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扶阳论坛分为主题讲座、相关讲座和讨论会三部分。
主题讲座:围绕扶阳理论及其临床应用,设置了8场大型学术讲座,分别由卢崇汉、李可、李里、吴荣祖、庄严、刘力红、邢斌、张存悌等主讲。
卢崇汉,扶阳学派第四代传人,出身中医世家,深得扶阳三昧,临床善用姜桂附,屡起沉疴大疾,人称“卢火神”。他主讲的题目是《钦安卢氏医学的扶阳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卢先生在详述钦安卢氏医学传承脉络的基础上,阐述了这样几个问题:第一,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第二,目前影响人体阳气的各种因素;第三,扶阳理论指导下的治疗方法;第四,
从姜桂附的临床应用进一步看扶阳理论。
李可,山西灵石人。先生临难习医,深究中医本源。临证倡导扶阳,善于用大剂量的附子救治急危重症,被誉为“当代中医的脊梁”。由于身体的原因,李可先生未能亲自到场,但对这次论坛非常重视,他围绕《中医大证的临床治疗思路》这一主题,写了详尽的讲稿,由其弟子孔乐凯教授在大会宣读并答疑。讲稿毫无保留地介绍了先生近年来运用中医治疗危重大症的临床经验,包括2
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高血压、肿瘤和各种免疫系统疾病。其论述立足温阳而师法仲景,为中医治疗危重大症树立了典范。
李里,是一位年仅32岁年轻学者,自幼倾心于国学,熟谙《四书》、《五经》,博览群经,兼习佛学,于国学研究颇具造诣。他演讲的主题是《扶阳与中医文化》。先生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地讲了四个小时,竟不用一字底稿。回味起来,整个报告起承转合,前后呼应,妙趣横生。他从文化的角度,论述了重阳思想的形成、确立、流变过程,以及重阳思想的现实意义。报告虽未直接涉及临床,却能够帮助临床医生解放思想,确立扶阳理念。
吴荣祖,是扶阳研究大家、云南四大名医、素有“吴附子”之称的吴佩衡先生的长孙,云南中医学院知名教授。因家学渊源,对钦安扶阳思想体会深切,临床善于附子,疗效卓著。他以《观其脉证辨识阳虚》为主题,作了6个小时的学术报告。报告阐述了阳虚证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隐潜性阳虚及其应对,以及阳虚与寒象的互应问题。他还把临床辨识阳虚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作了详尽说明,例举为十二个方面,以期大家能够掌握阳虚证的脉证特点和辨证技巧,报告中不乏新颖别致的创见。
刘力红,广西中医学院教授,广西名中医。曾先后就读于广西、成都、南京三所中医院校,师从多位名师,遍求中医真谛。2003年出版《思考中医》,引发了业内外对中医的广泛关注和重新思考。他力倡中医必须重视经典的研习,必须正本归源!一时间,海内外呼应者众多。借《思考中医》的机缘,他得以拜卢崇汉先生和李可先生为师,从此开始对火神派理论和临床的系统学习和研究。他力引名师出山,对扶阳理念的传播和扶阳学派的兴起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次论坛中,刘力红教授用真挚的语言,将其《跟师学习钦安卢氏医学的感悟》娓娓道来。报告所谈到的道归次第、用阳化阴、收功之法等,是深层次继承扶阳学说的关键所在。
张存悌,1982年毕业于辽宁中医药大学,曾任该校第三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多年来,张教授以治病治学为乐趣,上下求索岐黄之术,取得了相当不错的临床疗效。但在得遇“火神”之技之后,感觉眼界大开,遂转变医疗风格,临床广用附子,疗效卓然!体悟到,扶阳理论确是中医登堂入室的捷径。张教授所著的《中医火神派探讨》、《中医火神派医案全解》,是目前系统研究“火神派”和扶阳理论的专著。这次论坛,他演讲的题目是《扶阳学派的理论要点和临床体会》,报告凝聚了他多年来研究和实践扶阳理论的精华,对后学大有裨益。
庄严,是一位年轻的副主任中医师,曾师从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他在继承导师经方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有创见地提出了姜附体质、参芪体质、当归体质和白术体质。近年来,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郑钦安医书,以及吴佩衡、范中林等火神派医家的医案,临床多用姜附,并出版《姜附剂临证经验谈》一书。在这次论坛上,庄严演讲的主题是《各种常见“热象”的辨识》。他使用姜附,剂量不大,但重视体质的辨识和机体阳气蓄积程度的判断,这一学术观点颇有特色。
邢斌,也是一位年轻的学者。他是上海同济大学中医药研究所颜德馨教授的学生,临床喜用温阳法治疗内科杂病。他所主编的《危症难病倚附子》,是系统研究附子应用的专著。本次论坛,邢斌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介绍了书中的主要观点。
相关讲座:针对与扶阳相关的伤寒六经和经方问题,设置了2场小型的专家讲座,由田合禄教授和冯世纶教授主讲。
田合禄教授易经研究的大师,他主讲的专题是《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多年来,田教授运用《内经》的运气学说、脏气法时理论,以及《周易》的相关理论研究《伤寒论》,以五运六气解读伤寒,创建了中医太极三部六经体系。这一体系将外感、内伤融为一体,具有很强的整体性、系统性,切合临床应用。本讲座是其研究成果的精华。
冯世纶教授是中日友好医院的主任医师,师从于伤寒大家胡希恕先生,颇得其真传。本次论坛,冯教授作了《认识经方》的学术报告。它通过详尽的考证,结合自己的临床体验,反驳了《伤寒论》起源于《黄帝内经》的传统观点。他认为,《伤寒论》的渊源及其理论体系的形成,是与《神农本草经》一脉相承的;《伤寒论》的祖祢是神农,从学术发展史上来说是早于岐黄的;《伤寒论》所代表的经方学派,是不同于《黄帝内经》另一个学术流派。认识到这一点,对于正确解读《伤寒论》,正确研究和使用经方,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讨论会:第二届扶阳论坛还在夜间安排了两次讨论会,主题分别是《附子研究》和《民间疗法演示》。
《附子研究》重点讨论了作为扶阳主将的附子,包括附子的原植物、产地、品种、质量规范、炮制和炮制中值得注意的问题,以及附子、乌头与天雄的关系。为临床安全使用附子提供了参考。
《民间疗法演示》中,严浩翔教授的《移毒疗法》引起了许多学员的兴趣,有人表示要拜严教授为师,将这一神奇的中医疗法发扬光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