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有名的四大火炉之一,每年夏天,都有不少人因耐受不了这里闷热的天气而发生中暑。中暑的先兆是感到头痛、头晕,出汗多,口干渴,四肢酸困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若出现轻症中暑,体温往往升高到38度以上,并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有的则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重症中暑病情严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
我常在课堂上告诉学生,一定要掌握中暑的急救方法:
发现自己或他人有中暑症状,要赶快离开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处休息,喝一些含有盐分的清凉饮料;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有预防作用。症状严重者要及时上医院诊治。
发现中暑较重甚至昏厥者,要立即掐按人中穴,促其苏醒;然后把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并及时拨打120,以便迅速送到医院救治。如果离医院较远,在等待转运期间,可以用湿毛巾凉敷其头部,协助降温;或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
对于中暑,关键是要做好防护。夏季出门时,要带好防晒用具,如遮阳伞、遮阳帽、太阳镜等,并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要随身携带一些防暑降温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人丹、风油精等,以备急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不穿化纤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和有心血管等慢性病的人,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减少外出。
夏季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可以根据气温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含钾果汁或茶水也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夏天要多吃蔬菜水果,西瓜、黄瓜、甜瓜、芹菜、桃子、梨、苹果、荸荠、鸭梨、香蕉、猕猴桃等,都是不错的消暑佳品。中医有“补在三伏”之说,可选用益气养阴的中药泡茶服用,如西洋参、太子参、黄芪、石斛、黄精等;也可以适当加用祛暑清热的中药,如香薷、藿香、芦根、薄荷、竹叶、金银花、荷叶等。至于食物,绿豆、白扁豆、红小豆、小米、苡仁米、荞麦、芡实、山药、百合、冬瓜、苦瓜、黄瓜、西红柿、生菜、木耳、豆浆、豆腐等,适宜夏季食用。乳制品也不错,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夏季要保证睡眠的充足。夏天日长夜短,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大,容易疲劳。而充足的睡眠,可使人的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休息和放松,有利于工作学习,是预防中暑的重要措施。夜间尽量在22点到23点就寝,不要过分熬夜。
还有几道药膳可以祛暑清热,预防中暑,特地推荐给大家:
1、三色豆汤:白扁豆、红小豆、绿豆各30克,煮粥食用,每日一次。
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具有健脾化湿,和中消暑的功效。绿豆甘寒,能够清热解暑,利尿消肿,滋肤止渴,是常用的消夏食品。红小豆又称赤小豆,善于解毒利水,清热去湿,健脾止泻。三色豆汤甘甜可口,能够清热除湿。常食还有助于净化血液、解除内脏疲劳。
2、冬瓜海带汤:冬瓜100克切片,海带30克洗净,虾皮、精盐适量,煮汤食用,每日一次。也可以加鲫鱼一条,一起炖汤食用。
冬瓜味甘淡,性寒凉,功效是清热利水,消肿解毒,生津除烦;海带味咸,性寒,具有清热利水,养阴止血的功效;鲫鱼性味甘平,能够健脾益胃,利湿止渴。本方消暑除湿功效显著,多数人都可以食用。
3、竹叶茶:竹叶5克,白茅根5克,荷叶2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当茶饮用。每日一剂。
竹叶甘淡而寒,功善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白茅根甘寒,具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的功效;荷叶味苦微咸,性辛凉,能够清暑利湿,祛瘀止血。本方尤其适应于夏季皮肤、鼻子容易出血的人。
4、香薷饮:香薷5克,白茅根5克,紫苏叶3克,放入杯中,沸水浸泡,当茶饮用。每日一剂。
香薷味辛微温,功效是发汗解表,和中利湿;紫苏叶性味辛温,能发散风寒,行气和中化湿,又解鱼蟹之毒。白茅根清热利尿。本方特别适用于夏季贪凉而致的感冒,身上困重,怕冷而心烦,头痛而无汗,或见腹痛吐泻,小便不利者。夏季因食用鱼蟹海鲜而导致恶心呕吐腹泻者,也可饮用。
加载中,请稍候......