痒,多见于平时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冒的人。这种人肌肤腠理不密,再加上外受风邪,郁而化热,浸淫皮肤,则发瘙痒。其特点是痒无定处,挠抓不止,皮肤肥厚苔癣化,状如牛领之皮。治宜搜风清热,败毒止痒,方选乌蛇祛风汤。也可用下方:乌梢蛇30,白藓皮30,制首乌30,白蒺藜30,桂枝15,赤芍15,当归30,荆芥10,防风15,生姜5片,红枣5枚。水煎30分钟服,日2次。

风寒:风寒引起的皮肤瘙痒,多见于平时畏寒怕冷、热力不够的人。因其体内阳气不足,不能抵御外寒,再遇冬春风寒入侵,血脉不和,则引发瘙痒。其皮肤搔痒多在头面、前胸、颈周、双手等暴露部位,遇寒加重,遇暖或者汗出之后可以减轻,治宜祛风散寒,方选桂枝麻黄各半汤。具体处方如下:桂枝15,生麻黄10,生白芍10,炙甘草10,杏仁5,大枣10个,生姜10片。加水3碗煎取1碗,温服,复被取汗,一日2次。

以上五种类型,冬季皮肤瘙痒以风寒最为多见。其它的,风盛多在冬春,风湿多在春夏,血热多在夏季,血虚四季可见,但都可以在冬天发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医者的2008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