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西医看病的方式是不同的。对于西医,一旦疾病诊断明确,治疗方案是可以长期遵行的。而看过中医的人都知道,中医看病是要不断调整方药的。慢性病病情缓的,一般一周至半个月调一次方,急性病病重而急的,则通常三天、甚至一天就要调一次方。
那么,中医为什么要调方呢?这与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中医诊治疾病的理念有关。
中医强调恒动观念,认为疾病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治疗疾病的具体方药也应是动态的,应当随证而变;中医还认为,疾病不是一种被动的过程,因此,治疗疾病就像是人与疾病斗智斗勇一场战斗,必须灵活善变,相机行事。古人讲,“用药如用兵”,道理就在于此!
具体而言,中医调整方药,一般是根据这样几种情况:
其一是,经过治疗,病情有所好转,有些症状消失,有些症状减轻。此时,原来的主要矛盾已经解决,而原来的次要矛盾现在居于主要位置,中医需要根据这一变化,重新考虑方药。
其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效果不佳,提示方药可能不对证,医生需重新调整辨证思路,给出新的方药。
其三是,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症状,发现了新的问题,必须予以兼顾。
其四是,初诊时病情复杂,难以辨清虚实寒热,医生可能试探性用方;复诊时根据服药后的反应,确定治疗方向。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